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iving Library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Living Library;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
摘 要:近年来,图书馆界逐渐兴起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Living Library。文章介绍了Living Library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分析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Living Library服务的可行性及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使高校图书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6-0040-03
1 背景
近年来,Living Library服务模式在我国图书馆界逐渐兴起,并被越来越多的读者所接受。我国研究者通常将Living Library称之为“真人图书馆”或者“活人图书馆”,该项服务注重分享一种“我们每个人的经历本身就是一本书”的全新理念。读者可把“真人”作为一本值得学习或借鉴的图书,与之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沟通。该项服务套用的是图书馆传统的文献资料借阅程序,读者可通过“借阅真人书”的方式,满足自身的信息需求。读者可在约定的时间、地点,与“真人书”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进而获取某方面的知识或人生经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罗尼·勃格是Living Library的发起人之一,他曾经说:“我们生活在一个需要对话的时代,因为对话能够促进了解与宽容。”因此,如何有效开展这一全新的服务,是目前图书馆界关注的一个热点。
2 Living Library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Living Library最早的活动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丹麦哥本哈根5位年轻人创立的“停止暴力组织”(Stop the Violence)。1993年,丹麦一个名叫艾柏格的混血青年目睹了当地的一次种族冲突,看到自己的一个朋友在冲突事件中被刺成重伤,倒在血泊里。事后,艾柏格积极邀约同在哥本哈根的朋友,成立了“停止暴力组织”。该组织经过不懈的宣传和呼吁,在几年时间内仅在丹麦就有超过3万人实名加入。2000年,丹麦罗斯基尔德音乐节(Roskilde Festival)主办方邀请“停止暴力组织”一起筹办了一次主题为“互相理解”的大型活动,在音乐节现场该组织与参加者采取了面对面的对话交流方式,为他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次活动获得了很高的评价,直接促成了Living Library的成立。但直到2005年,Living Library这一全新的理念才在欧洲流行起来,丹麦、匈牙利、芬兰、冰岛、葡萄牙等欧洲国家在这一年里先后举办了十多次基于Living Library的服务活动。2005年,图书馆界也开始摸索尝试开展Living Library服务活动。随后,Living Library渐渐传播到了美国、加拿大、巴西、墨西哥、泰国、日本等国家。
2008年4月,旅美博士曾蕾首次将Living Library这一全新理念带到了我国。200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举办了“2008年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该研讨班首次开启了Living Library服务模式,自此Living Library在我国揭开了发展的序幕。研讨班里的十几名图书情报方面的专家作为Living Book被参加会议的其他同行“借阅”,大量图书馆界学者首次体验了这种全新的服务模式。随后,Living Library服务活动的摸索与尝试继续火热进行。2009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成功举办了主题为“以人为书、分享智慧、交大薪火、传承你我”的薪火相传Living Library活动,成为我国开展Living Library服务的第一个单位。随后,同济大学图书馆推出了“海外大学生生活”“世博会志愿者状态”“大学生生活点滴”及“外语学习心得”等一系列精彩活动;石家庄学院Living Library的尝试主要以“交流知识”和“分享人生”为宗旨,成功开展了“活人图书读书沙龙”等活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开展了“圆桌漫谈”活动等。此外,我国的一些公共图书馆也尝试开展了Living Library活动。2012年4月23日,重庆图书馆策划举办了一次全民阅读“新”体验的特别读书活动,活动主题为“借你一次亲密阅读——真人图书馆”,开创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参与开展Living Library服务的先例。
3 Living Library服务模式的可行性
从总体上讲,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料及信息资源,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备,同时高校也拥有许多高素质的学科专业人才。高校图书馆依靠较好的硬软件设施及学术环境,完全有条件和能力尝试开展Living Library服务,从而变革传统的服務模式,达到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
3.1 基础设施完备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要求,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作用越来越突出,许多高校建设了规模更大、功能更完备的馆舍。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从建筑外部的整体造型到内部阅览室的馆藏分布设计,再到阅览室内的桌椅摆放等细节都体现了舒适性、便捷性,为读者营造了温馨的阅览环境。一些高校图书馆还设置了研修室,不仅能有效解决师生开展学术讨论活动的场地问题,还可为开展Living Library服务提供适宜的阅读交流场所。
3.2 文献资源丰富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不仅要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还要为全校广大师生读者的科研及教学服务。因此,高校加大了对图书馆的投入力度。高校图书馆根据专业设置,采购了学术价值较高的纸质文献资源和电子文献资源,完善了馆藏资源体系,满足了师生的教学及科研需求,也为开展Living Library服务提供了资源保障。
3.3 多学科专业人才
