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放管服”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学经费管理与统计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当前国家实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要求的大趋势和背景下,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高校教学经费的财务管理模式需要持续进行改革。基于此种新形势,高校教学经费将面临如何筹集、如何管理、如何统计的问题。有鉴于此,文章论述了广东省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如何加强和完善教学经费管理与统计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放管服;高校;教学经费;财务管理
  我们说的“放管服”实际上指的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以及优化服务。如今,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内涵式发展的全面转型时期,在提高质量、创新能力、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新背景下,高校领域开展“放管服”改革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财政部、中央编办、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在2017年3月底,联合下发《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意见》一共八项条款二十条,对高等教育领域管理服务改革涉及的学科、职称评定、选用人才、岗位编制、薪酬分配、内部治理、资产管理、经费使用等深层次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为落实《意见》精神,广东省教育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广东省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简称《放管服》)。那么,在“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地方高校怎样深入强化、规范教学经费管理,并客观反映呢?本文将依照广东省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放管服”实施意见的有关指引,探寻如何加强和完善广东省地方高校教学经费投入、使用和管理的相关财务管理方法,对如何实现高校教学经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提出一些建议。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地方高校迎来了迅猛发展的时代。随之一些相关制度陆续出台,近几年国家陆续发布了:自2014年1月1日起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开始施行;自2015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开始施行;2017年6月30日,《关于广东省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要求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在服务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全面发展的能力。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切实推进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中提出“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集反映教学状态的基本数据,建立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在教学状态的基本数据中,教学经费的投入是要素之一,是衡量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標。在“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如何深入强化、规范教学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如何更真实、便捷、有效地反映高校的教学经费投入、使用和效益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放管服”背景下高校教学经费管理与统计的问题
  (一)“放管服”模式受现有财务制度的制约
  《放管服》中关于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方面的改革措施,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制度健全问题。完善的制度是“放管服”工作能否顺利实现的强有力保障。现如今,许多高校的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面临无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窘境。例如,经济业务管理权通常集中在学校高层领导手中,现有财务制度往往约定经济事项无论大小都须经过学校高层领导签字批准后方可实施。作为学校高层领导,自身有很多复杂的事务要处理,加之经常在外出差,使得有时找其签字较为困难,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经费使用效率。《放管服》中提出省属高校可根据其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实际需要,遵循精简高效、厉行节约的原则,制定差旅费、会议费管理办法并确定相关标准,就是对现有经费管理制度提出的明确改革要求。因此,新形势下对高校的经费使用制度实施改革具有必要性,必须在整个改革过程将“放管服”理念贯彻始终。
  (二)粗放预算编制制约着“放管服”模式
  “放管服”改革措施中提出高校要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水平,提前做好年度预算项目储备,加快财政预算执行进度。如学校部门对预算编制重视程度不足,会使其提出的预算项目缺乏充分论证和科学依据,这将导致预算编制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脱节,未能充分发挥其在学校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主导作用。粗放式预算的后果往往是预算执行监督不力,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为确保教学经费能够在科学预算指导下能够实现有效的投放,则要编制一个具有科学管理理念、可量化评价项目进度及效益、执行程度高的预算。
  (三)事中事后监管不力不利于“放管服”模式
  现有高校教学经费管理体制,主要是对经济业务的前期阶段进行严格管理,包括资金的设立、分配和拨付等均要求逐层进行审批。然而教学经费投入以后,项目实施得如何、效益怎样、如何能够客观反映,在许多情况下却不受重视。在制度上,事中事后监督往往变成一种形式。要实施“放管服”模式,需要构建起对教学业务费全过程监督、控制的监管制度,并建立对应的项目绩效考评机制,将经济业务的事中监督与事后绩效考评实施进一步完善。
  (四)缺乏有效的方式统计教学经费的投入与产出
  由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建立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加强了对教育经费投入数据的分析与应用,要求各高校填报反映教育经费等相关数据。在“放管服”背景下,扩大高校自主权的同时,也要求高校改进和完善教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很多之前由主管部门下达的专项经费改为要求学校自主安排。例如,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经费是学校用于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材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学生活动经费等专项建设的经费,之前由省教育厅将申报审批合格的项目资金下达到各高校,财务人员可根据账上的项目设置取得相关经费数据。然而,财政专项经费改为由学校自行安排项目以后,财务人员只是单纯按项目下达经费,并不清楚项目的具体用途,无法取出用于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学生活动经费等的准确数据。另外,现行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对用于教学方面的经费未作单列,反映在财务账上的数据往往与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平台要求提供的数据统计口径不相一致,导致当前缺乏有效的方式统计教学经费的投入与产出。   三、“放管服”背景下高校强化、完善教学经费使用管理和统计的对策
