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预期下外贸企业财务风险及应对措施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 霞
【摘要】 通胀预期的环境下,外贸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经营环境恶化。在通胀预期下我国外贸企业将面临坏账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货币性资产的购买力风险等财务风险,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
【关键词】 外贸企业; 通货膨胀; 财务风险
国际市场金价已突破1 000美元/盎司的心理大关,全球通货膨胀预期越来越强,目前我国外贸依存度高达60%,外贸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基于通胀预期背景下,外贸企业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将是外贸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通胀预期对外贸企业的影响
纵观我国近段时间的经济运行趋势,看似完美的经济数据下也存在着不少的担忧和隐患。目前引发通胀预期的具体原因有:其一,流动性过剩是导致通货膨胀的首要因素。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央政府迅速启动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以帮助宏观经济重回增长轨道。地方政府又投入了几万亿来催热地方经济。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得货币供应量快速上升,银行信贷激增,天量的信贷资金导致货币的供应量远远大于实际所需的货币需求量。其二,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开始显现。随着美元持续走弱、全球经济复苏及可能的供应短缺将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涨,这将持续加重我国“输入型”通胀的压力。其三,巨额外汇储备增加通货膨胀的风险。我国对外贸易将出现大量的顺差,而大量贸易顺差的存在,又同时迫使中国的外汇储备大量增加,这意味着外汇增加的同时国内人民币也相应增加,也就相当于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从而导致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其四,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引发通胀的风险。
在预期通胀下,我国国内原料价格上涨、工资行情也随之上涨,使外贸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加;又由于国际和国内复杂的因素,我国很可能会出现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并存,出口产品的成本提高,我国外贸企业赖以生存的“低成本”优势将不复存在,这极大抑制了出口的增长,我国玩具、服装、电子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外贸企业将受到极大冲击。高通胀可能导致全球性的经济衰退,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对进口的需求也会有所下降,将会影响到我国外贸企业的销售。同时,为保护本国经济,国际上针对我国的反倾销等贸易摩擦有增加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外贸企业出口造成损害。
二、通胀预期下外贸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作为国内、国际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外贸企业的财务风险不仅来自国内市场。同时也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笔者认为在通胀预期下我国外贸企业主要面临坏账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货币的购买力风险等财务风险。
(一)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就是外贸企业因外汇汇率波动,使其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价值发生涨跌,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汇改以来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的汇率波动比以往更加频繁,幅度也更加剧烈。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路升值,到2008年已累计升值了21%;人民币兑欧元则有升有贬,且波动幅度较大。同时,人民币对日元、欧元和英镑中间价大幅波动。到2009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升值速度仍然缓慢,双向波动特征依然存在并突出,面对如此剧烈的汇率波动,我国的外贸企业面临着较大的汇率风险,汇率风险使得大批外贸企业关门歇业。在通胀预期的背景下,有些经济学家认为为了抑制通胀,人民币可能进一步升值,但是另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根据市场经济的现实和理论逻辑,高通胀的结果是本国货币贬值,而非升值;升值是通胀率下降的结果,而非原因。正是由于存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汇率的变动将是扑朔迷离。可以肯定的是外贸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汇率风险。
(二)坏账风险
坏账风险是指因交易一方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部履行交收责任而造成的风险。对于外贸企业而言,随着国际业务的大量开展,势必伴随着大量的应收账款,这些欠款如果不能收回,将产生大量的呆账坏账,加大外贸企业的坏账风险。据商务部数据,2008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坏账率增长了3倍左右,2009年中国出口贸易的坏账损失将超过1000亿美元,并且以每年15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出口八成以上采用信用销售形式,欧美国家付款期一般在交货后90天,有时长达120-150天,拉美地区甚至长达360天。