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外商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菲 王祎 黄欣怡 艾建辉
摘 要:入世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对外贸易额逐年增加。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出现了大幅震荡,贸易保护主义呈上升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中国对外贸易受外商直接投资变动的影响情况至关重要。本文使用2008年-2013年地级市贸易数据来检验金融危机后外商直接投资作用我国出口贸易的情况。结果表明,金融危机之后,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是显著的,但在东、中、西部地区表现出区域异质性。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贸易;金融危机
一、引言
入世以来,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不断加快,出口贸易更是飞速发展,贸易总额不断增加。但对出口贸易结构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我国出口贸易产品大多为依托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贸易结构仍然不够完善,较多产品集中于高投入、低能耗的低附加值产品,从长远来看,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中国将很容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各国的经济都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冲击,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甚至出现下降的态势。
2017年,在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同比下降23.4%的情况下,中国利用外资的趋势呈逆势增长,如图所示,2017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1363.2亿美元,同比2016年涨幅达2.0%。截至2017年12月,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达到20109.3亿美元。
如何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为更加深入引进外资,更好发挥外资对我国经济的带动作用。2019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为拓宽外商在中国的业务范围,此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同年三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在多个领域推出22项开放措施,允许更多领域实行独资经营,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中国政府正逐渐通过多种措施实现利用外资的稳定增长,积极优化区域对外开放布局,从而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水平。
二、文献综述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国际投资活动日益频繁。现有的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发展效应研究中,主要有补充效应和替代效应两种观点。根据罗斯托的起飞理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必须要建立起经济的主导部门且拥有10%以上的资本投资率,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不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建立经济的主导部门,而且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积累资本。支持补充效应的学者还有日本的小岛清,其边际产业转移理论认为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从本国已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开始,依次向外转移,在这一条件下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小岛清模式”从创造新需求方面,验证了补充效应。替代效应与补充效应相悖。蒙代尔模型中,价格水平不变,FDI所代表的产业资本要素的国际流动,可能会代替商品流动,从而减少母国与东道国之间传统意义上的贸易额。但这一理论并未得到实际的支持,1970年以后,跨国公司发展迅猛,日益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外商直接投资的替代效用不断减弱,创造和补充效应不断增强,这与蒙代尔的理论出现差异。为此,相关学者从不同视角对这两个理论进行了分析。国内学者多用实证的方法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总体经济增长的影响,他们从贡献率上测算出外商直接投资对促进我国进出口绩效有显著正效应,(奚君羊,刘卫江,2001、张小蒂,李晓钟,2001、王志伟,侯艺,2011)。还有学者进一步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刘恩专,1999),但不同来源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效应有着显著差异(王博,2009),从投资不同行业角度,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促进工业制成品出口带来的效果要大于初级产品(许和连,赖明勇,2002),还有学者揭示了流向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地区异质性(张鹏,2010)。但这些研究较少从地级市的角度进行分析,且大多数研究往往集中在金融危机之前,忽略了金融危机的影响。
本文的编辑贡献如下:为金融危机后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带动效应的研究作出了补充。现有研究较少集中于研究金融危机后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出口贸易的影响,此外,大多研究集中于省级层面,较少有研究集中于城市层面。本文利用地级市数据,实证研究了经济危机后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此外考察了地区异质性,进而提出政策性建议。
三、模型设定及数据来源
1.模型设定
为了检验2008年-2013年间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化对中国地级市层面出口贸易额增长变动的效应,本文设定多元回归模型如下:
2.数据选取与测度
(1)被解释变量
本文选取我国2008年-2013年276个地级市的出口贸易额作为衡量地级市出口状况的指标,由于从数据库中得到的是以美元计的数据,本文即采用各城市各年的出口贸易额,分别与当年的人民币对美元汇作乘,以人民币计价来度量城市出口貿易额。使用线性插值法弥补缺失数据,并对数据取对数处理。
(2)核心解释变量
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为外商直接投资额,数据来源为《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为排除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以2008年为基期进行平减处理。
(3)控制变量
根据合格控制变量的挑选原则、各学者的研究结果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了如下反映城市特征的合格控制变量进入基准计量模型:
第一,经济规模。本文为了排除人口规模的影响,更好地反映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使用人均生产总值,并以2008年为基期进行平减。
