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是一项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工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只有做到全面的转型,管理水平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提升。本文尝试在教育生态学的视角下,全面剖析现阶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合理的创新建议,可以使高校管理工作朝着良好的方向进行,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稳健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高校;学生管理;创新
一、教育生态学综述
(一)教育生态学的起源及意义
教育生态学是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的院长Lawrence Creming提出,这是一门关于研究教育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教育边缘学科。教育的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生物、非生物环境,温度、动植物等)社会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政治环境、生活环境、文化环境等)规范环境(人类在约定俗成中形成的各种观念)。教育生态学提出的意义是通过分析传统的教育学与教育生态环境元素的关系,完善传统教育的理论机制,优化教育生态环境。
(二)教育生态学与现阶段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联系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教育生态学已经形成一套有着复杂层次和丰富内涵的完整理论体系,包含微观教育生态学(学校环境、课堂环境、教育教学)和生态因子生态学。在这里本文只选用与高等院校教学工作密切联系的教育生态学进行阐述,具体如下:首先是教育的生态环境。它是以教育为主导地位的系统环境,并对教育有着制约与调控的作用。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分析:第一个维度是以教育为中心,自然、社会、规范等环境为辅相结合而成的教学环境系统;第二个维度是以学校类型层次中主导地位的教学环境系统;第三个维度是充分以个人发展为主向的教学环境系统。只要把这三个维度环境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就能为高等院校的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学习環境。其次是教学生态学的系统观。教育生态环境是一个复合型生态系统,自然、社会因素与物质、精神因素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而成的。传统的教育不能单单从环境这一因素来探究。教育生态系统是一个由多结构单元和生态因子构成的,单元与因子在相互作用下形成一种结构,一种统一体。现阶段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全面考虑教育生态学在过程中的影响,高校教学工作要保持动态平衡。由高等院校的外部、内部因子及教学自主因子构成的生态系统,对传统的教学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导意义作用。再次是教育生态学的平衡观。它是教育生态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从结构、功能两个角度去阐述。这是一种具有动态特征的平衡,系统的输入与输出保持平等是它的常态,它是价值的根本体现。教育生态学的平衡在高等教学管理的体现就是一种节律,日常的上课学习是一种节律,考试也是节律。节律是经过实践证明的客观规律,按照这个节律进行日常的教学运转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可以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进步。高等院校的管理节律也要配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节律,否则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最后,传统的教育系统在动态平衡下要想保证完整的内容与整合的功能性,必须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系统性与完整性。这样才能实现传统高校教学管理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二、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
我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急速的转型期,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融合的、多样性的文化潮流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强烈的冲击。
固有的价值倾向体制还没有完全被摈弃,新的价值体系没有健全、完善,在这种情形下,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缺少一个正确的方向标,精神需求匮乏、贫穷,没有信仰,没有追求,思想滞后。严重的是,这给正处在对社会和未来充满迷茫的高校大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是巨大的,大学生身处象牙塔,对未来充满希望也懵懂,这样极容易造成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与现实的种种出入,稍有不慎,可能诱发犯罪行为。这可以说是现阶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最大的困境。
现阶段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没有体系化,这一点也严重制约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主要精力放在管理体制的建立和行政部门的建设上。思想教育与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在关系上让然保持相对密切,但在实际意义上还是有较大的差别。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是一门社会学科,但是它的内容没有包括全部的高等院校学生教学管理工作,导致目前高等院校的小学管理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如果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可以设立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为一门学科,作为一门选修或必修的文化课程,这样不仅解决了没有体系理论支撑的难点,还强化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识,夯实我国高等教育的坚实基础。目前我国各高等院校采用的学分制及弹性学制是对原有教育模式的一次革新,然而实际上这次改革却没有带来多少真正意义的变化,面对缺乏推陈出新的教学管理制度,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仍然面对困境与巨大的挑战。当务之急,势必要采取有效地方法,加强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促进理论体系的建设。综上所述,笔者的观点认为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是系统化的,经济、政治、文化三种因素的渗透与社会、学校及家庭环境的交集,决定了高等院校教学工作势必要基于三观(生态观、系统观、平衡观)进行,这样可以为我国的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开拓全新的视野,实现一次理论与实践积极意义的革新。
三、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
(一)全力推行生态理念教学,完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
以教育生态学的视角重新审视当下的传统高校教学管理,它已经实现了管理的开放性、公平性、一致性及可持续性,把学生的良性发展作为自己的任务。把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做好的前提是先建立健全完善高校生态化的教学管理体制,加强互动,增进联系,完善机制,不断提升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具体如下:首先教学理念要坚持以人为本,承认师生个体不同特性,留存一定的空间,方便自由的选择;其次是教学体制要遵循规范性、开放性、合理性。高等院校的教学机制要具备可调性、完善性,避免教学方式的封闭性、单一性。坚持不懈地改善教学机制,保障它的适应内外环境变化能力,增强管理的灵活性;再次是教学组织要具备完善的系统性,杜绝单一化、平面化,扩大个体发展的空间; (二)生态位要降低重叠度,来自竞争的压力要弱化
较之传统的高等教学发方式,生态化教学评估学生的指标是评价而不是考试成绩。为了适应个体的差异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与个体唯一性,生态化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要杜绝单一性,评价体系的单一性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的情形,严重阻碍了教学工作的进行,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要建立健全多元化、开放性评价体系,因人制定生态位评价机制,使其具有合理性、个体性、差异性及客观性。同时鼓励多方参与评价,保持开放性、多元性、公平性、民主性,同时协助学生评估结果,认识到预期与实际的差距,并进行自我心理调整,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降低生态化重叠。
(三)高等院校内外环境要不断优化
校园对于每个学生而言,它的开放性不够。学生与外界社会不能保持有效的交流、沟通,这样离开校园很难独立自主的成长。因此高等院校要采取有力的措施,优化学校的教学环境与外部环境,保持学校与外界的畅通,降低校园内外的差异化,有利学生毕业后能快速的适应新的环境;高校的教育工作要注重阶段性。学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着不同的思维意识及行为。因此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应当考虑到这些因素,根据学生成长的具体阶段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学生的大一年级,高校应当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角色的转换,快速适应大学生活、集体生活;大二、大三年级,应当注重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鼓励从事兼职工作,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当进入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就业是每个大学时要面临的问题,高校可以为学生开展有关的就业指导工作,学生可以明确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做好职业规划,为将来进入社会夯实基础。
运用生态学的教育理念進行传统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的革新,不仅能让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朝着崭新、科学、合理、稳健的态势发展,也可以保证高等院校的学生拥有良好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为提高教学水准、培育优秀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强化对学生全面管理的基础上,要将生态教学的理念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中融会贯通、潜移默化,促使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迈向新的历程,揭开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 林丽萍.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3,8.
[2] 边志慧.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7,44.
[3] 郑晓光.谈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辽宁师专学报,2016,5.
[4] 牟艳琳.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研究[J].赤子,2017,16.
[5] 杨清.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当代旅游,2018,7.
作者简介:何林,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助理研究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546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