  (一)改革教学经费管理相关制度
  不管哪个行业的任何一种工作,若要想顺利高效地完成均离不开制度的保障,高校教学经费的使用管理也是如此。现如今,制度缺乏完善性是高校需要解决的一个紧迫问题。对于“放管服”实施意见中下放的权力事项,高校要重点制订相关实施细则,进一步厘清学校和院系层面在教学经费管理过程中的权利、义务。注重学校层面财务制度的建设,特别是在教学经费预算管理、分配机制、竞争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制度建设的现存问题进行梳理,厘清各部门在教学经费管理中的权利义务,让学校和院系在使用和管理教学经费过程中有法可依;院系层面也要出台教学经费相关制度措施,规范教学经费的使用,强化教学经费的自我评价,保障教学经费使用的绩效性、合法性,从而有效构建出具有地方特色,符合高校长远发展的教学经费使用管理制度。
  (二)强化教学经费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水平
  在《预算法》发布及“放管服”改革的大环境下,加强教学经费的预算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高校要提高预算编制水平,需要严格遵循《预算法》及各项财经法规,结合高校发展的实际需求科学编制预算,合理安排和使用资金,减少资源浪费,充分发挥预算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化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教学经费应纳入学校预算统一管理,按照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从制度上要求教学项目负责人立足项目实际,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项目经费预算,确保在教学经费项目运作过程中专款专用,规范教学经费开支,真正发挥预算在教学项目经费管理中的作用。
  (三)实施过程管理,引入绩效评价机制
  实施过程管理能够有效解决目前教学经费管理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有助于提高教学经费使用效率和效益,也有助于端正教学经费使用态度,培养统筹经费使用的能力。从教学经费的申报开始,绩效评价机制的引入就要明确教学经费的使用方向、成果效益情况以及项目实施的时间进度情况,研判教学经费使用过程或项目实施过程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经费使用和教学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部门通过资金使用进度、项目实施进度和自我评价情况等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決教学经费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在年度结束后,学校对教学经费的绩效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提取优点、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将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在新一年度教学经费的管理上。
  (四)创新管理手段,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
  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建设的意义在于形成教学质量常态监控机制,促进高校决策科学化、管理精细化。因此,建立数据平台常态采集机制以后,对高校教学质量的常态监测将成为工作主题。而教学经费的投入是衡量教学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为解决当前缺乏有效方式对教学经费进行统计的问题,需要创新管理手段,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为教学经费在各种管理需要中提供明晰的数据来源提供强有力的财务制度保障。此外,当今已是互联网时代,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中广泛地应用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放管服”的大环境下,高校需要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积极引入教学经费全流程信息化管理,从学校预算安排、教学经费的分配、院系教学经费预算的下达、项目的立项、经费的使用和项目的实施、教学经费统计和数据的抽取、绩效评价等环节,都须通过信息化系统完成。为此,须对现有教学经费管理系统,包括账务系统、教学项目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化升级。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将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最终实现财务的信息化管理,为教学经费数据的统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四、结束语
  总体而言,“放管服”文件的密集出台,对地方高校教学经费管理和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高校经费使用权限逐步扩大,高校财务管理者亦应当及时转变思想以适应新的形势,尽快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教学经费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督,建立教学经费绩效评价机制,提高其使用效率和效益,为高校的高质、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徐明稚,张丹,姜晓璐.基于现金流量模型的高校财务风险评价体系[J].会计研究,2012 (07):57-64+97.
  [2]黄韬.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探讨[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 (S2):55-62.
  [3]吴俊文,段茹楠,张迎华.高校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理论基础探析[J].会计之友,2017 (08):113-117.
  [4]马海群,吕红.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范围界定与工作体系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15 (01):93-96.
  [5]冼永光.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建立及运用[J].企业经济,2011,30 (03):165-167.
  [6]熊娜,撒晶晶,曾春丽,王秋娜,田映红.政府会计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8 (03):20-23.
  [7]吴仕宗.高校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5 (24):68-69.
  [8]王义浩.关于新常态下高校财务管理的现存问题与对策探究[J].时代金融(下旬),2017 (10):133-1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570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