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益气化瘀、利水消胀结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38例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 琳

  2004年12月~2005年12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38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68例患者均系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符合诊断标准。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男29例,女9例;年龄34~72岁,平均49岁;病程2个月~24年,平均5.3年:首次出现腹水者27例,两次以上出现腹水者11例;单纯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者8例,单纯酒精性肝硬化者3例,病毒性肝炎合并酒精性肝硬化者27例。对照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32~70岁,平均48岁;病程3个月~22年,平均5.1年;首次出现腹水者22例,两次以上出现腹水者8例;单纯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者6例,单纯酒精性肝硬化者2例,病毒性肝炎合并酒精性肝硬化者22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腹水出现次数及原因等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都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以卧床休息为主,饮食少盐或无盐,以高热量、高蛋白质、丰富维生素而易消化的食物为宣。禁用损害肝脏药物。限制钠、水摄入:每日摄入钠盐500~800mg(氯化钠1.2~2.Og);进水量限制在1000ml/d左右;如有显著低钠血症,则应控制在500ml以内。利尿剂:如上述措施腹水仍不能消退,则加用利尿剂,首选安体疏通,初始计量为20mg/d,连用5天,效果不佳剂量加倍;效果不佳可联合应用安体舒通和速尿,剂量比例为100mg:40mg。效果不明显,可按比例加大剂量,每日最大剂量为400mg:160mg。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隔日输注白蛋白10g,亦可少量多次输入新鲜血液。出现合并症者,视病情对症处理。
  治疗组除上述西医治疗外,配合中医益气化瘀、利水消胀法治疗。以茯苓20g,苍术20g,白术15g,泽泻15g,防己30g,牛膝15g,丹参12g,当归20g,黄芪20g,甘草10g为基础方辨证加减。腹胀以气为主者,加川楝子、莱菔子、沉香;气虚较重者,重用黄芪、白术各40~60g;阴虚加沙参、麦冬、枸杞;阳虚加附子、肉桂、党参:兼黄疸者,加金钱草、赤芍:挟瘀血重者者,加泽兰、桃仁;津伤渴甚者,加知母、天花粉;腰背劳困者,加杜仲、川断、狗脊;夜寐多梦者,加夜交藤、合欢皮;出血甚者,用大黄粉或三七粉;神志异常者,加菖蒲、胆星、郁金;神志昏迷者,急用安宫牛黄丸。每日1剂,30天为1个疗程。
  
  疗效判定标准
  ①治愈:腹水及全身症状缓解或消失,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B超提示腹水消失,脾脏缩小;②好转:腹水及其他症状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改善。B超提示腹水明显减少,脾脏略缩小或不变;③未愈:腹水未减轻,其他症状及肝功能无改善或恶化。B超示腹水不减或增加。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 果
  治疗组患者显效16例(42.11%),有效20例(52.63%),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显效5例(16.67%),有效18例(60%),无效7例,总有效率7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X2检验,有显著性意义(P<0.05)。
  
  讨 论
    
  方中茯苓味甘淡、性平,甘平和缓,淡而渗利,有利水渗湿作用,使停留在体内的水湿从尿道排泄。白术味甘苦,性微温,甘温补气,苦燥湿浊,能健脾利湿。白术能升高白蛋白,调整自/球蛋白比例,并有显著持久的利尿作用,可促进纳的排泄。丹参凉血活血,行气止痛,使血脉通畅,气血流通,改善肝脏微循环,增加肝脏血流量,回缩脾脏,减少腹水形成。防己味辛、苦,性寒,辛能发散,苦寒降泄,泄热除湿,清利膀胱湿热。黄芪味甘,性温,甘补温升,益气固本,升清降浊,扶正能增加细胞内RNA的含量,抑制核糖核酸的活性,促进蛋白合成。泽泻味甘,性寒,祛湿运脾以绝痰源,有利小便、清湿热的作用。苍术性温,味辛、苦,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之功效。牛膝性酸平,味苦,善下行,补肝肾,逐瘀通经。当归性温,味甘辛,入肝、心、脾经,补气养血,活血养肝。甘草味甘,甘平和缓,生用消肿,缓和药性,调和百药。诸药配伍既可益气补虚,又能活血化瘀,同时兼顾理气消水保肝之功效。临床根据病情随症加减治疗,疗效更佳,较单纯西医治疗不仅提高了疗效,而且缩短了疗程,降低了复发几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373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