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林高校会计专业“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唐 梅 王平祥 包晓岚

  近期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随着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的实施及在非上市公司渐近式推广,会计专业毕业生呈现出供需两旺的繁荣景象。但受金融危机拖累及会计专业在各类高校遍地开花的不利局面,很多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认为农林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质量难以保证,致使农林院校会计专业面临就业渠道不畅的尴尬境地,严重制约着农业院校会计教育水平提高和会计教育事业的发展。会计人才的培养必须尊重经济实务的要求,脱离实务需求的人才培养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如何培养出适应就业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如何培育高等农林院校会计专业的特色和竞争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教育供求理论为基础,借助实践调查探讨就业市场定位下的农林院校会计专业培养面临的一系列需要改革的深层次问题,构筑高等农林院校会计人才培养路径,推动会计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
  
  一、问卷设计及数据收集
  
  (一)问卷设计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收集数据,参照Albrecht&Sack(2000)和林志军(2004)问卷框架分四个层次展开:第一层次整理对比我国七所高等农林院校会计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重点关注其培养目标定位与课程设计;第二层次调查不同市场层次对会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知识需求特点(1~5分别代表不重要、不太重要、无所谓、一般、很重要),第三层次调查学生现有会计实务教学过程能否提供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的评估(1~5分别为不能提供、部分提供、不清楚、基本提供、完全提供);第四层次访谈在校学生对教学改革相关问题的建议。
  (二)问卷发放针对第一层次的问题,选取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七所农林高校的会计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为调查对象;针对需求方调查,选取会计师事务所及毕业校友所在的企业进行邮件沟通;第三层次以上述七所农林院校大四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第四层次访谈邀请华中农业大学已全面接触专业课程的大三学生和正在求职的大四学生参与讨论。
  (三)问卷回收及访谈组织问卷的发放和收集时间为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共发放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2份,其中华中农业大学有效问卷59份,占总体44.5%,企业和事务所收回33份,占总体的25%。访谈分两次完成,组织大三、大四学生参加。
  
