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高职院校创新素质培养的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世纪我国加强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努力建成创新型国家,并加快了教育领域的改革。为了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我国教育部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在2010年4月的时候正式发布了《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认定办法(试行)》,在2010年5月又继续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可见我国政府对创新创业教育给予了非常高的关注度。到2020年要全面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实践结合、帮扶指引、文化引领五位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得到飞跃发展。因此,实施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与国家的创新发展战略是高度一致的,对于提升本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中,基于高职院校创新素质培养的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意义重大。
  一、金融类人才创新培养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意义在于其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素质,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内涵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具体体现为:
  (一)探索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
  (二)根据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学生创新素质的需求,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有助于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高职财务金融类人才培养质量。
  (三)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度一致,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
  二、创新素质培养具体实施方案
  我国在创新教育方面主要体现在产教融合,以企业所需人才为指向,发挥学校和企业的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人才,并将学生派往企业实习或者直接将学院作为其实训基地。
  广州地区金融业非常发达,非常需要大量的具有创新素养的专业人才,高素质的人才也有利于行业的发展。
  根据调查发现,金融行业现在是激烈竞争和快速发展的局面同时并存,对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素质当中尤其以创新质素非常重要,如何在保证培养质量的基础上融入创新素质,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课题。以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为例,金融管理专业是新设专业,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在不断探索当中,如何培养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是专业建设最重要的目标。实施创新素质培养的总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和开拓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人才创新素质培养具体目标分三个层次,第一是为未来社会输送创新型人才,第二是促进学生成为自我工作岗位中的创造者,第三是成为经营企业的创业者。
  因此,基于创新素质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和应用意义。
  三、常见问题
  在推行高职院校创新素质培养的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基于高职院校创新素质培养的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主要是以下三项:
  (一)缺乏完善的创新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院校开设的金融类专业更多的教授传统的金融理论知识,和当前社会金融领域的发展并不配套,金融专业批量培养的学生,和社會上金融企业需求的人才不能完全匹配,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金融职业教育体系,促进专业的产教融合,按需培养人才。
  (二)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学生职业规划定位不清晰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学生的就业主要就业面向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客户经理、大堂经理、理财顾问、基金销售经理、银行综合柜员、保险业务代理(经纪)等岗位,以及其他行业企业的出纳、会计、风险管理和行政文秘等岗位。职业发展方向为金融企业的业务主管、业务总监、部门经理、网点负责人等。
  但实际中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对自身的职业规划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想法,选择金融专业的原因通过调研大多是听从家人师长的意见,出于自身对这一行业的了解和热爱而选定专业方向的学生仅占少数。因此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发展往往缺乏明确的规划,需要学校和教师给予相应的支持。
  各类新兴金融业态的产生和发展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就业方向和路径,也带来更多的风险点以及未知,都学院学校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行业也进入快速上升的发展方向,金融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对金融专业教师的要求也逐步提升。同时,为提升高职院校创新素质培养模式发展,需要更多的引进优质的实训课程和实习活动,这需要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参与其中。
  四、解决对策
  (一)制定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金融专业教学安排应坚持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相融合、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相兼顾、就业导向与人生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开展个性化培养,系统化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为例,教学进程安排为:第1学年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并进行专业认知实习,注重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第2学年和第3学年的第1学期主要学习专业核心类课程,并进行专业实习,强化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第3学年的第2学期主要进行顶岗实习,对接专业就业岗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重中之重是注重校外实训基地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积极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并配套良好的运行保障机制,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应注重实效,要根据人才培养与教学开展的需求有目标、有结构的开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使其充分满足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切实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二)明确学生就业规划
  当前,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就职方向多是为金融业提供服务的营销类职位,这类职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不高,更偏重于营销类。结合当前金融创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集合经济体、互联网金融等未来发展趋势,来制定金融类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
  金融类专业人才要求拥有乐观自信,有良好的应对挫折和困难的心理素质;对待客户需要耐心细致,善于沟通;同时需要具有诚信的品质,具有敬业、合作和创新精神的职业素质以及严谨的职业习惯等。
  (三)加强师资建设
  高职院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多元化的教师团队,搭建强大的金融师资队伍理论,提升教师队伍的创新素质培养理念,引入金融企业内训课程,扩大企业导师规模。尝试把课堂搬到企业,将企业引入课堂。高职院校可以聘请相关的行业专家、优秀人才、金融企业就业的优秀毕业生进入院校作为兼职教师。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相辅相成,专业教师可以偏重学生的专业理论课学习,兼课教师着重在学生的实践实操方面,双管齐下来提升金融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
  基于高职院校创新素质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学生熟悉金融学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金融学分析方法及管理技能,强化专业教育和职业素养并重,使其成为适应金融企业管理、服务一线需要,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就业创新创业能力和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学生成为知识面较宽、实践技能较强、懂金融、会管理、善经营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蕾.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应如何学习金融知识[J].智库时代,2019(24):54+83.
  [2] 段练.金融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探究[J].智库时代,2019(20):75-76.
  [3] 李晨晖.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产业创新研究,2019(05):54-55.
  [4] 李建.文科类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的挖掘及形成路径——以国际金融专业为例[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2):77-80.
  [5] 周正义,邓恩.浅析金融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困境及双重现实需要——以湖南高职金融管理专业为例[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04):105-106.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7-2018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530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