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心理咨询设置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瑞星,赵山明,刘欣颖,姬芸芸,刘友龙

  【摘要】 目的 调查高校心理咨询设置状况及影响咨询效果的因素,为更好地开展高校心理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自设问卷对34所大学的87名高校心理咨询师、1 013名在校大学生以及57名大学生心理障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41.2%的高校心理咨询室位于学生工作办公室附近,32.4%安置在教室附近;筛选出102名有学校咨询经历的大学生中,71.2%的学生担心隐私泄漏,90.2%的学生认为心理咨询时有心理压力,89.2%的学生认为心理疾病难以启齿,90.1%的学生认为咨询师的身份是“老师”,61.4%的学生在咨询时没有说出问题相关全部实情,78.4%的学生自行终止咨询,高校咨询服务均为免费。结论 高校心理咨询设置有许多影响咨询效果的因素,咨询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心理咨询室的地理位置,咨询的免费服务等因素都影响心理咨询的效果。
  【关键词】 精神卫生;咨询;组织和管理;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395.6 G 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9-1076-02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o the Setting and Other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ounseling Effec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ZHANG Rui-xing, ZHAO Shan-ming, LIU Xin-ying, et al. Educational Schoo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etting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ounseling effect,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counseling. Methods Totally 34 universities, 87 college psychologist, 1 013 college students, as well as 57 university students who were suffering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About 41.2% of college counseling room was located near the office of Student Affairs, 32.4% placed in the vicinity of the classroom. Among 102 students having experience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71.2% of students were afraid of that the privacy would be blabbed, 90.2% of students considered that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brought mental pressure, 89.2% of the students felt shamed of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90.1% of students considered that the psychologists had the identity of teachers. 61.4% of students couldn't be openhearted facing 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 and 78.4% of the students terminate the consultation on their own. ConclusionThere are many factors about the setting of colleg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hat influence the effect,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ultants and the students,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of counseling room, the stigma of mental disorders, counseling free services and other factors affect the effect.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Organiz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Student health services
  
  大学生已成为我国心理问题高发群体,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到了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学者对高校心理咨询的研究日益增多[1-5]。但是,我国高校心理咨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初始阶段,如美国非常重视对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评估,对辅导方法和测验技术进行研究和鉴定,以便验证学生辅导的有效性[6]。我国对高校咨询效果缺乏深入的研究,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咨询师的水平、学生的咨询动机等。但不容忽视的是,高校心理咨询设置本身就存在着诸多影响咨询效果的因素。心理咨询中的设置是指咨询中的各个环节、咨询技术、咨询环境、咨访关系、咨询收费、咨询保密等与咨询效果相关的基本状况。心理咨询作为一种专业化的助人活动,与一般的人际帮助活动不同在于心理咨询的场景是一个非自然的、“人工的”的场景,这样一个场景是通过特定的设置构成的[7]。心理咨询设置的目的是用来保证和促使咨询向有利于来访者成长的方向发展,更好地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本文就高校心理咨询设置对咨询的影响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4组:第1组,随机抽样调查全国34所设有心理咨询室的高校,其中本科院校15家、高职高专院校19家;第2组,2006~2008级郑州市在校大学生,采用整群抽样调查,发放问卷1 165份,有效问卷1 013份,回收率86.95%,其中男生504人,女生509人;第3组,随机抽样调查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心理障碍大学生住院患者57人(精神分裂症患者除外),有效问卷57份,其中抑郁症23例、强迫症12例、焦虑症5例、惊恐障碍3例、厌食症8例、贪食症6例;第4组,整群抽样调查全国高校心理咨询师89人(包括专职和兼职),有效问卷87份,有效回收率为97.75%。
  1.2 方法 针对4组调查对象分别设计调查问卷,对大学生群体、高校心理咨询师进行问卷调查,大学生心理障碍住院患者调查时间选在病情基本得到控制、有良好沟通和理解能力时进行。