  二、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一)高等农林院校培养目标定位对比七所农林院校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发现其本科教学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结构方面与综合性高校及财经院校大同小异,只是在课程设置时间和专业选修课有细微差别。该现象表明农林高校忽视本校优势资源和办学特色,参与其他综合和财经类院校的通用型会计人才的竞争中去,并未形成自己办学理念和风格,同质化倾向严重,导,致涉农会计人才培养与需求脱钩,无法适应会计人才市场的差异化需求,不能实现充分就业。
  (二)会计专业人才职业能力需求调查本调查的职业能力需求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两方面,设计了十大专业知识要素和十大职业技能。结果表明:(1)会计从业人员最需要的五大知识结构依次为财务会计(4.70)、金融学(4.47)、税法(4.30)、管理会计(4.13)、信息系统(4.10)。(2)最重要的五大技能依次排序为综合分析能力(4.19)、职业品行(4.10)、计算机应用(4.06)、表达沟通能力(3.97)、外语能力(3.80)。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市场层次对各项知识和技能重要性选择有明显差异:在知识要素中,企业尤其是涉农企业把税法放在第二位,而会计师事务所却把金融学排在第二位;会计师事务所把持续学习和团队表达沟通能力排在前二,而企业界普逮认为最应该加强的三项能力分别为综合分析能力、职业品行和计算机应用。
  (三)学生对现行会计教育供给认知会计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会计专业人才的产出质量,对职业能力的培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问卷调查了以下两方面:对目前会计教学质量的满意度;会计毕业生社会适应性。
  对教学质量调查结果如下:(1)课程设置合理性评价得分2.98分(5分为最合理)。受访学生反映专业课内容重复较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比重不当,个人很难融会运用各科知识点解决结构性问题,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跨学科课程是不需要的。(2)教学团队力量平均得分为2.3分,反映学生对农林高校师资的认可度不高,具体原因可能是大部分农林高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平时从事农林经济问题的科研活动,难以围绕会计专业问题展开研究,导致教学过程中前沿涉猎少,案例较陈旧;同时多数会计专业老师来自农业经济教育背景,又与实务界几乎无联系,缺乏实际操作经验,讲授知识过程中只是照搬书上理论,这也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同。(3)教学效果评价得分偏低,仅为2.5分。教学方式呆板是最突出问题,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多媒体演示、学生听讲或者记笔记等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传授和吸收知识,但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导致学生只学不思,无法锻炼学生的判断和决策能力。(4)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足够的创新。学生认为目前会计教育中教学方法陈旧,手段单一,对创新性评价最低(仅为1,3分)。其中最不受认可的教学方法是书面作业与角色扮演。而大量课后作业的练习难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结果导致学生学习效率降低,从而影响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影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会计毕业生社会适应性评价:(1)从目前就业以及社会需求反馈情况来看,农林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还没有被社会和企业广泛认可,就业率明显低于综合和财经类院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从找工作的大四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社会需要“深”而“精”的毕业生,而不是学校培养的“宽”而“泛”,企业在第一轮的笔试中往往会淘汰掉基础会计知识不扎实的学生,而农林高校学生的会计基础及对企业财务的诊断和决策能力相对来说弱一些一(2)由刊币资缺乏实践经验导致授课知识陈旧;学生缺乏实践平台,无法抓住会计发展趋势和把握实务中的热点问题,从而导致学生面试时无法抓住会计发展的主流,无法迅速适应实际工作,给应聘单位反应迟缓的印象,进而导致应聘失败。(3)学生成绩考核方式单一。由于日前仍然以期末闭卷考试来选拨学生,重期末轻平时,重记忆轻应用,重理论轻实践,高分低能大有人在。这种考核方式尤法公正衡量学生综合专业潜质。电无法适合市场对所选人才高素质的需要,使供需双方无法实现均衡。
  
  三、“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制定农林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农林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学习能力强的高素质通用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能满足农业系统和涉农企业要求的创新性人才,贯彻“通才+专才”的最佳培养目标组合。