随着全球通胀的预期越来越强,为了控制通胀率,各国将可能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会促使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使我国外贸企业形成的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三)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外贸企业由于金融资产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变动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当企业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取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其盈利水平。由于受国际国内市场的双重影响,外贸企业很可能会面临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在预期通胀的影响下,使得资金需求量增加。一方面,由于物价的上涨,使采购同等数量的物资需要占用更多的资金,外贸企业为了减少原材料不断涨价所产生的损失,或想在囤积原材料中获得利益,企业就会提前进货,进行超额储备,造成了资金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在通货膨胀期间,企业会发生资金紧张,应收账款的回收率降低,从而引起经营资金供应量的减少。在物价波动剧烈时,投机利润大大高于正常的生产利润,这时,越来越多的资金用于囤积商品、抢购黄金等投机活动,使闲置资金转化成信贷资金的过程受到严重阻碍,将会大大减少了民间信贷资金的来源。当发生通货膨胀时,国家会采取货币紧缩政策,会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水平。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将使银行的信贷规模大大减少,迫使银行在进行贷款时特别谨慎,贷款的条件会更加苛刻。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期外资企业资金的供应量受到多方限制,使得外贸企业将面临流动性风险。
(四)货币性资产的购买力风险
在通货膨胀条件下,由于货币性资产的金额是固定不变的,付出同样多的货币,只能获得较少量的商品或劳务,因而持有货币性资产必然遭受到一般货币购买力下降所带来的损失。货币性负债,意味着债权人收到的款项没有期初借给借款人的款项值钱。反之,也就意味着企业归还货币性负债时获得购买力收益。非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负债的价格一般是变化的,它们所蕴含的购买力不随物价水平的变动而变化。在预期通胀的情况下,外贸企业持有大量的货币性资产(如现金、应收账款)等都会使外贸企业遭受货币性资产的购买力风险。
三、外贸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相关措施
(一)外贸企业应该采取财务管理措施和衍生工具交易,合理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1.财务部门应该密切关注汇率波动情况,咨询相关专家,建立合适的财务分析模型,合理预测汇率走势,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2.充分运用衍生工具交易进行套期保值,结合外贸企业风险敞口的实盘,将公司汇率锁定在一个能接受的范围内;此外外贸企业还可以通过合理匹配收入和支出,提前付款和滞后付款,净额结算等方法管理汇率风险。
3.做好计价货币与支付货币的选择,逐步采用多币种结算方式,降低单一外币汇率波动给出口造成的不利影响。此外,还可以增加出口贸易中本币的结算,以直接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
4.有条件的外贸企业可以拓展海外生产地和海外采购来源。可以用当地货币在当地市场上购买原材料或雇佣劳动力。这样,采购成本也将以当地货币计算,减少了汇率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二)应对坏账风险应采取的措施
1.重视出口结算方式的选择。在通胀预期下,为保证资金安全,规避信用风险,出口业务应尽量采用全额或部分信用证、即期托收、提单后付款放单等结算方式。
2.建立合适的信用管理制度和逾期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一方面,建立自己的信用政策,规范信用管理,加强对客户的资信管理确定信用额度,从源头控制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建立应收款项回收责任制。应收款项的回收应与业务人员的业绩考核相挂钩。
3.应收账款的回收采用保理的程序。国外采购商、保理公司、外贸企业三家签定保理协议,保理公司将会通知零售商,不得向国外采购商直接支付货款,而是把货款交给保理公司,由保理公司将钱按一定的比例在国外采购商和外贸企业之间分账。
(三)为应对外贸企业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企业合同管理。只有建立以企业合同为导向的资金管理机制,让企业资金流动和企业合同履行情况结合起来,在签订合同时结合企业资金状况采用灵活的交易方式,才能更好地控制企业的资金流动性风险。
2.做好企业现金预算。包括年度、季度、月份、每周资金预算。通过编制年、季、月、周现金预算,可以加强企业资金流动的预见性和可控性,也便于企业对未来业务合同的资金计划作出合理安排,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资金流动性风险。
3.压缩资本性投资支出。企业在通货膨胀预期下,有效需求受到抑制,使资源和生产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因此,目前最重要是实现现有资源情况下的有效再生产,应注意压缩资本性投资支出。
(四)规避货币性资产的购买力风险应采取的措施
1.缩短在途资金的时间,减少资金沉淀。可以通过增加资金预算的准确性,增加预算的刚性,来加强运营资金的管理。
2.合理占用应付资金,适当保持净债务人地位。充分利用合同付款期和商业信用,合理占用应付资金,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企业的现金流出;另一方面当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时,只要企业保持净债务人地位,就可从中获益。企业保持净债务人地位,即货币性资产小于货币性负债时,企业从货币性负债上获得的货币购买力收益,超过了货币性资产因购买力下降而遭受的损失,势必会发生购买力净收益。
除此之外,外贸企业还可以通过应收账款证券化转移风险,调整贸易结构、平衡进出口额等方式规避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 陈文芳等.金融危机背景下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研究[J].会计之友,2010(1).
[2] 戴艳军等.当前我国通货膨胀预期的成因及其治理[J].商业时代,2010(10).
[3] 啜华.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会通讯,200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692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