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代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作用与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当前,商业银行的发展面临着艰难的经营形势和外部环境:宏观调控的紧缩持续加强,《巴塞尔协议三》的出台导致资本限制紧缩以及营销过程加速。利率市场化和本地融资平台风险的预防和控制以及严格的贷款和存款管理等,对于商业银行依靠快速信贷增长的传统经营模式来说是一个巨大冲击,商业银行改变经营策略迫在眉睫。积极开展供应链金融作为中间业务项目,受到越来越多商业银行的关注。
  一、新时代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
  1.目标市场不明确,未来发展定位不清晰。服务实体经济是我国商业银行成立之初的基本目标。但是很多商业银行为了自身的利益并没有始终坚持目标,从而失去了自身原本具备的优势和特色。为了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应利用其自身优势来确定具体经营项目、客户和产品的市场定位。目前,商业银行已经逐步建立了市场细分体系,但细分度不足。同时也没有为客户目标和产品目标设定明确指向,从而导致银行客户和银行产品缺乏个性。面对着利率市场化导致的存款和信贷利差缩小的局面以及各金融机构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商业银行如何确定目标市场,准确定位市场发展战略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2.持续盈利能力不足,不良资产大幅增加。盈利能力作为核心指标是商业银行作为专门金融机构竞争力的主要体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导致大量外国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中国的商业银行不仅要经受国内竞争,而且还要面对外资银行的挑战。在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银行发行的贷款数量减少导致银行资产增速大幅度下降,限制了银行的资产扩张。行业竞争的加剧和中央银行利率的逐年下调直接导致商业银行的利率大幅下降,极大地影响了商业银行自身盈利能力。近年来,由于国内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和供给侧调整等因素,直接引起了商业银行问题资产的迅速增加与不良利率的持续上升。一些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自身竞争力不强,技术含量低以及销售情况不乐观,从而导致预计的信贷收益无法实现,贷款资本和利息无法偿还。其结果直接造成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数量也在增加。
  3.银行中间业务金融产品开发的超前性和创新性严重不足。西方商业银行开展现代金融业务的标志是中间业务产品的不断创新与快速开展。这是由于创新的中间业务产品所能提供的多样化金融服务已经适应了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经济发展。同时,中间业务创新产品的发展还规避了银行业务的资本金限制,产生了稳定的收入,降低了商业活风险。目前,中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传统管理理论的直接影响,其工作开展主要集中在存贷款业务的发展方面。近年来逐步实施的产品项目创新主要是与房地产抵押业务和消费金融业务有关,只将中间金融业务视为“衍生业务”和“辅助服务”,没有专门开展研发与投入。甚至从未考虑过将其作为银行新的收益增长点,作为银行扭亏转盈、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途径。
  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为商业银行带来的变革
  供应链是一个整体链条和流程的总和,包括原始端的原材料供应商到中间产品生产商到最终端的产品销售商,通过链条上各环节企业密切合作,信息共享,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进而带动供应链所有成员企业共同增值化发展。近年来供应链管理的主流思想是把供应商、核心客户、零售商及与其它组织看作一个整体,强化参与方合作关系从而达到创造竞争优势的目的。
  1.对商业银行营销管理方式方法的变革。从单一营销模式到大规模营销,商业银行通过设置产品经理和风险经理等岗位建立专门的行业营销团队,并制定了一系列专门行业营销计划方案。通过开发专门的业务系统来提升银行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竞争力,来适应不断变化的金融行业规则与发展模式。商业银行以供应链金融为主要交易机会,充分体现其自身具备的灵活信贷管理能力,为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方案。具体包括“传统信贷产品+金融供应链方案+现金管理服务+国际贸易金融服务+投资银行产品”等的综合解决方案。
  2.对风险实现全过程管理的变革。供应链金融强化了对风险全过程管理的关注。在具体业务开展中,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流程风险、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之前,商业银行主要习惯于关注信用和法律风险,但对流程风险却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供应链金融是一个全过程多环节的集合链。全过程主要包括风险迁移,方案制定、中心控制、风险预警等多个流程环节。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可以实现对风险全过程管理。