  
  2 结果
  
  2.1 高校心理咨询室的基本设置情况
  2.1.1 位置 调查全国34所高校,41.2%的咨询室位于学生工作辅导员办公室附近,32.4%安置在教室附近,20.6%安置在相对独立的远离人群聚集处,11.8%安置在校医院内。
  2.1.2 心理咨询工作人员情况 调查87名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中,专职工作者占57.5%,兼职占42.5%,专职工作者中有62.5%担任学生的一些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兼职工作者多为专业或相关专业教师,73.5%的学校定期安排学生接待咨询。
  2.1.3 高校心理咨询收费状况 所调查高校心理咨询服务均为免费。
  2.2 对大学生及咨询师的相关调查结果 在校大学生及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患者中,共筛选出有学校咨询经历者102人,咨询比率为9.5%,平均咨询次数1.8次。调查有咨询经历大学生结果显示,有72.6%大学生认为咨询室位置、环境没有安全感,影响求助;90.2%认为咨询给自己造成心理压力;89.2%有心理疾病感到难以启齿,71.2%担心告知咨询师的隐私被泄漏,90.1%认可学校咨询师是教师,认可与咨询师的“师生关系”;61.4%没有向咨询师说出与问题相关的全部隐私;78.4%的自行终止咨询;只有6.9%能够提前预约咨询。
  2.3 对高校心理咨询师的相关调查 62.4%咨询师认可自己是学生的老师身份;77.4%认为学校心理咨询效果不尽如意;78.2%认为咨询师与学生比例严重不足;62.5%专职咨询师曾担任学生的某门课程的授课;90.8%认为学校没有采取措施激励咨询工作。咨询师认为学校咨询存在的问题如下:41.4%咨询师认为学生咨询随意性强、脱落率高;36.8%认为学生对咨询师有过高的戒备心理;21.8%认为咨询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影响深入交流。
  
  3 讨论
  
  3.1 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老师”身份对咨询的影响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老师在学生面前是威严的形象,学生在老师面前不能过于随便,这就导致学生在咨询时心有顾忌,不能坦诚交流自己的相关情况。Kelly等[8]的研究显示自我掩饰程度影响着求助者咨询的态度。专职咨询师62.5%曾担任学生授课任务,兼职教师多为专业老师。咨询师在学生心中的“老师”身份是影响咨询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结果显示,71.2%的学生担心咨询师可能会泄漏自己的隐私。高校心理咨询中,这种特殊的“师生”关系设置与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不相符。另外,调查显示,多数学校安排“学生咨询师”接待来访者,降低了学生咨询时的期望。Kimura等[9]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咨询的期望影响他们对学校咨询求助的意愿,容易导致咨询脱落。因此,高校咨询师与来访者特殊的关系,影响了咨询效果。吴志功等[10]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应对心理压力的策略大多数是通过个人努力和制定计划等具体方法来解决,只有极少数在面对问题时愿意寻求咨询人员的帮助。要改善大学生咨询现状,可以开展自助性的心理治疗辅导班,阅读疗法可提升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11],因此可以推广阅读疗法。同时也可以发展具有保密性强、交互性更好、服务范围更广、跟踪反馈更方便的网络咨询[12]。
  3.2 高校咨询室的位置及环境影响了咨询效果 咨询室设在人群流动较多的地方,学生在咨询时担心被老师、同学发现,从而干扰学生去寻求心理干预的行为。美国的调查结果显示,对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不熟悉是影响大学生求助的重要因素之一[13]。因此在心理咨询室位置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对来访学生的影响,尽量安置在既方便学生咨询同时又尽可能打消学生顾虑的地点。
  3.3 大学生的心理疾病病耻感是影响咨询效果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群体及社会对心理疾病的歧视和偏见是影响大学生前去咨询的重要因素。自我耻辱感是精神病患者不满于自身所处的疾病状态的一种偏见,自己感到耻辱、见不得人[14]。2005年Yen等[15]在我国台湾对病耻感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发现患者的症状越重、教育水平越高,其病耻感越强。因此知识层次较高的大学生群体中心理疾病病耻感是较强的,调查结果也证实这一点。Couture[16]提出增加与心理障碍患者接触的机会可以降低人对心理障碍的病耻感,可以通过视频播放心理障碍患者的表现与内心痛苦,让学生了解心理障碍者的思想、情绪情感、行为等,并大力宣传和普及心理卫生常识,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心理咨询的意义、内容、方式和原则,纠正对心理障碍的偏见和误解,消除咨询顾虑,在认识与行动上积极对待心理咨询。
  3.4 高校心理咨询免费服务对咨询的影响 本调查显示所有高校心理咨询均未向学生收费。Wood[17]提出付费有助于心理治疗。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帮助咨询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Allen[18]认为咨询收费本身有一定的心理治疗和不良人格矫治作用。不收费的心理咨询常容易出现来访者在接受治疗时主动自我探索和改变自己的动力不足,在咨询中等待他人援助而自身不作为,不付出即想收获的观念本身就是一种病态观念,是需要矫治的;同时收费服务对来访者的咨询行为也是一种行为上的规范,对增强咨询者的自我意识、责任心、自我控制能力等都有积极作用。收费是心理治疗工作的价值体现[19],调查中仅6.9%的人能够预约咨询,约2/3的咨询是学生自行终止,平均咨询次数为1.8次,这也说明这种免费的咨询随意性强,约束性低。从严格意义上讲,高校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高校心理咨询要明确职能定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重视面向广大健康学生的发展性咨询,实施“促进发展为主、防治障碍为辅”的咨询模式,同时注重筛选出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者及时转介到专业机构。
  
