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制造型企业内控管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全面预算和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两者的结合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全面分析全面预算与内部控制关系的基础上,着重找出基于全面预算的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并着力改进,以切实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实现企业战略的根本目标。制造型企业基于全面预算管理改进内部控制既有其必然性,又有其现实性,应作为未来改进管理的着力点。
关键词 全面预算管理 制造型企业 内控管理
一、研究意义
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制造型企业身处其中,面临着多重的挑战,除了难以预测且频繁发生的市场变化外,还有与日俱增的市场竞争。在此背景下,企业要想发展竞争优势以长期立足于市场之中,优化内控管理来提高整体的内部管理水平是不可缺少的过程。众所周知,成本控制在制造型企业中位置突出,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而全面预算管理在制造型企业中的应用能够大大增强内部控制的效果。除此之外,全面预算因细致、全面、科学、合理等优点,被众多企业管理者接受并应用于各类企业管理中,其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内部控制中。形成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内控管理,也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尤其是在生产制造型企业中。
二、全面预算管理与内控管理的关系
一是两者之间是相互配合和相互促进的,并具有协同性。相比传统的预算管理,全面预算重点强调了“全面”二字,在实质性的工作中体现在全过程、全方位及全体人员。换而言之,全面预算管理就是以预算为轴心,连接着企业生产、经营、销售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对这些环节的资源配置和成本控制。内控管理则是以内部控制的规章及制度为核心,连接着企业各项活动,确保各项活动能够有条不紊地运行,控制相关的风险。因此,从定义及管理理念来看,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和相互配合的,并且发挥的效应具有协同性。
二是两者具有一致的目标。无论是全面预算管理还是内控管理,两者的目标都是提升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以此来管控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及其他各类风险,实现竞争实力的增强和长期平稳的发展。只是两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推动这一共同目标的实现。
三、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制造型企业内控管理的不足
(一)全面预算管理还需加强,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仍需调整
制造型企业的预算编制相较于一般企业难度较大,因为不同类型的产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有所差异。这些还与销售有一定的关联,订单销量多就能大量生产,从而形成规模效益,节约各种资源。由此可以看出,在制造型企业中,预算编制所需参考的数据信息不是一星半点,也不仅仅是以前年度的财务信息和相关报表。现阶段,制造型企业的预算编制过于简化,尤其是在小型制造型企业中,预算编制参考的信息较少,编制的预算表可操作性有待考证,有的甚至有违企业现状。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内控管理,预算的编制相当于根基,根扎不稳,可想而知最后的成效。况且现在的制造型企业不仅仅是预算编制的问题,在预算执行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就是员工的积极性不够。
(二)内控机制还需完善,风险管理不足
制造型企业向来比较重视财务核算相关工作,包括记账、钩稽、报账等,但对由财务工作向外围展开内部控制的意识不是很到位,因此,长期以来内控机制完善的企业较少。内控关联着企业各项业务活动,最终目的是使企业经营管理链上的每一节链条相互之间都能连接好,并且能够平稳运行,规避各种类型的风险,实现可持续经营。由此看来,制造型企业内控的不完善,在某种程度上就会给企业埋下风险隐患,阻碍企业的发展。况且,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制造型企业融资需求大、融资渠道窄、融资成本高,面对高的资金需求却得不到融资,企业资金流不稳定,加剧风险的发生。
(三)缺少健全的激励考评机制支撑全面预算管理与内控管理的结合
无论是全面预算管理还是内控管理,两者的实施应用效果受人为的影响较大。可以试想,一个全员积极参与的基于全面预算的企业内控管理和一个全员参与度不高的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控管理,哪一个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结果可想而知。一方面,全面预算管理强调全员参与,预算是否能够得到有力执行,很大程度上是看员工对预算执行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内控管理的规章和制度是否能够得到深入的贯彻和落实,很大程度上也是看员工对内控管理的积极性。员工的积极性一是受到企业环境和文化的影响,二是受到激励考评机制的影响,更多是后者。而在当前的制造型企业中,围绕预算和内控的激励考评机制并不健全,有的甚至没有相关机制,这种不健全主要体现在过于重视量的增加,忽视了质的改变。
四、加强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制造型企业内控管理的措施
(一)细化预算编制,强化对预算执行的监管
对制造型企业的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而言,一是能够综合企业生产、销售以及内外管理的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细化预算编制的项目,由财务部门领衔其他各个部门参与到预算编制当中,尤其是生产部门。二是每一年度的预算编制,要综合企业经营管理中各个环节的变化做全面的优化和调整。预算编制的项目也可以依据业务活动的改变作调整,增强预算编制的灵活性,而不是在上年预算数据上做增减,形式上地完成预算编制。三是对预算执行的监管要到位,通过内控管理严格执行中间的审批程序,预算外的经济支出能少则少,预算内的经济支出能省则省。
(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优化内控管理,加强风险管理
现在,一些制造型企业已经实现了信息化,以ERP为基础在系统内实现多项管理活动的信息化,这为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内控管理也可以依托现代的科学技术实现优化管理,提高内控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在财务管理系统内依据内控管理的要求设置审批权限,由不同级别的员工处理不同额度的审批,还可以建立对小额支出的自动审批。除此之外,现代的科学技术能够帮助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尤其是在大数据技术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企业风险管理参考的数据信息由财务信息向费财务信息转变,还对预算执行的情况建立动态预警,为企业规避相关的风险提供信息。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内控管理需要实现两者之间信息的互通,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一个很好的信息传递平台。
(三)依据全面预算管理与内控管理結合的需求,建立健全激励考评机制
在制造型企业中,全面预算管理之所以能够得到管理者的认可,多半是因为它对成本的控制有较大的帮助。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内控管理,也意在通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来推进成本的优化和改进,而这些都是建立在相关的管理活动能够有效落实的基础上的。显然,制造型企业对预算和内控的激励考评机制不健全是不利于两者的落实的。一方面,制造型企业需要改变传统的固有观念,将全面预算管理和内控管理的效果考虑到激励考评机制中,减轻对传统业绩也就是销售量的执念。要知道,量上的改变或许可以带来质变,但质变往往不需要量变也可以实现,只需要换个思考问题的角度或是换一种方法即可。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全面预算管理和内控管理结合的需求,以及对两者结合给企业带来经济价值的期许,建立激励考评机制,考虑员工需要怎样的积极性才能完成业绩指标。
五、结语
从全面预算管理和内控管理的关系来看,两者结合形成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控管理,一方面有利于优化企业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理,整体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还能从内控管理出发,改善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细化预算的编制,强化对预算执行的监管,使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能够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对制造型企业而言,由于其特殊的内部管理和成本控制要求,基于全面预算管的内控管理更有机会发挥出更大的优势,相关企业更应该积极探索与应用,为企业创造有形或无形的利益。
(作者单位为成都城投远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张俊文.全面预算管理在制造型企业财务内控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19(31):144-146.
[2] 陈为.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商讯,2019(22):72-73.
[3] 刘奇.全面预算管理在制造业企业财务内控中的应用[J].时代经贸,2019(11):40-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104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