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创新理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温淑环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对在21世纪把我国打造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在当今日益全球化的语境之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课题,迫切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更新旧有的教育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以人为本”,是当代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既是一种价值取向,又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在所有涉及到人的工作中必须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确立的工作理念和指导思想。我们都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终极归宿。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不但要求我们了解、理解、尊重、爱护学生,而且要求我们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开拓广阔空间,构建和谐校园,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赢得学生信赖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至关重要的前提。当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大学生的精神与人格的工作,具有高度的复杂性。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快速发展带来了就业市场的供求变化,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感增强,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给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互联网中一些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良作用,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种种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依然存在。另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 “人即工具”的倾向,缺乏对人本身的关注,忽视对人的健全人格、完美人性与素质发展的综合培养,过分强调进行理论灌输,重视整齐划一的标准化教育,忽视个性差异性及个性培养等。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取得预期效果,必须关注教育主体,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对其人性的肯定、对学生的潜能和智慧的信任,以及对学生的自由、民主和完善人格等价值追求的最大限度的满足。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就要求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以“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依托,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上一个新的层次,进而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开放、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具有自主性、现实性、独立性、多样性等特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普遍存在着过于理想化、绝对化、单一化,人本价值缺失的先天不足,已经难以适应这一群体的个性需求和特征。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唤醒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其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之间的互动和提高,使大学生具备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的整体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应用型、开拓型人才,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四有公民”,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资源储备和保障。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等问题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学生、接近学生、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找到打开他们思想症结的钥匙,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既要关注受教育者――大学生,也要关注教育者――教师。而在当前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过程中,部分教师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育人意识淡薄,责任意识差,只教书不育人。这些现象尽管不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流,但其负面影响不可小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注重自身建设,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理论素养和学识水平,发挥为人师表的人格力量。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把教书与育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各高校应制定有力措施,狠抓落实,充分调动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队伍质量,加强队伍战斗力,建设一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合格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生成才需要的满足度和学生成长发展的状况。因此,首先承认并尊重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看到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参与者和创造者,在注重整体需要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由于学生的出身、经历、成长环境等各不相同,他们的个性品格也有很大差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在尊重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也要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其次,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逐步创建科学、进步、现代的教育观念,使教育内在的原则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扩展学生的境界、眼界和胸怀。在具体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到受教育者的群体特点和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同的心理需要、不同的发展方向设置、规划不同的方案和措施,充分保证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受教育的积极性,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行。
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改变被动的教育模式,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这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转变观念,在思想观念上必须由“教育者”转变为“服务者”。只有真正关心学生,服务学生,爱护学生,才能赢得学生更多的信任,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落在实处,取得实效。关心学生、服务学生,要求我们善于抓住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开展工作,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功能,搭设服务平台,在竭诚为学生成长发展的服务过程中有效地进行教育引导。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文化和课余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校园为空间的多方面、多类型的文化活动。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独特作用,所以学校应当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健全先进合理的规章制度,形成优良的学风,建立团结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鼓励和吸引学生参加丰富的课余生活,开启他们的心智发展;通过校纪校规教育、学风建设、争优创新评比,规范他们的校园行为,树立他们的诚信观念,提升他们的成就意识,引导学生弘扬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和谐相处的时代风尚,培养学生自主、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品格,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强烈的责任意识,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基础性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目前,我国有很多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与成长。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积要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要注重从心理上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心理危困学生实施及时干预和疏导,使学生的知、情、信、意、行等各方面的心理因素得到健康、和谐地发展。
(作者简介:温淑环,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146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