第二,资本。资本指在生产中投入的资本,但因资本很多时候无法有效衡量,因此本文参考相关学者的研究,本文用固定资产投资作为代理变量。并以2008年为基期进行平减处理。 第三,工资水平。劳动力成本是重要的贸易成本。本文采用人均工资来衡量工资水平。
第四,政府规模。政府规模代表着政府对于市场的掌控能力。根据凯恩斯理论,有效的政府控制将提升政府配置资源的效率。本文使用政府财政支出衡量政府规模。
第五,铁路货运量。在出口贸易中,许多企业使用铁路运输将商品运输到港口,因此铁路货运量将促进出口贸易。
第六,教育强度。使用各省教育投资进行处理核算,因为教育是对于人力资本的投资,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本情况可能对贸易产生正向影响。
3.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的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统计年鉴》和《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库》等数据库。考虑撤地设市、撤市合并、数据异常值以及数据缺失等情况,在借鉴已有文献方法的基础上,本文对所研究的地级市样本做了如下处理:对于缺失经济数据以及数据明显异常的地级市,部分予以删除,部分采用线性插值法补齐。最终得到276个地级市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样本,共1656个观测值。
四、实证结果
1.基准回归结果
我们首先对全样本进行了分析估计。首先,第(1)列中仅加入了核心解释变量,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我国出口贸易额有着较强的解释作用,且体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之后,为了避免遗漏变量的影响,在第(2)-(6)列依次加入回归中的控制变量,在控制城市特征后,核心解释变量的符号和显著性水平并未发生变化。第(7)列代表了加入全部控制变量之后的回归结果,发现每当FDI变动百分之一时,我国对外贸易额增加5.1%。
至于其他控制变量,固定资产投入对于贸易额的解释作用较弱,这可能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函数当中资本的重要作用已渐渐被技术所取代。人均GDP对于贸易额体现显著的正向影响,这是因为经济规模越大的经济体的需求和供给越多,从而对外贸易越多;交通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而言尤为重要,发达的交通可以为经济发展带来许多机遇(Bougheas,2000)。回归结果证实了此观点,铁路运输量对对外贸易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人均工资对于贸易额呈现了负向影响,这主要是由于人均工资的增加代表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政府规模对于对外贸易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于经济有着较强的控制能力,经济体制体现出优越性,经济调控的效果较为有效。最后,教育强度有效促进了对外贸易,这说明人力资本及技术水平时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2.异质性分析结果
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出口的促进作用有较大的差异。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出口的带动作用由东部到西部递减。这可能与各地区之间经济结构的差异有关,东部沿海地区主要以轻工业和制造业为主,且海运发达,有利于对外贸易;西部地区主要以重工业、农业和初级产品为主,在对外贸易中难以取得优势地位,且交通运输不便利。除此之外,西部经济较为不发达,投资机会和盈利机会较少,外商直接投资难以进入,参考《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发现目前西部地区以国有经济为主,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较少,经济落后不发达。
五、政策建议
1.实施西部发展战略,调整外资准入
针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异质性影响,我国应增加对于西部建设的投入,促进其经济发展,增强外商到西部投资的意愿,加快外资流入西部的步伐,进一步营造外商投资发展的有利环境。
2.完善相关制度建设
本文研究说明,人力成本、劳动力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程度、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等方面的改善都会加快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同时,以上要素也是外商选择投资目的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因此,给予外商在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的优惠,完善相关制度、为外商投资创造良好宽松环境对于加强我国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度、促进外贸发展有重要意义。
3.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
政府应通过负面清单等手段引导外商投资的流向,使得外商投资更多地流向服务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在一些尚未成熟的领域,要稳妥推进,可以先在自贸区等部分地区进行试点工作。通过外商投资带来的技术、资本等优势推动我国薄弱或者重点领域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结构、价值链地位向更高层次迈进。
参考文献:
[1]奚君羊,刘卫江.外商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实证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1(06):3-11.
[2]李桂娥.发展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53页.
[3]张小蒂,李晓钟.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07):107-110.
[4]王志伟,侯艺.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的促进作用:2000-2008 ——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11(06):1-6.
[5]刘恩专.外商直接投资的出口贸易效应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1999(02):65-70.
[6]王博.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增长和出口结构的影响研究:1983-2006[J].国际贸易问题,2009(06):91-95+112.
[7]許和连,赖明勇.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预测,2002(02):10-13.
[8]张鹏.FDI流入、出口贸易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性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0(05):88-93.
作者简介:通讯作者:陈菲(1999.05- ),女,汉族,河北廊坊人,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外商投资与经济发展;王祎(1999.12- ),女,汉族,河北保定人,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经济开放和外商直接投资;黄欣怡(1999.06- ),女,汉族,河南信阳人,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贸易自由化与贸易福利分析;艾建辉(1999.02- ),男,汉族,江西上饶人,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外商直接投资与贸易福利分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103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