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术活动中幼儿活动材料的有效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活动材料是美术教学活动的载体,合理应用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创作及探索欲望,在其它活动中灵活有效的投放运用,也是优质教学活动的策略,对孩子各种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好作用。
  关键词:活动材料;创作欲望;优质教学
  
  春期的全园教学观摩活动,我们选定了美术,磨课是在同年龄组教师之间开展的,通过“教师自我设计→同年龄组教师间说课→提建议→改进→试活动→再反思改进→全园观摩”的过程,一个独具匠心、富有新意的美术教学活动产生了。其中,大班一位老师的《我爱运动》更是主题明确,目标完成轻松愉快。目标是:1、观摩模仿人物运动姿态,尝试用绘画方式表现不同的动态造型;2、检验用水粉在T恤上作画的乐趣;3、激发幼儿对锻炼的兴趣。过程是:1、看录像片段,欣赏奥运精彩瞬间;2、通过游戏观察、模仿运动员的姿态初步感知人物动态造型;3、欣赏范例“运动T恤”激发幼儿创作欲望,进一步感知构图与色彩的运用;4、解决在布上作画的难点,提出具体要求,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5、展示幼儿作品,听音乐做运动,结束活动。
  观摩活动结束后,在全园的教学研讨会上,教师们对该活动进行了如下评价:1、大家一致认为老师运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手段引导幼儿从视觉、肢体动作等感官来理解感知人物动态造型的变化,教学重点突出;2、活泼的游戏形式激发了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绪,使幼儿在活动中一直充满探究和创作的欲望。教学形式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3、在提高幼儿绘画技能方面,教师能够恰当给予帮助,支持、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在布上作画的难点解决较好。在评价临近尾声时,有位教师针对本活动的操作材料提出了质疑:“活动从过程、效果上来看是成功的,幼儿对人物的动态造型、色彩运用技能都获得了发展,幼儿情感也有一定的收获,但是让每位幼儿准备一件T恤来进行绘画材料,投入是否太浪费了?”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们各抒己见,一部分教师认为一个好的教学活动应该讲究幼儿操作材料的低投入、高产出,每位幼儿准备一件T恤作画是投入大了点。另一部分教师则认为:活动材料是教学策略的载体,不同的材料向幼儿传递着不同价值的信息,可帮助教师实现个性化教学理念,在本活动中老师运用T恤作材料让孩子进行绘画,是激发幼儿浓厚学习兴趣的最佳手段。
  各方带着自己的观点阐述着对教学材料的认知和理解,这个问题也使我陷入了深思,结合多年来对教学的感悟,我产生了这样的分析和思考:
  1、活动中新颖的操作材料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操作材料的提供对幼儿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有着不同寻常的作用,教师的教育意图往往通过材料呈现出来,本活动如果改用绘画活动中一成不变的操作材料――纸张来让孩子完成作品,可能会使活动本身失去神秘感,不能更好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2、本活动操作材料的情感性促使幼儿对活动充满期盼。
  活动中的T恤是每个孩子自己或家庭成员的旧T恤,材料本身充满“亲和力”,教师让之在活动中变身为带有运动图案的T恤,彩绘后穿上它作很多系列活动,如:参加运动会、旅游、观看运动会时作啦啦队成员等,对幼儿而言既亲切又贴近时代生活,幼儿在整个充满人文色彩的活动中学习,情绪愉悦,情商提高,能力提升,因而对孩子的全方面发展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
  3、本活动操作材料具有探索性,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在衣服上进行水粉绘画,不但让幼儿感受了材料的多样性和与纸张不同的质感,还大大增加孩子的探索欲望,满足了幼儿爱挑战的心理特点――这次老师让在T恤上作画,下次是否考虑在玻璃上、泥巴上、墙上等?会让孩子产生许多思考及联想,给以后的美术活动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些活动设计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活泼、有趣、生动。
  我认为该活动材料的投入比较得当,但是针对本活动材料的层次性还是有所欠缺,教师在投入材料时不仅要注重幼儿的普遍兴趣需要,还应该兼顾到幼儿的个体发展差异。这一差异体现在该活动中,幼儿发展水平不同,绘画材料质感的变化对本身绘画运动造型有困难的幼儿来说,更是增加了难点,因此,应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引导所有幼儿在同一内容活动中获得个体原有经验的提升。
  我对该活动操作材料的分析获得了老师们的认可,从美术活动材料的运用上我们又反思了教学材料在其它活动中的运用:浏览《纳要》,“周围生活”、“身边物品”、“自然材料”几个词汇出现的频率较高,这说明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活动材料应该是多种多样,具有多功能的,如:我园男体育教师(下转21页)(上接17页)经常用呼啦圈、平衡木、小椅子、竹竿等常见材料设计成各种情景,让孩子扮演多种角色,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收到良好效果。
  《纲要》还提倡用“废旧材料”来开展活动。在中班的科学活动《看谁装得多》中,教师们收集不同大小的废旧纸盒展开主题;在小班语言活动《小瓶偶的对话》中,教师收集运用生活中不同造型的瓶子进行教学等,都是很好的废旧材料运用策略。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既顺利完成本领域目标,又萌发了幼儿的环保意识,满足了幼儿自由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在区角活动中,本是很无价值的废旧物品,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孩子心灵手巧的制作:火柴盒变成了“多米诺”,易拉罐变成了花样垒高,月饼盒变成了桥梁汽车的主体材料……更多地让幼儿领略了自信和自身的价值体现。
  教研结束了,通过这个美术活动引发的一系列思考,我们认识到:教师在各类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以宽泛的角度去考虑活动材料的运用,同时还要针对不同阶段、不同活动内容、不同幼儿状况进行灵活有效的材料投放运用,并通过细致的活动过程及活动结果来分析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运用,从而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教学策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542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