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志愿服务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雷锋志愿服务是学雷锋和志愿服务的总结提升。本文收集整理近年来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从学雷锋志愿服务研究概况、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内涵、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兴起、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发展等四个方面,对学雷锋志愿服務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学雷锋;志愿服务;学雷锋志愿服务;综述
一、对学雷锋志愿服务内涵的研究
从字面上看,“学雷锋志愿服务”既不同于“学雷锋”,也不同于“志愿服务”。换句话说,“学雷锋志愿服务”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有相似之处,更有相异的地方。围绕什么是“学雷锋志愿服务”,学术界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了阐释。
一是侧重从学雷锋的角度。这类研究认为,学雷锋志愿服务是中国的学雷锋活动与国际志愿服务进行的有机结合,这种有机结合使雷锋精神更具有可持续性、包容性和超越性。具体表现为:一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雷锋精神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新态势;二是在多元文化的社会里,雷锋精神接纳了许许多多不同信仰的人群和种族,具有更广阔的包容性;三是在日渐全球化、国际化的今天,雷锋精神超越了国界、疆界,走向更广阔的地域范围,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二是侧重从志愿服务的角度。这类研究特别指出了“学雷锋志愿服务”与“志愿服务”不是一个概念,或者说是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有研究者认为,雷锋就是志愿者,志愿者就是雷锋,这个提法是不妥的。有研究强调了学雷锋志愿服务是以志愿服务延伸雷锋精神。将雷锋精神融入到志愿者行动中,使之成为志愿者团体的群体意识,并予以发扬光大,使志愿者的奉献理念更为明确,献爱心、做好事更加主动自觉,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发扬雷锋精神,使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得更有成效。还有研究认为,学雷锋志愿服务内涵集中体现在“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理念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精神上。
三是从雷锋精神与志愿者精神相统一的角度。有关研究认为中国传统的学雷锋活动与西方的志愿服务不是简单的替代与被替代的关系,而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雷锋精神对西方的志愿精神的一次全面整合。在实践上,该角度的研究分别从志愿者精神与雷锋精神同质、志愿者精神与雷锋精神同源、志愿者精神与雷锋精神同在三方面具体阐述。
二、对学雷锋志愿服务兴起的研究
在回答了什么是“学雷锋志愿服务”之后,就要思考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即为什么要将“学雷锋”与“志愿服务”提升为“学雷锋志愿服务”。围绕这一基本问题,学术界也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是创新工作领域,服务社会需求的需要。研究从两个层面展开,即理论和实践。在理论层面,有研究认为“雷锋精神是个体高尚意识的体现,反映了个人品质的全面性,其服务行为往往体现在个人的行动上,志愿服务是具有组织性、制度性的,是一种集体意识的体现,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可使双方相互利用彼此的长处和优点,实现志愿者行动与学雷锋活动的双赢发展”。还有研究认为,“雷锋精神在当代,它的核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公民道德相协调、与传统心理相承接的志愿服务精神”,同时指出两者的结合能够拓宽服务领域,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实践中,成功活动的开展已经验证了学雷锋志愿服务对于服务社会的有效性。抚顺市团市委已经多年广泛深入地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引领了各级团队组织高举雷锋旗帜,薪火相传,书写了规模宏大、生生不息、波澜壮阔、卓有成效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新篇章。
二是文化的崛起和自信。有研究从中国特色的角度出发,指出“志愿服务为我们提供了知行结合的机会,我们可以把雷锋精神作为志愿服务的一种情感上的支撑,把雷锋精神融入到中国式的志愿服务当中,真正把这种志愿服务做出中国特色。”与此相类似,有研究提出,这个提法的关键在于既肯定了中国的雷锋精神,也没有排斥西方的“志愿者”概念,并且“雷锋”置于“志愿者”之前,使得“中国自信”与吸收一切先进文明相结合,既有中国的个性,又有世界的共性。也有有一部分研究认为,中国传统的学雷锋活动与西方的志愿服务不是简单的替代与被替代的关系,而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雷锋精神对西方的志愿精神的一次整合,即有选择地吸纳了外来文明中的先进因素,以适应我国国情为基本前提,对适合本身的接受、不适合的排除,整合成为学雷锋志愿服务新的文化范式。
三是话语权的转换和主导。代表性的观点是,“学雷锋志愿服务”将中国的学雷锋活动与国际志愿服务进行有机接轨、优化组合,使雷锋精神具有可持续性、包容性和超越性,在日渐全球化、国际化的今天,雷锋精神超越了国界、疆界,走向更广泛的地域范围,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三、对学雷锋志愿服务发展的研究
