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分制下高职院校的“两课”教学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华 玲
摘要:“两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当前,随着学分制的全面实施,给“两课”教学带来较大挑战。因此,探讨学分制下高职院校的“两课”教学创新势在必行。
关键词:学分制 实效性 教学评价
“两课”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由于各种原因,高职院校的“两课”教学质量相对落后于本科院校,尤其是当前随着学分制的全面实施,更让高职院校的“两课”教学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就高职院校如何适应新的教学管理体制,进行“两课”教学创新做一些探讨。
一、学分制下高职院校“两课”教学的新特点
学分制是以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为核心,以学分与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与质的计量单位,以取得一定学分和平均学分绩点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这种突出人才培养的多样性、个性化制度的全面实施,必然给高职院校的“两课”教学带来了新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分制实施后,“两课”教学更加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德育目标、地位、方法、原则上,随时体现对学生的关心和尊重。“两课”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提高与道德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形成知识、能力、品德“三维一体”的教育模式,从而培养高职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二)增强教学的重要性
学分制下,学生的自主性增强,活动区域更加开放,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重要。专职辅导员除了要采取不同方式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外,“两课”课堂必然要更加发挥主阵地和主渠道的功能,担负起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政治觉悟、人文修养、思想品德的重要责任。
(三)强化教师的危机感
学分制的核心是注重学生的“四自”,即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课程、自主安排学习进度,这无疑有益于学生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但是,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两课”教学的现状,在这种充分体现学生学习自主权的教学体制下,学生能主动选修“两课”的恐怕并不多。如何让更多的高职大学生主动选修“两课”,是高职院校和“两课”教师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
二、学分制下高职院校“两课”教学的新思路
(一)形成“两课”教学的教育合力
学分制下,高职院校领导必须要从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出发,充分认识到高职院校的高等性和职业性,坚持“高等性”和“职业性”齐头并进的方针政策,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高级技能型人才,要大力营造“两课”教学的良好校风和学风,构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体系,科学定位学分制下的“两课”教学,落实资金、师资、科研等各方面重点支持政策。同时,专职辅导员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教师,要正面引导、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高职学生对“两课”知识学习强烈的愿望和要求,形成内在动力,自觉自愿地选修并学好“两课”。
(二)加强“两课”教师的素质建设
学分制下“两课”教学的魅力来源于教师的素质。学分制下“两课”教师要把“两课”教学作为一项崇高的事业,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两课”,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思想道德修养和师德修养。同时,教师必须加强职业素质,对专业知识精益求精,并及时了解学科研究动态和发展态势,结合学生所处的社会实际,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生。要争做“两课”教学的“大师”,真正把“两课”开成具有时代特色,体现学术精神,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学生想听爱听的精品课程。
(三)打造“两课”教学的质量优势
1、针对学生特点
首先,根据高职院校办学宗旨,“两课”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学分制下要改变过去教学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状况,要把对高职学生的理想信仰、奋斗目标、行为方式等教育与就业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积极寻找就业和教学的契合点,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与时俱进,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教学,促进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要特别注意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分析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理论学习来解决现实问题。
其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两课”老师要让学生明白:高职教育不仅是要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更是让学生成为真正的科技人才,即不仅有过硬的职业技术,更有善于获取、运用、更新技术的头脑。只有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才能净化心灵、提升境界、完善思维,把自己培养成有理想和追求,善于总结经验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2、优化教学内容
首先,要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核心来确定教学重点内容。例如:哲学原理中的社会基本结构理论、政治经济学中的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理论中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等,有助于高职学生理性认识现实社会;哲学原理中的人生价值观理论、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生产社会化等学说有助于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哲学原理中人的社会性、社会发展推动力量等原理,以及毛泽东思想概论中群众路线等思想理论有助于高职学生培养人际交往能力。[1]同时,在教学中要强化市场经济意识教育、职业道德意识教育、成功教育、创业教育、法治教育等等。
其次,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国乃至世界的一块璀璨的瑰宝,比如儒家的“四书”、“五经”等经典,里面蕴涵着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仁、义、礼、智、信”,是塑造人性品格的起码道德要求;“厚德载物”、“知义明耻”、“和为贵”、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全人类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学习,通过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来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的情怀,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审美情趣和人格素养。
3、改进教学方法
首先,加强“两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要把理论教学同现实世界、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组织高职院校大学生到工厂、农村、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参加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名胜古迹、历史博物馆,增强学生感性认识,让学生到社会大课堂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开阔眼界,锤炼思想,提高认识;另一方面,要把理论教学同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实际状况相结合。既要看到高职学生的长处,又要注意他们的短处;既要强调理论的共性,也要注意学生实际的个性。
其次,积极开展“两课”教师进学生宿舍教学。学分制下,学生宿舍成为学生的主要社区,“两课”教师深入到学生宿舍中去,参加并指导学生开展党团活动、社团活动以及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担任专题讲座、座谈的主讲人,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比如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等,从而加大“两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广度和深度,增强“两课”教育对学生日常生活的渗透力,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四)完善“两课”教学的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进行价值评判的过程。学分制下,面对所选“两课”学习的学生来自不同年级、专业,学生自身文化素质也参差不齐,在“众口难调”的情况下,建立“实效性”的评价标准可以比较客观、科学地反映教学效果。更多的是从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渠道综合反映出学生的素质是否提高,即学生通过“两课”学习,是否增强了爱国主义思想、社会主义信念以及良好的公民意识和道德观念,是否提高了心理承受力和健康的心态,使之外化为学生良好的行为,从而有效地激发他们将来主动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春民. 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J]. 辽宁高职学报,2006(2):93
华玲(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机电工程系辅导员,重庆4013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759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