  3.对客户实现合作伙伴式管理的变革。供应链金融可以更加清晰化可选择目标客户群体的特征。供应链金融的目标客户定位相对明确,整个链条由核心企业、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分销商以及最终用户等共同组成。这些供应链中的企业所具有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它们依赖于和供应链中核心大型企业信用的捆绑。而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中企业给予集体授信的手段加强链条中所有企业之间的关联性、互动性与依存性。从而改变了商业银行之前需要对链上企业按照维度进行分层分类管理的复杂管理方式。通过此方法,商业银行确定目标行业后,行业中目标客户的特征就会变得更加清晰。合作领域中商业银行和第三方业务合作伙伴从简单合伙关系逐渐成为合作伙伴式关系。
  三、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1.有助降低企业的融资风险和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商业银行通过对现金流和物流进行双向调控,控制所有权凭证和融资资金的封闭运作,使风险监控可以直接渗透到公司业务开展中,可以有助于动态把握风险。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企业融资主体与银行向客户直接提供资金支持,或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的信用向第三方做出保证的行为之间的风险隔离。重点关注企业的实际交易背景,银行更加注重其连续性与真实性。考虑到企业间的信用记录、交易对手、违约成本、贷款管理与具体操作等具体因素,商业银行将企业的直接收入定义为偿还其向银行融资的直接还款源。同时,通过严格匹配融资期限与企业的交易周期,使资金无法被挪用,降低贷款风险。
  2.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降低了中小企业贷款门槛。位于供应链中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由于不能提供足额抵质押担保,加之承受风险能力不强,取得融资支持较为困难。商业银行可以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逐步淡化对企业的分析和信贷控制,将注意力集中在企业的每笔业务交易上。在融资方面,商业银行应着眼于对企业单笔贷款交易的实际背景和公司历史信用状况的审查。通过封闭式资金运作方式来保障企业每单实际业务发生后产生的交易资金快速回笼降低贷款风险。由此可以照顾到一些财务指标暂时不符合商业银行贷款标准的企业可以通过实际交易的业务来获得银行贷款。通过该办法,中小企业各项利润指标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开始显现出规模经济现象。同时,在供应链两端的较小型弱势企业通过链中核心大企业的支持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资金维持采购、生产和销售全过程,保证了产业链的稳定运行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商业银行可以将大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的贷款信用联系捆绑,使大企业负有连带责任。如果中小企业无法及时偿还银行贷款,将直接影响它们与大企业间的贸易合作关系,损害其在金融供应链中的长久信誉,从而间接对中小企业自身还款意愿进行了约束与强化。
  3.增强了商业银行对企业授信能力,降低授信风险。核心大企业与供应链中的中小型企业有着长期的贸易合作关系。大企业不仅要了解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信用状况、存续能力以及实际发展情况,而且还要通过选择订单和分销渠道来直接控制着中小企业的可持续生存发展。商业银行则可以通过大企业对其供应链中其他企业的了解情况及其对其他企业未来偿还能力的评估,将对供应链中其他企业的授信通过大企业的担保转换为对供应链中核心大企业的授信。商业银行以应收、应付款和存货为融资依据,且贸易背景可靠,相对于一般贷款风险而言具有风险低且易于开展业务等特征,可以改善银行信貸结构,降低不良资产余额,减少风险资产规模,改善盈利结构及盈利模式,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也得以提升,有助于保持银行快速、持续、稳定的发展。
  4.有助于商业银行扩大客户群基础,衍生新的利润增长点。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的供应链中着力开展对核心企业的服务支持工作。而中小企业通过供应链中核心大型企业的支持从商业银行获得金融服务。商业银行为上游企业提供了“打包”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又为供应链中全部企业提供了合作切入点和新发展渠道来维持高端客户群体的存续性。银行通过提供针对供应链各环节多个企业需求的针对性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直接降低了运营总体成本。与此同时, 通过带动存款、非利息收入等其他利润指标的不断提升,扩大客户群基础。最为重要的是国内外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持续发展显示出供应链金融业务收益要远远高于传统业务收益,商业银行利润新增长点己被供应链金融业务取代。
  (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省科技金融协同创新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602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