  4 参考文献
  [1] 胡伟国,王晓程.对当前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存在问题的探讨.温州大学学报,2006,19(3):50-55.
  [2] 沈永江.高校学生心理咨询意识误区与对策研究.龙岩师专学报,2001,19(4):107-108.
  [3] 陈家麟,李炳南.再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应注意的两个理论问题.扬州大学学报,2003,7(4):54-57.
  [4] 张成山.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研究及对策.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3,5(4):78-80.
  [5] 曹挹芬.我国高校网络心理咨询的信息互动平台建设.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253-255.
  [6] WILSON SB, MASON TW, EWING MJM.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receiving university-based counnseling services on student retention. J Counsel Psychol, 1997(7):316-320.
  [7] 李英,王超.关于心理咨询中时间设置的思考.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4):267-269.
  [8] KELLY, ANITA E, ACHTER, et al. Self-concealment and attitudes toward counseling in university students. J Couns Psychol, 1995,42(1):40-46.
  [9] KIMURA, MASATOL,MIZUNO, et al. Predicting help-seeking preferences for student counseling services through perceived expectations to others. Japanese J Couns Sci, 2008,41(3):235-244.
  [10]陈琦,吴志功,苗逢春.年轻大学生忧虑的问题、应对策略和寻求助的行为.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4):26-31.
  [11]张红.阅读与大学生心理自助研究综述.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10(2):25-28.
  [12]魏艳,张义勤.构建高校网络化心理咨询模式的思考.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7(3):137-138.
  [13]EISENBERG, DANIEL, GOLBERSTEIN,et al. Help-Seeking and access to mental health care in a university student population. Medical Care, 2007,45(7):594-601.
  [14]杨春梅.精神疾病的病耻感对精神病患者影响的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166.
  [15]YEN CF, CHEN CC, LEE Y, et al. Self-stigma and its correlates among out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s. Psychiatr Serv, 2005,56(5):599-601.
  [16]COUTURE SM, PENN DL. Interpersonal contact and the stigma of mental illnes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Ment Health, 2003,12(3):291-305.
  [17]WOOD WD. Do fees help heal? J Clin Psychol, 1982,38(3):669-673.
  [18]ALLEN A. The Fee as a therapeutic tool. Psychoanal Q, 1971,40(1):132-140.
  [19]FEUERSTEIN CW. Money as a value in psychology. J Contemp Psychol, 1971,3(2):99-104.
  (收稿日期:2009-11-15;修回日期:2010-04-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352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