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财务”的产教协同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云时代背景下,如何应对财务转型以适应财务管理会计人员的需求变化成为各大高校关注的焦点。要培养出产业急需的会计人才,产教协同培养人才,校企专业共建进行深度合作是必由之路。因此,为紧跟“云时代”潮流,本文提出需建立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和国际化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符合“云财务”供给侧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改革和课堂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其会计信息化知识和处理能力,从而为社会各产业输送所急需的会计人才。
关键词:云财务 产教协同 人才培养 课程超市
一、背景
这是一个创新的科技时代。人工智能A(Artificial Intelligence)、区块链技术B(Block Chain)、云计算C(CloudComputing )和大数据D(Big Data)等新技术正加速向各个领域渗透,新经济正以新的产业、新的业态、新的商业范式蓬勃发展,新生代企业要想在这个科技时代很好的生存并发展,必须进行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此同时,企业财务也处在了一个转型变革的关口,因此共谋财务管理与商业模式的变革创新成了发展的必由之路。云时代背景下,会计领域的发展呈现管理化、智能化、网络化、共享服务化的趋势,而共享服务中心的核算模式已经成为当前全球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企业会计人员也要从部门级走向企业级,进而走向社会级。既新时代的企业会计人员,业务面不仅仅涉及企业内部,还要延伸向社会。那么,要如何培养出创新时代产业所急需的会计人才,如何应对财务转型以适应财务管理会计人员的需求变化成为我们目前高校关注的重点,校企专业共建、深度协同育人是必由之路。
二、现有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产教深度协同机制乏力
当前,学校与企业的产教深度协同机制乏力,合作尚缺乏深度协同的双向互惠机制,在人才培养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供需同步等深层领域涉及较少,人才培养的协同性亟待提升。这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云财务”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导致高校会计人才培养跟不上企业和社会发展的脚步,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结构不能及时满足当前行业发展的需求,严重制约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升,致使会计人才供需的结构性失衡加剧。
(二)现有培养模式内向协同性不足
培养基于“云财务”的高素质管理型会计人才是经济新常态下国家实施“会计强国战略”和加速会计转型的必然要求。然而,现有的產教协同培养模式内向协同性不足,阻碍了专业学科与教学科研间的互相促进发展,限制了师生间的双向互动,阻碍了双方的深度协同,致使会计人才培养呈现“重核算、轻管理” 的失衡结构,不符合国家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的人才战略结构性要求。
(三)管理型综合能力偏弱
基于传统“重核算、轻管理”的会计人才教育教学理念,学校设置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及课堂教学中都强调培养会计人员的财务核算能力,忽略了学生管理型会计思维的开发,弱化学生分析决策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学生知识信息化的开拓,影响了会计人才管理型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构建“云财务”产教协同人才培养机制的具体措施
针对“云时代”背景,学校以教育部大力倡导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契机,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强化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开展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延伸课堂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活动,力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提升学生专业应用能力,从而为社会各产业输送所急需的会计人才。
(一)产教深度合作,提升人才培养的协同性
在大数据快速发展和财务转型背景下,要寻求校企双方利益的诉求点,在人才培养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供需同步等深层领域进一步协同,建立双方合作共赢的产教协同育人机制。引进用友新道等公司的线上实训实习平台,通过对“云财务”的技术开发,对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进行改革,形成“互联网+财务”条件下的课程体系,实现校企共赢情况下深度合作机制的构建,促进人才培养资源整合,促进“云财务”人才培养机制的深度协同应用,提升人才培养的协同性。
通过引进的线上实训实习平台,全面开展互联网+模式的实践活动,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实训部分都通过线上操作和完成。上理论课的同时可以延伸到线上的实训平台进行实训内容的讲解,使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课下布置实训内容,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在线上跟老师进行沟通。毕业实习阶段的实习工作除了线下的实践实习外,还需要学生完成线上的全新仿真“云财务”实习活动。这样既能使学生亲身体会和学习“云财务”的活动过程,又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从而达到满足企事业单位迫切需要适应“互联网+财务”模式的云财务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制定适应“云财务”的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的结构性
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紧跟“云时代”潮流,为实现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和国际化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制定符合“云财务”供给侧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适应“云财务”的培养模式,改变原本重理论、轻实践,重核算、轻管理的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方案中植入能充分利用“云财务”资源的课程体系与课程结构,促进学科专业、教学科研以及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和深度协同,实现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三)提高管理型综合能力,强化人才培养的全面性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与课程开发,把线上实习平台与课堂教学紧密衔接起来,将主干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及《审计》等在课程建设中与 “云财务”的结合进行进一步深化改革,使学生在学习每一门课程的过程中就能接触并使用云财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其信息化知识。 另外,在人才培养机制中引入“课程超市”,全面提升人才的综合能力。所谓“课程超市”,既学生在学习学校规定的必须专业主干课程外,可以在学校开放的其他所有任选课和公选课中任意选择要修的课程,既在课程的超市里任意“选购”课程,这样学生除了能学习必须具备的本专业知识外,还能修到其他各方面的知识。比如学生可以选修一些通识课程,通过这些通识课程的学习,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表达沟通能力,从而增强其社交能力;通过选修创业课程,学生可以提高协同合作能力,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职业竞争力;通过选修职业素养与竞争力等课程,学习与职业素养相关的知识内容,可以很好的提高其职业竞争力,达到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课程超市”可以扩大学生学习范围,增加学生学习内容,开阔学生学习视野,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学生不受限于“核算型”的会计思维发展,能够培养其管理型会计思维,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的全面性。
(四)提升师资能力体系,保障“云财务”人才培养机制顺利实施
高校要培养符合“云财务”供给侧需求的人才,需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因此必须提升当前的会计师资能力体系。为建立“云财务”的人才培养机制,必须调整当前的会计师资队伍结构,针对互联网+的教学任务不能胜任的教师要进行培训和学习,培育和引进符合“云时代”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同时,学校应支持高校教师参加大数据云时代的教学培训、学习和科研。另外,还可以引进“云财务”平台的工程师参与课程建设和改革,为高校教师传授互联网+的知识和经验,甚至作为兼职教师参与课堂教学,这样可以进一步促进产教协同的深入,更好的建设教学平台,保证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出符合云时代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四、结语
为实现学校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为国家培养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加快云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步伐,切实解决当前产教协同育人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基于 “云财务”的产教协同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以后,学生能够与云财务教学深度融合,塑造学生探究式的学习环境,改變“学生学、老师教”的场景,打造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运用的全新企业会计云财务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产教协同育人,可以促进人才培养资源整合,不仅能够解决当前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供给侧需求问题,还能促进企业产品的推广应用,达到学校、企业、学生及社会的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李定清.《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模式探索与实践》.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8年4期.
[2]韩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方式探究》.会计教育.2018,06.
[3]周凌.《校企合作驱动“互联网+会计人才培养”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当代会计2018,10.
[4]李裕琢.《“互联网+”背景下复合型法务会计人才培养路径》.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01.
[5]曾力.《基于云财务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中国国际财经.2018,04.
[6]江国才等.《“互联网+”背景下云会计人才培养整体方案研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09.
[7]孙迎坤,李永平.《“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究》.财税审计.2017,11.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9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9048)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温州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617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