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国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中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新时代下绿色经济、生态成为主流发现,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启示。汽车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和社会需要,开始研发新能源汽车,与此同时对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中职院校作为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要更加重视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和方法。文章从现实出发,首先分析当前中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教育现状,其次针对性提出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希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近年我国汽车行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得益于经济和贸易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对能源需求量大,在资源日益短缺的形势下汽车行业要转变以往粗放型的耗损模式,转为研发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仍旧保留基本框架知识和构造,但在新能源设计、使用等方面有了革新,因此对人才的需求和质量发生变化,中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场所之一,其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培养体系和方法,自然需要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牢牢把握行业特点和人才特色,对培养策略做出调整优化。
一、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一)缺乏“双师型”人才培养教师
汽车行业产业的迅速发展多人才培养模式、方法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肩负着新的任务使命。各大中职院校开设新能源汽车专业实践较短,任教老师多数是从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电子技术等专业转化过来的,对于新能源汽车专业了解不够深入,涉及专业实践方法和技能完全不同于传统汽车教学。如传统汽车动力源为内燃机,而新能源汽车是混合动力形式,动力源为蓄电池、燃料电池等,因此在短时间内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了解,掌握新能源汽车教学知识框架体系,对于实践技能和动手操作的熟练度有待加强。
(二)缺乏教材及课程设置标准
新能源汽车专业发展没有深厚的底蕴支撑,作为中职院校一个新兴的专业教材建设相对滞后,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因此教材选择上要谨慎,不仅能吸引学生兴趣,还能启发学生思考。但当前教材内容较为浅显,仅包括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原理,无法进一步拓展实践知识,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达不到人才培养的目的。中职院校可选择的新能源专业教材种类不多[2],将最新研發技术编制成教材需要一定的时间,技术上需要处于行业发展前沿,因此教材使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课程设置方面,当前中职新能源专业尚未形成统一的课程设置标准,各学校围绕课程标准而缺失市场行业标准,真正培养出来的人才不符合行业发展要求。课程标准对接行业标准、课程内容对接工作岗位、实训实习内容对接工作任务不清晰,多数学校都是参照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来设置课程,学生并未真正明确新能源汽车专业职业定位,对未来走入社会工作带来不便。
(三)缺乏新能源汽车专业实训设备和基地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符合职业教育目标,为社会传输应用复合型人才,和传统汽车实训条件相比,新能源汽车专业实训要求更高,对实训设备、实训基地等条件更高,例如模拟混合动力发电机实训台、纯电车汽车在线检测实训设备等花费较高。中职学生完成在校学习内容后需要到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企业中实习,但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企业内部尚不成熟,中职院校合作厂家较少,最终和传统汽车专业到同样的厂家实训,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实训仍然停留在困难阶段。
二、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结合行业发展现状,提升专业课程教师综合能力
新能源汽车应用了多种先进前沿技术,不断对行业领域进行拓展延伸,和电化学技术、信息技术核对电气工程等专业相结合。因此作为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师要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准确把握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方向,为学生就业提供积极参考,拓展学生专业视野,充分利用学校有限资源,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满足新能源专业人才对行业市场发展需求。其次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师还要深入企业基层实践调研,明显新能源汽车生产流程及运作步骤,掌握现代组织生产方式,了解企业实际岗位能力标准,大胆在日常课程教学实践中引入新知识和新技能,为培养高质量新能源汽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后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内容的实效性。
(二)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校企深度合作能够锻炼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未来走入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合作过程中教师更容易把握当前行业发展形势,丰富了中职教学以往合作范围小、专业信息来源渠道窄、校企人才培养标准不一致等问题。以往中职新能源专业教学最突出的问题是培养出来的人才不符合行业市场需要,学生具备的能力达不到企业要求或与企业要求资质有偏差。对此职业院校要加强与新能源汽车生产的合作[4],在两者共同商议下构建起人才培养机制,共同开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制定有效全面的评价体系,共享教学培训资源。校企深度合作是当前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法,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校企之间的合作范围,全方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结合产业发展需求,进行教材建设
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是教材建设,为教学活动提供依据和标准,根据上文提出的新能源汽车专业教材种类少、教材和产业发展存在时间差等问题加以解决。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专业教材也要不断更新丰富,教学中应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门教材非常有必要。因此职业院校要结合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找出人才培养方向和特点,以学生为根本,深入剖析典型工作任务,有效安排教材学习内容,根据学习领域理论进行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的建构成型,让教材内容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个性特点。同时,按照初学者到专家的人才成长规律来安排教材章节[5],更加有逻辑性,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后,还要深入剖析新能源汽车技术,同时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让理论与实践积极融合统一,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自己习得的已知经验取获取间接经验,促使学生从经验层面转向策略层面的升华,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让教材对培养人才更具实用性、有效性和针对性,促使学生自我成长。 (四)根据人才培养规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新能源汽车专业涉及多类专业知识,因此对人才的知识储备要求较高,不仅要掌握新能源汽车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还要了解课程延伸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以学生职业发展为前提建构课程体系,保证能够培养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想法有思考。首先,经过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调研后革新当前课程体系[6],并且了解新能源汽车对不同岗位能力的要求,据此针对性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其次遵循中职学生独特的学习规律和个性心理,层次性划分岗位能力,将岗位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并理论化,与具体教学内容相融合,明确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在建构的课程体系中培养良好的职业能力。此外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要有长效的评价机制,以构建规范的人才培养标准体系为准,结合汽车行业规范、岗位职能需求及职业标准等指标,做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专业是职业院校新兴的一门专业,可借鉴的教学经验不多,多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课程体系、教材建设等都需要重新梳理。教师作为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实施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专业实力,为学生专业学习提供良好的保障,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不断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 田勇根.基于新能源汽車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职业,2015(26):63-64.
[2] 陈贵龙.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10):107-108.
[3] 冯亚朋,刘桂光.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时代教育,2015(16):83-83.
[4] 曹晓娟.新能源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学园,2014(9):18-19.
[5] 彭小红.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求知导刊,2015(11):49-50.
[6] 杨旭志,廖中文,陈述官.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讨[J].汽车实用技术,2017(24).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现代学徒制下中职汽修专业岗位技能“共享性”项目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XZZJG2018A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757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