一所综合型高校拥有大量高层次的人才,如教授、博士等,他们将是Living Library服务模式中最主要的“真人图书”资源。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主要以借还图书为主要服务模式,而在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只有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重视人才储备,组建多学科背景的服务团队,才能为开展Living Library服务提供人才支持。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开展了一系列的学科化服务,与教学科研岗位上的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更好地开展Living Library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持。 4 Living Library服务模式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4.1 “真人图书”的不可控性
由可行性分析可知,高校的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是Living Library服务模式中最主要的“真人图书”资源,而这部分资源有别于图书馆传统的图书。“真人图书”是动态的,且不受图书馆支配。他们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有自己的科研项目,不可能像传统的图书一样24小时等候读者借阅。因此,“真人图书”是不可控的资源。当借阅者有需要的时候,他们并不一定能在第一时间给予帮助。高校图书馆要及时了解他们的时间安排,努力将这部分不可控资源转化为可控资源。为了保证约定时间“真人图书”能够及时上架,高校图书馆可采取聘任“真人图书”的形式,吸引本校的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积极参与Living Library服务。同时,高校图书馆也可成立Living Library服务窗口,派专人负责预约“真人图书”,满足借阅者的信息需求。
4.2 服务质量问题
开展Living Library服务活动的质量关系到读者的满意度,而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该项服务模式能否被进一步推广。高校图书馆作为Living Library服务的中间桥梁,需要保证每次Living Library服务的质量。由于Living Library服务是以聊天的形式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高校图书馆在选择“真人图书”资源时需要选择具有亲和力、沟通能力较强的教师。高校图书馆可制订服务满意情况反馈表,由借阅者如实填写表格,并将实际的服务效果进行及时反馈。高校图书馆也可根据反馈情况,与参与Living Library服务的“真人图书”进行沟通,以达到提高Living Library服务质量的目的。
5 Living Library服务模式的意义
5.1 创新性
在开展Living Library服务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虽然运用了传统的文献资源借阅流程,但借阅的资源却是“真人图书”。读者可与“真人图书”约定时间和地点,以聊天的形式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进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这种新型的服务模式突破了图书馆传统文献资源的单向传播方式。与传统的服务模式相比,Living Library服务模式强调沟通与分享,展现了独特的创新性。沟通,即读者与“真人图书”进行面对面交流,获得的知识更深入透彻,获取途径更简单快捷;分享是一对多或多对多的传播模式,更能获得读者的认同与共鸣,同时“真人图书”也能得到反馈与提高。
5.2 知识获取高效性
图书馆传统的纸质文献或电子文献的思想内涵需要读者自主挖掘,读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经过总结、归纳、演绎等一系列逻辑思维过程,才能获取有用的知识。Living Library服务模式是“真人图书”与借阅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借阅者不用自主挖掘,对个人需要获取的重点内容可以直接提问,让“真人图书”进行解答,获取知识的过程相对简单、高效。
5.3 资源利用最大化
Living Library服务模式能把高层次的用户资源无形地融入图书馆资源体系中,实现了图书馆对用户隐性知识的管理与共享,丰富了图书馆的资源。从实际服务效果看,Living Library服务模式拓宽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
6 结语
随着Living Library服务理念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尝试开展了这种新型服务,同时,越来越多的读者也开始选择Living Library服务。为了保证Living Library服务模式的科学化、规范化、多样化和持续化,高校图书馆只有积极构建一系列的服务制度及保障机制,才能使Living Library服务得以顺利开展,进而满足读者的实际需要,真正达到优化服务模式和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敏.基于Living Library服务模式的高校图书馆发展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S1):107-109.
[2] 張立亚.Living Library对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5):86-88,103.
[3] 吴芳.中国Living Library的研究主题及主要观点综述[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5):59-61.
[4] 任杰.真人图书馆服务案例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鲜悦Living Library”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4(4):52-56.
[5] 李文.基于Living Library的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4):3-6.
[6] 曹奔.Living Library在高校图书馆适用性的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11):118-119.
[7]万亚萍.基于Living Library的社会科学专业图书馆服务创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7):109-112.
[8] 倪聆.真人图书馆融入高校阅读推广的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7(3):19-20.
[9] 张璐,郭冬梅.基于Living Library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5):189-192.
(编校:孙新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9134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