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以需求为导向,突出應用、校地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办出了自身特色。如何做到产教深度融合,将生产实践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让高校教师和学生深入生产一线,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产教融合;地方高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4-0127-0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文)指出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山东省教育厅明确提出“省属高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为主”,对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来讲,建设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型研究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1]。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办学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产教融合的概念
产教融合是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与行业企业生产过程深度对接,打破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之间的藩篱,使高校与行业企业形成“合作双赢”共同体,打造产教良性互动的局面,可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2]。
二、现行产教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1.形式单一,产教融合深度不够。目前多数的实习实训基地仅仅是作为实习见习的场所,校企合作往往停留在框架协议上,院校和企业之间没有其他方面的实质性合作,没有体现出校企深度合作完成人才培养的功能,比如校企双方没有共同讨论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没有详细的教学要求和教学设计,没有共建专业、共建课程,没有项目合作,有的甚至没有详细具体的实习实训内容安排,等等。分析其原因,一方面企业未意识到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潜在价值,对深入合作并不热情;另一方面,高校对产教深度融合的认识不够深刻,仅仅停留在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协议和解决学生实习、就业安置等问题上,没有将产教融合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导致实践产教深度融合的动力不足。
2.师资队伍不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在产教深度融合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高校教师仍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对专业生产实践不接触、不了解,虽有少数教师去企业锻炼,但由于教师面临多重压力,比如职称评聘和学校政策等方面的原因,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而企业的技术人员由于缺乏教学经验或时间及距离的原因,也不能经常进入课堂传授最新的生产技术,致使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步伐。
三、推进措施
1.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在充分调研行业企业的基础上,结合鲁西南经济发展特色,由学校、政府和企业共同修订和完善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产业发展趋势、未来行业对人才需求状况的预测,对开设课程、学分学时分配、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比例等进行了动态调整,增加实践比例。在专业教育中融入职业元素,实现专业与职业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能掌握行业企业所需的基本技能,熟悉工作流程。按照“产业发展→毕业要求→分解知识、能力、素质的可考核指标点→构建课程体系→细化课程标准”的逻辑关系,构建适合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学校、政府、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共建”、“共育”、“共赢”的新模式。
2.推动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改革。根据岗位需求和毕业要求,科学设计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按照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知识分类与行业分类相结合、课程结构与职业需求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明确课程的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建立以社会需要和职业需要为核心、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融入其中,带动全体教师及企业技能人员参与课程体系的构建[3]。依托创新创业项目、科技创新竞赛、学科竞赛等项目,建设工程训练中心、大学生创业园等校内外综合实习基地;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进一步增加校内生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比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和虚拟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4]。
3.推行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实现全方位动态监控。基于产教融合模式下的人才培养,可以采用知识答辩、笔试与答辩相结合、撰写论文、仪器操作、提交策划书、创新研究成果等多种考核方式。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变末端考试为过程监控,变知识考试为能力考核,变单一闭卷考试为多元化考评,变个体竞争为多元互动。总之,淡化标准答案意识,采用多种方法全方位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4.加强师资队伍结构的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教学技能和实践技能培训,如定期指派教师进修、到实践教育基地挂职锻炼等。积极引进相关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或进行专题讲座。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作学生的学业导师,使企业的管理与技术真正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全过程。
5.强化项目合作,推动双赢式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通过高校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与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科研小组,共同讨论确定科研攻关合作项目,共同申报、共同实施,企业可以适当投入部分资金予以支持,形成互补式合作关系[5]。通过项目驱动、学生参与,不仅可以解决企业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高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也可以使学生接触生产一线,发挥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创业能力,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6]。
四、结语
实现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应用与实践,促进应用型专业服务地方区域发展,建立产教深度融合体系,实现校地共建、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对接、政产学研用结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姜同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菏泽学院学报,2017,39(3):98-108.
[2]刘楠,杨策.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3(9):4-6.
[3]张智涌,高键,双学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升华路径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0):85,136-137.
[4]范立南,李佳洋.依托产教融合的转型高校创新型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43):118-119.
[5]严圣阳.应用型高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24):185-187.
[6]姜春霞,张程光,张帆.“校企融合、项目载体”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初步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6):269-27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784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