“学雷锋志愿服务”既是一个理念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因此,学术界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发展上,包括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以及对策建议等。
有研究对近年来学雷锋志愿服务呈现的良好发展态势进行了总结,即:学雷锋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扩展,队伍不断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体系日益健全,呈现多元化发展之势;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多彩,从2015年开始,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每年都要召开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并评选“四个100”典型人物;学雷锋志愿服务实践的发展推动了理念的普及与社会影响的扩大。学雷锋志愿服务取得这样的成就,首先在于雷锋和志愿服务在中国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老百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至于其他方面的原因,主要有学雷锋志愿服务法制化进程的加快;学雷锋志愿服务网络的建立、注册登记制度的不断完善、学雷锋志愿者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
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社会的需求、群众的需要相比,学雷锋志愿服务发育得远远不够。对于这方面,广大理论工作者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学雷锋志愿服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缺少顶层设计、缺少平台支撑、缺少长效机制、缺少志愿精神内化。有研究从大学生这个群体出发进行调查,认为产生问题的原因有:没有建立大学生学雷锋志愿服务与社会需求的桥梁,学雷锋志愿服务没有纳入学生培养计划,学雷锋志愿服务的时代内涵没有内化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有的基于地方的状况进行总结,提出导致问题的制约因素包括:缺乏联系学雷锋志愿服务的便捷途径与没有形成学雷锋志愿服务的校园文化和社会环境,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流于形式、占用时间过多、缺乏人身安全和权益保障。还有一些研究从学雷锋志愿服务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学雷锋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同度偏低、学雷锋志愿者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地方学雷锋志愿服务法规政策建设的缺失以及管理、协调与激励机制的不健全是学雷锋志愿服务发生问题的根源。
学雷锋志愿服务发展过程中的对策研究是重头戏,研究者们从各个角度进行了阐述。择其要者,主要有:提升学雷锋志愿服务理念,加强学雷锋志愿服务光荣的舆论营造;健全与完善学雷锋志愿服务的相关机制;开辟创新性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创新学雷锋志愿服务平台。这些方面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实施起来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企业学雷锋志愿服务的研究提出:要不断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理念,使其与时代精神完美结合,并内化为企业青年志愿者长期自觉的行动;加强青年志愿者的注册认证机制、建立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完善志愿者接力机制。高校也是学雷锋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要领域,并且大学生具有快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所以有研究认为应该将学雷锋志愿服务的精神引进课堂,通过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来宣传学雷锋志愿服务理念;大学生志愿服务也应该跳出高校,主动联系社会各界,搭建更多更新更大的平台和舞台;同时要开拓高校学雷锋志愿服务数字化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对学雷锋典型事迹进行标榜,来传播社会正能量。除了针对具体领域的对策外,还有具有宏观指导性的意见,包括: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实施机制与评价机制;健全志愿服务组织保障机制、完善志愿服务活动激励机制、健全志愿服务社会保障机制、优化志愿服务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志愿服务多元化宣传机制、建立“三角形态”志愿服务网络体系;学雷锋志愿服务不仅要出品牌项目,而且品牌项目中更要出精品。
参考文献
[1] 李平.论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89.
[2] 赵芃.“学雷锋活动”历史变迁的话语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7:55.
[3] 赵芃.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132.
[4] 张仲国等.雷锋精神与志愿者行动[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3:156.
作者简介:王亚楠(1994- ),女,河北保定人,首都师范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548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