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制造类公司成本核算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从制造类公司角度来说,其通过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并最终向客户提供产品或者服务以实现其价值。盈利是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盈利與成本息息相关。成本管理的成效不但影响公司效益,甚至决定公司的经营方向,成为影响公司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就从成本作业法基本含义入手,对基于作业成本法下制造类公司成本核算的意义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基于作业成本法下制造类公司成本核算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制造类公司;成本核算
  科技的快速发展,促使各个行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变,与此同时,也要求各个企业对现有的运营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伴随着人工化管理向自动化、智能化管理的转变,制造类公司的作业条件、制造环境更加完善,那么如何更加准确的反映经营成果,更大程度地挖掘和利用企业优势资源,从成本管理角度,“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这种方法承载了新经济时代对成本管理特殊的要求和使命,提供的成本信息更加真实可靠,与传统方法相比,数据质量、核算水平和工作效率都得到大幅度提升。
  一、成本作业法基本概述
  现代企业不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简单的“产品”生产制造单位,产品结构也不再以传统单一结构为主,生产工艺流程更为复杂繁琐,各个行业流程和管理模式都发生很大变化,从成本核算角度,产品在成本分配上也实现了重新规划,在生产制造环节中间接成本比例有所提高。企业本身是一条由各项作业链接而成的作业集合体,而作业消耗资源,产出消耗作业,作业成本法则正是基于这一原则,依资源动因计算作业成本,再依作业动因追溯或分配至产品成本,最终实现以作业中心为导向完成计算工作。这种方法适用于成本结构中间接成本或辅助费用比重较大,作业类型多且作业链长的公司,增强了成本与产品之间的相关性,成本核算结果更加准确。
  二、基于作业成本法下成本核算的意义
  (一)促进企业成本管理水平提升
  在以往传统成本法中,把产量、直接人工、机器工时当作基础的成本分配方式,核算存在一定盲目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公司在成本管理和控制上,无法完全信赖这些数据,引发各种管理问题。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改变,已经无法满足成本分配管理的要求。而作业成本法,能够根据不同作业采用多项成本动因进行分配,产品成本真实反映企业资源消耗和利用效率,大大提升了成本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使成本核算向成本规划成本控制转变升级,帮助企业增强了竞争优势。同时,现代信息系统(如ERP系统)的推广应用为作业成本法、作业基础管理的实施提供了便利条件。借助计算机设备,企业可以进行多个作业中心的数据实时跟踪处理,克服人工操作效率低、准确性差的缺点,带动成本核算水平的提升。
  (二)利于企业市场定价
  采用成本加成定价策略进行产品定价,是企业惯用的一种定价方法。企业要想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获取竞争优势,只能从产品设计、功能改进以及成本上下功夫。作业成本法综合考虑了不同产品的成本水平,使企业基于成本因素进行定价时更加合理有效。
  (三)有利于作业改善
  企业可以利用作用成本信息优化流程,改进作业。一方面,在设定作业中心后,通过对重复性作业动作的标准化制定,加工流程的重新编排,缩短加工时间,提高作业效率;另一方面,借助作业成本信息进行价值链分析,消除无效作业,选择成本最低的作业,达到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的目的。
  (四)便于公司制定决策
  作业成本法下成本形态的改变对企业本量利分析、经营决策影响重大。因为充分考虑了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成本,对产品盈利能力测算更加准确,从而可以优化产品组合。此外,作业成本法保留了原始数据,提供一些非财务数据,也使得公司决策更具相关性和科学性。
  三、基于作业成本法下制造类公司成本核算的相关对策
  (一)从传统模式向作业成本模式的转变
  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模式的转变时,要处理好几个关键点:首先是思维的转变。对于涉及组织结构变化的公司,提前要积极沟通协调,确保文化能积极配合管理模式的转变;其次,要做好新模式下核算工作整体规划。包括作业中心确定、岗位职责划分、成本动因匹配、资源重新调配等,确保后续落实时有条不紊;最后,谨慎选择好转换时点。新成立的公司比较好布局,而经营时间久的老企业要丢掉延续已久的历史核算基础,部分保留性地采用新核算方式,会面临技术知识、职业技能方面的考验。因此,要慎重选择转变时点,确保全员既能适应转变,又能维护财务数据的可比和一致性。
  (二)开展作业成本核算的关键点
  首先要设计作业中心。结合产品生命周期,识别作业过程,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将作业适当合并,逐渐摒弃过滤不必要和非增值作业,保证与作业成本库的有效衔接。二是设定目标成本。在作业成本法下,将产品成本细化分为短期变动成本、长期变动成本及固定成本三个部分,随着工艺流程推进,成本变化过程也得以具体展现。因此,事前制定各作业成本中心的目标成本,并细化制定三种成本形态下的具体控制目标,有利于对作业成本实施动态监控,实现同步作业跟踪管理,提高绩效;三是加强成本分析工作。作业成本法使产出和投放联系更加密切,因而提供的数据更加真实可靠,大力加强对作业成本的分析工作,对企业管理尤其是战略成本管理意义重大。例如通过对短期成本变动中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分析,把部分和产品自身没有直接关联的作业成本转变成项目成本,提高最终产品成本的精确性。结合作业成本法框架对产品周期进行评估,可以有效设计产能计划,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与目标成本、行业作业标杆的比较,分析差异原因,制订改善措施,降低作业消耗。成本分析还可以提供基于盈利水平测算的相关数据,为战略计划及决策制定提供参考。
  (三)加强成本执行管理
  为了更好地实施事中成本控制,公司在开展作业成本法的核算及管理工作时,应严格按照作业标准进行。首先,发现和挖掘企业中的非固化成本,依据更多的成本动因,将传统方式下的非制造成本费用纳入核算范围,使产品成本更加准确。例如,企业把研发部门作为一个作业中心,依据新产品投放次数,旧产品改进收入等指标,核算产品成本中创新因素的比重,并结合本行业当前制造市场发展情况和趋势实现企业前期成本投放的预测和把控,防止企业利益受损。其次,制造类公司需要全面思考成本管理环节中各项考察指标和内容,根据企业实际操作内容对目标细化分解,明确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职责分工,责任到人,保证成本管理与业务领域的有效对接,实现作业各层次各环节的控制到位,考核严格。最后,因为产品从设计到销售整个过程都会产生大量数据和成本,成本管理要重点关注对成本影响重大的项目,并结合实际,考量其对产品价值的影响,做出对作业有效性和增值性的判断分析,确保得出的最终结果和成本管理相契合,和市场发展相迎合,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环境的改变,传统成本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企业成本管理要求。为了实现制造类公司的长效发展,企业在开展成本核算及管理工作时,应结合时代发展情况,对现有的成本核算管理模式改革创新,并把作业成本法引入其中,严格按照作业成本管理要求操作,将传统成本管理方式中的漏洞进行填补,便于提高制造类企业成本核算管理水平,减少生产成本投放,在给企业创造理想效益的同时,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从而给制造类公司长效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明君.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的应用思考[J].会计师,2019 (16):37-38.
  [2]孙笑语.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的应用研究——以某制造企业为例[J].林业科技情报,2019,51 (03):115-118.
  [3]杨勇.作业成本管理方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J].财会学习,2019 (13):115-116.
  [4]俞鸣强,陶红.采煤机成本核算引入作业成本法的研究——以无锡盛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为例[J].当代会计,2016 (05):34-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567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