  (二)“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内容“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经、管、财知识复合为主体,以强烈学习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为两翼的涉农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到人才培养路径方面,“一体”是以理论知识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两翼”分别是指“实验实训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和“持续学习为核心的养成教育体系”。其改革内容主要包括:
  (1)构建农经管财复合知识为主体的质量工程体系。我国会计规范建立分为三个层次进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行业标准。农业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开展农业会计教学与研究的必然性,而农林高校应当成为农业会汁教育和研究的主阵地。其课程知识体系必须注重农、经、管、财复合,突出农业院校优势资源与特色,在课程设置打通会计通用知识的平台上,吸收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和农学等领域知识。在基础课模块设计中,对数学、计算机等课程增加学时和难度,新增应用写作课程;专业课模块中,对重复、脱节的课程进行调整:通汉课模块,规定学生必须修满12个学分的农业科学和素质教育方晰的课程:前沿与特色课程模块,组织相关专家开展号题讲座,进行专题讨论。通过对四个模块的重塑,实现学生农经管财知识的复合敦育。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水平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最关键因素,只有教师整体素质提高。才能对教学质量提供保证。鼓励教师攻读会计学或财务管理专业的博士学位或派遣教师到财经院校进修,盘活存量;招聘博士生充实现有师资队伍,引入增量。结合学校优势学科,围绕财会问题从事科研工作,提升科研能力;加强与实务界联系。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下企业进事务所积累实战经验。每个老师按照“六个一”标准考核:听好一门课,讲好一门课,融入一个科研明队,申报一项科研课题,发表一篇高水平论文,联系一个企业。
  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育评价制度。增加和改进案例教学、引入情景式教学和公司实习等教育方法,使学生能够与教师真正实现互动,理论和实践真正能够结合,从而真正掌握知识的精髓及其应用。如在实践中对于审计课程,以项目组为单位,扮演一个项目从了解被审计单位,签业务约定书,预审编制审计计划,进驻被审单位及出具审计报告的各个角色,整个过程下来,学生对于审计课程有了最直观的了解,既传授了知识,又学会了资料收集整理程序并培养了团队合作、淡判技巧和模拟了商业决策,学生满意度较高。改革现有学生评价制度,将平时测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突破考试题型与题目传统模式、突出专业知识运用的考核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实践中改革财务分析学课程考核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组合,一个小组追踪一个企业,按照课程进度分析该企业的会计政策和能力,课程结束后再对企业做综合评价及价值预测,形成一个完整的财务分析报告,这门课程的最终考试成绩将分析书和最后的答辩进行加权即可。学生普遍反映此种方式的考核最能体现知识把握程度,甚至有学生凭借分析报告书进入了该企业任职。
  (2)构建以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的实验实训实践教学体系。在课程实验教学环节,以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联系紧密的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的实验教学体系,构造会计操作与实务模块、法务学习与风险控制模块、企业管理与决策模拟模块、信息与经济在会计中的应用模块等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实验教学模块,形成分层次、模块化、开放的会计专业实验课程体系,
  精心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形成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相互衔接的实践过程体系。具体做法是:首先依托农业大学自身特点,建立周定的实习基地,实行产研学结合。我校会计专业已与税务局、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完成共建,每年向这些固定的实习机构派出学生集中实习,此方法可以保证实习大纲顺利完成、老师易于指导管理、实习针对性强等。同时,注重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主要形式是以老师项目带学生的方式,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分析和解决经济与财务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判断与创新能力。
  开展职业生涯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素质实训拓展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作品创作大赛、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学术科技活动等各种课内外科技创新实践,推进学生学习、团队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团队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能力与素质。在我校的改革实践中,这些实洲拓展取得相应的阶段性成果后可以抵专业选修课的学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目前已获得挑战杯全国金奖两项,银奖四项,效果显著,
  (3)构建以持续学习能力为核心的养成教育体系。根据目前财政部制定的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路线图可看出,未来一段时间内,新财经法规、新理论思想、新的核算方法是会计改革的主旋律。如果会计专业学生缺乏持续学习的能力,以现有的知识储备,将极大限制其职业发展,会计专业人才持续学习能力教育应贯穿于人才培养和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从而培养自我学习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我校的改革实践如下:
  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语言和写作能力是学生持续学习能力不可或缺的环节。首先,学习能力培养应以第一课堂为主渠道,将其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和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如会计专业讲授的税务筹划课程,组织学生辩论比赛,在辩中明筹划效果。锻炼学生的口才:在财务分析课程中。组织学生针对自己的财务分析报告,以证券分析师的身份答投资的提问;市场营销课程中宣讲营销策划方案;国际贸易课程中以英文写作往来函电,并创造意境给学生宣读,训练听说应用能力其次,以第二课堂为延伸,拓展教育空间,开展多形式活动。如我校开办五方论坛,每期请杰出校友和著名专家讲解热点问题,然后在BBS上展开讨论,进行思想火花碰撞及大辩论,很受学生欢迎;积极和校友联系,推荐学生到上市公司从事相关岗位实习,写实习日记以供交流及下一届学生参考;鼓励学生自荐到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助理审计员工作,并展示其审计工作底稿等。
  加强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现有的会计毕业生经过专业训练后很多表现为会计技术的熟练工,知识面过窄,文、哲、史、理、工、农知识的沉淀不足,文化艺术修养不足等问题,有必要通过一定的训练加强其文化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进一步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志军:《中国会计教育中知识及技能要素的发展》,《会计研究》2004年第9期。
  [2]陈小林、高滨:《中国会计教育改革的历程、经验与未来发展》,《会计研究》2008年第10期。
  
  (编辑 熊年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959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