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中笔者结合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当中的实际状况,对应用题教学的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分析,旨在于通过此次课题研究,提升小学阶段数学的教学水平,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 数学应用题教学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7-0-01
引言
现阶段,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更加偏重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通过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应用题是检验小学生数学综合运用能力的首要标准,因此教师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应用题的设计上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
一、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1.问题的设置趋于僵化
从目前的教学形势来看,虽然教师在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方式做了一些优化,但是在问题的设置上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问题的结构和形式都比较固定,并且一些问题的设置與社会实际情况的发展不符,从而导致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僵化的思维模式,无法深入理解数学思维的奥妙。[1]同时如果一些问题的设置有悖常规的话,会影响学生的知识体系,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样会产生不良的影响。长此以往,学生在这种应用题教学方式下就会丧失主动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2.题目的表述方式比较枯燥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对于心智尚未发育健全的小学生来说很容易对其产生厌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使用枯燥单一的语言来描述题目的话,就会使学生的厌学心理进一步加深,进而丧失对数学的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会对自己热爱的事物投入大量的精力。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应用题教学工作便于开展。
3.解题思路比较固定
教师在应用题解题的讲解过程中,为了应付考试以及提升学生的解题熟练度,经常会让学生使用同一种解题思路反复地去解题,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对于创新性思维和扩散性思维方式的运用更是少之又少,从而使学生变成一个单纯的“解题机器”,忽视了数学教育的本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于关注应用题当中的数学知识,无法将应用题与实际生活进行深度结合,例如在网上流传很广的一道试卷上的数学题“一辆车停在停车场内,说来也巧,停车场上有一个直角坐标系……”让人忍俊不禁。从本质上来看,这种将应用题与生活实际的胡乱结合,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同时还会加重学生的厌学情绪,认为数学“从本质上就是枯燥的”,进而使日后的数学教学工作陷入到困境当中。[2]
二、提升小学中高年级应用题教学水平的具体措施
1.注重生活情境的设置
数学实质上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基础性学科,因此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上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贴合实际生活状况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这个情境当中充分发挥自身思维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解题,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价值。例如在混合运算的学习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在教室当中设置一个模拟的市场,之后教师出一些有关于购物的题目,让学生进入模拟市场当中通过实际购物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在模拟商场当中得到了最贴近生活的购物体验,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进而建立起完整的数学应用体系,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数学应用题虽然种类非常多,但是在这些千变万化的题目背后都有着一定的数学规律。因此教师在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题干,对题目当中所蕴含的数学方法和数学原理进行总结,进而在本质上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的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主要包括综合分析法、方程式法和作图法,这三种方法对于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来说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例如教师可以给出这样一个条件“假设我们学校要修一条400米长的专业跑道,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3,第二天修了全长的1/2”,这时教师不急于向学生提出问题,而是根据已知条件让学生们猜问题要问什么,学生在思考之后回答“两天一共修了多少米?”、“还有多少没有修完”等等。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先予以鼓励,之后对问题进行深度拓展,教师给出题目的问题部分,让学生根据问题去添加已知条件。通过这种转换式的分析方式,可以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使学生能够将基础性的解题方法进行整合,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对于数学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创新的话,数学的学习就失去了其本质的意义。因此在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避免让学生通过某种特定的思路来解题,而是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例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拓展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一般来说解决鸡兔同笼问题需要通过列方程的形式来进行解题,将鸡的数量设为x,兔的数量设为y,之后通过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式来解题。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方程式的理解是比较困难难的,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其它的方法来进行解题。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种“化归”的解题思路,因为兔子有四条腿,鸡只有两条腿,因此我们可以将兔子暂时也看做鸡,之后求出多余的腿,从而得出兔子的实际数目。这种解题思路相对于方程组来说更为简便,同时具有很强的创新性,能够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讲解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究解题思路,使学生的思路活起来,进而提升其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总结
小学中高年级是数学基础建立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应用题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建立起系统化的数学思维,提升数学的实际应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承义.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及解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7(S1):153-155.
[2]张宗萍.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多式训练[J].当代教育科学,1999(10):62-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8456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