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基于会计制度全面深化与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财政部门于2019年1月1日实行了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并且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完善财务报告制度。事业单位在实际的运营发展过程中,只有彻底解决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有效提升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本文对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突破与创新展开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创新财务管理理念、编制财务报表、完善财务信息化平台、实现资产核算智能化等几个方面的措施,希望单位能够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工作,以实现长远发展目标。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财务信息化
引言:新政府会计制度不仅仅是对旧会计制度的健全与完善,结合各个部门中工作的问题,进行创新与改革,使单位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不断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对新政府会计制度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建立双基础、双功能的报告管理体系,开展全面的财务分析工作。在合理保證杜绝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发生的基础上,对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清查与管控,保证各项经营决策的合理性,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稳固基础。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突破与创新
(一)重构了政府会计核算模式
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变成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分离并且互相衔接的管控机制。在搭建双基础、双功能、双报告的基础上,更全面、清晰反映单位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不仅实行权责发生制核算财务会计,而且实行收付实现制核算预算会计。采用这种平行记账的方式,进而打好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不断提升财务会计的能力。
(二)界定完善的政府会计要素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会计核算模式不断的变化,采用“5+3”的形式,划分会计要素。事业单位要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设置单位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支出等许多方面的要素。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预算会计核算设置了预算收入、预算支出与预算结余。新政府会计要素的界定与会计要素更加接近,包括了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逐步细化会计科目,保证会计核算设置的有效性。
(三)完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
原有的政府会计报告制度主要就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建立健全的决算报告制度,编制相应的会计报表,能够将财政预算资金、预算收支的实际执行情况凸显出来。就传统的报告制度进行分析,没有对运行成本进行分析,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不断变化,会计核算体系不断完善,将权责发生制作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一般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和净资产变动表,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编制现金流量表。将单位的财政运营情况展示出来。在编制预算报表的基础上,利用政府报告制度,将政府会计的基本主体运营情况凸显出来。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路径
(一)创新财务管理理念,编制财务报表
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颁布,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进行融合,对预算会计制度背景下纳入到核算体系中的财务会计进行正确的处理。针对于政府预算收入与资金的支出情况,要合理的利用预算会计制度,将预算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利用创新财务管理理念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还能够不断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与传统的会计管理制度不同,新政府会计制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需要进行两次核算工作,并且出具完善的财务报表,加入现金流量表,以便于财务人员能够直观的掌握资金的动向。在编制财务报表的时候,要结合单位的财务状况,开展全局性的分析,将传统的效益与预期现金进行转换,在得到现金价值之后,能将内部现金的运用情况凸显出来,还能了解各个阶段现金的使用情况。例如,某事业单位为了实现长远发展目标,编制了健全的财务报表,与之前没有完善财务报表相比,财务管理的工作更加规范化,杜绝了出现人为因素导致的风险问题发生。通过合理的财务分析,为单位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提升财务风险管理力度,清算单位资产负债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不仅要细化工作体制,还要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采用公开信息的形式,逐步提高财务监控力度。只有做好了财务风险的事前防范工作,才能够从各个方面补偿经济损失。通过树立风险预警机制的方式,在出现预算超出规定范围的时候,能够及时预警,及时发现预算目标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的原因,以便于财务人员能够及时作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加强风险管理力度能够有效保证事业单位的资产安全性。通过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能够保证各项资产管理活动的合理性,将资金的波动情况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预先判断日常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因素,提前做好风险防范措施,避免财务风险问题发生。在各项经营活动开展的时候,要利用权责分离的管控机制,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约束,避免出现财务工作随意性的问题发生。在建立岗位不相容的基础上,杜绝重要的会计核算岗位出现一人兼任多职的现象。在实现权责细分的基础上,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事业单位务必要开展合理的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并且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工作。通过对事业单位内部的资产进行分类,还要开展全面的数据统计工作,进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实效性。最后,财务人员要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下,对经济活动的范围进行划分,立足于单位的实际情况,对收入与费用的会计核算项目进行准确的界定。在明确会计核算方式的基础上,保证会计核算方式的合理性,以不断提升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完善财务信息化平台,实现资产核算智能化
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单位的财务审核与管理范围逐渐扩展,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也显著增加,许多利用相应的财务核算平台开展财务核算的工作。在实际的调研过程中,发现新会计制度与旧会计制度的衔接过程中,应当搭建健全的财务信息化平台,落实平行记账的方式,对双基础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更新信息化平台。在实现信息化管理目标的基础上,要将财务管理工作作为核心,并对供应商进行合理的研究,结合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实现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交流与沟通,做好数据的集成化管理工作,进而从根本上杜绝出现财务数据丢失的问题发生。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应当结合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不但完善资产类项目核算的信息,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搭建健全的登记簿。
通过不断增强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发展。通过在单位内部搭建信息化平台的方式,能够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落实,还能够整合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将上一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作为重要的参考,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在完善管理机制的基础上,转变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互相分类的状态。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梳理使用的资产与单位的资产经营管理,以实现智能化的管控目标。新政府会计制度应当不断扩大资产的核算范围,并对单位的使用资产进行核算,纳入到传统的控制体系当中。在将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与会计核算体系相融合基础上,建立资产卡片账,引进ERP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财务核算模块生成会计凭证。通过对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细致的核算,逐步实现计提折旧,避免出现坏账的风险,促进后续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深化的背景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采用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方式,能逐步实现精细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相关的财务人员要了解政策变化的影响,创新会计核算方式,搭建健全的控制制度,以不断提升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在杜绝风险问题发生的基础上,学习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实现事业单位的稳定长远发展目标,逐步获得更高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昕.基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角度对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9 (9):162-16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080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