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县域村域有机结合的城乡一体化经济建设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做好對县域经济与村域经济的有效结合,通过成像一体化的途径,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完善。随着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方法的不断提出,许多学者将研究重点转移到了中国行政区域中的农村地区,找出县域经济与村域之间的关系与影响效果,加强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这对提升城乡一体化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就是对县域、村域经济的现状做出分析,并提出实现城乡一体化,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相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县域经济;村域经济;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
  我国在2006年就提出了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方针,经过10余年的探索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也正在不断完善。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不能只从宏观的角度出发,还要从中观、微观的角度看待新农村建设,注重村域经济及县域经济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找到更正确的发展途径,才能更好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让新农村建设进入到新的阶段,进而达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与完善的目的。而只有准确的认识县域经济与村域经济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进而更好地实现城乡一体化经济建设。
  一、县域经济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一)县域经济的概述
  县域经济是国家经济建设与经济体制中的重要改革目标,在近几届的三中全会中均提出了加大县域经济发展力度的发展方针,对县域经济的理解也不断深入,这也显示着国家对县域经济内涵的探索即将完成,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内乡村经济发展有直接的关系,将农业和农村经济放到县域经济的主要位置,配合县城、城镇的相关行业,才能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进而达到县域经济向新型经济模式的转变。
  (二)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
  截止到2019年底,我国进而县级行政区共计2913个,县域总面积将近90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93%以上,而县域内人口是全国总人口数量的70%,而全国的县域经济GDP占全国GDP的50%以上。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是相对应的,其属于区域的经济概念,并不是政治经济概念,县域经济体现出了我国传统社会经济的二元结构矛盾,三农问题也是目前我国县域经济中的核心问题。
  (三)县域经济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县域经济占全国经济的50%以上,而我国有80%以上的农村人口以及90%以上的农村均属于县域内部,县域经济的主要组成为农业与农副产品。在工作中,加强对县域经济的推动,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的助力。县域经济是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完备的县域经济管理,可以实现对全局的统揽。通过县域经济也能实现对农业结构、就业岗位的调控,同时也能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政策性扶持力度。在我国南方地区,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水平较高,这也是与当地县域经济实力是密不可分的,加强县域经济对促进新农村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村域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一)村域经济的概述
  村域经济是我国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涉及了目前我国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以及农业发展规模,村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进展。村域经济与县域经济均属于区域性经济,村域经济是以村边界划分村级行政区,在该区域范围内包含的各产业产出的经济总和即为村域经济,这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构成单元。村域经济具备的经济功能有着明显的独立性,同时对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其经济的发展根据村级区域内的特点,村域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该区域内实际情况的影响,村与村之间的交互,也会对村域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从村域经济的社会功能来分析,村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村域其他社会要素均对农村综合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南北方行政村的历史、地理、民族与自然环境均有所差异,这也造成每个村域经济发展水平有着不同的表现。区域性特征是影响村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对村域经济的发展方向也有着导向和限制作用。
  (二)村域经济差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影响性分析
  新农村建设往往会受到村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其主要是受到了村域经济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平原、山区、丘陵、沿海等地理位置的不同,村域经济就会体现出不同的特征。拿沿海地区为例,沿海地区的村域经济就比较发达,农业生产已经逐渐转为现代化、机械化的生产模式;而西部地区的农村,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非农产业的发展速度也大大减缓,这就导致该地区的村域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由此可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村域经济的发展会出现较明显的差异性,由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农业资源紧缺,土地贫瘠,这也限制了西部地区的村域经济发展,当地工业生产、城市发展都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因此,新农村建设水平,与村域经济发展情况有着直接的关系,加大村域经济的发展力度,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西部地区也应该将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管理作为重点工作。
  三、城乡一体化经济建设的相关对策
  (一)注重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为了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可以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性的影响。城乡一体化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强城乡一体化经济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基础。当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生产力提升到一定高度,城市化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城乡一体化是必然的发展方向。实现城乡一体化可以有效地缩短城市与乡村的距离,让城市与乡村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就能满足新时代下对城市与乡村的发展需要,达到共创和谐社会的目的。城乡一体化需要做好对城乡的规划,明确产业分工,加强在乡村地区相关服务设施的建设等,在工作中不仅需要解决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社保问题以及医疗卫生问题等。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必须注重县域经济与村域经济相结合,构建统一的经济社会系统,这样就能逐渐形成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有效联系。   新农村建设之所以被称之为“新”,就是由于它要突破农村原有模式的界限,减少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异。城市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村的现代化水平。只有掌握了这个原则,才能真正实现农村向现代化农村的转型,建设起更加现代化的新农村。
  (二)参考优秀地区的城乡一体化经验
  在我国的浙江省地区,在城乡一体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我国的浙江省在城乡一体化建设方面就取得了较好的表现,这可以为其他地区的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其他省份地区在探索城乡一体化时,要参考浙江省这种优秀地区的发展模式,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加以整理改进,这样就能进一步提升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效果。以浙江省为例,该省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重点加强农业与加工业的同步发展,城市为乡村提供更多经济创收的途径,充分发挥了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积极作用,带动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当地政府必须加强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将公共服务设施延伸到农村,尽快地将技术、生产模式等现代化的元素加入到村域经济之中,这样可就能加快城市文明对农村地区的影响。在工作中,要通过相关政策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也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促进的作用。在浙江省义乌市,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成果显著,这也让义乌市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义乌模式”。义乌市在开展城市一体化建设时,注重了对城市整体的规划,确保了与乡村地区农业企业的联系,优化了对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再引入电子商务,更好的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提高了县域经济与村域经济的结合效果,进而更好地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城乡一体化经济建设时,应该坚持县域、村域的有机结合,各地区政府做好引领工作,坚持以农民作为主体的原则,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新农村建设各项举措的有效落实。为了保证城乡一体化经济建设的有效开展,必须保证对健全新农村建设给予相应的扶持,加强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进而达到提升农村现代化、机械化发展速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邵林杉.商业经济发展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8 (11):20-21.
  [2]农村財政扶贫攻坚综合开发治理课题组,韩连贵.关于探讨拓展城乡一体“四化”建设小康之路的方略[J].经济研究参考,2018 (16):3-62.
  [3]蒋博.浅析中国模式的城乡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J].现代商业,2010 (12):94.
  [4]刘祚祥,刘肃超.县域城乡一体化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南嘉禾县为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 (02):67-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033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