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证候要素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建平 郭蕾
中图分类号:R749.1 R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7-0870-0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即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发病隐袭、渐进性、不可逆的特点,主要临床表现为痴呆综合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AD已经成为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医学虽然对该病的发生有一定的了解,但还尚处于学说状态,而治疗则是以药物治疗为主用于症状的改善,尚无特效的方法进行防治。因此,针对诸如此等老年性疑难杂症疾病的发生,更多的研究则倾向于通过中医药研究来对该病进行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的优势挖掘。
1 证候要素的提出
由于AD老年性痴呆“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一直缺乏客观、规范的标准,因此给临床中医辨证治疗和中医现代研究带来很大的局限,而王永炎院士提出“证候要素”的概念,弥补了这个缺陷。那么“证候要素”的提出背景就在于中医界证候规范化不统一、诸多病症的辨证分型缺乏客观规范的标准,处于各家学说的零散状态独占一方。而“证候要素”从宏观范畴讲其具有以下特征[1],作为组成证候的最小分类单元,包括病位要素和病性要素;每一证候要素都有不同于其他要素的特异性症状;临床所见的所有证候都可由证候要素组合而成。从证候要素的应用优势讲其又有如下特征[2]:降维降阶,使证候界面有限化;升阶,使证候构成因素之间相关关系定性和定量化;升维,全面把握证候的个性特征。而将每一证候要素分解即降维降阶之后的逐一组拼、交集即升维升阶即可完整地将中医病症的症状、证候进行系统的、统一的、客观的形成一套规范化体系。无论是应用什么方法对证候要素进行提取,终归运用证候要素进行组合辨证有助于执简驭繁,通过现象看本质,直达病症本质。
2 AD中医病机及证型
阿尔茨海默病中医文献中并无老年性痴呆的中医病名,大量的类似痴呆症状的相关描述可散见于“呆病”“善忘”“郁证”“愚痴”等病证中。本文通过CNKI对近20年发表的有关阿尔茨海默病中医病机、证候文献查询,现将证候资料与病机资料整理如下。
2.1 AD病机认识 曾望远等[3]在参阅现代学者李鹏英、杨柏灿、叶善龙、任林、杨文明、陆明霞等的病机论述后,总结出AD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病位在脑,病机不外乎虚、瘀、痰、郁四个方面,责之于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足,肾精失充,脑髓失养,气血痰瘀互结,痰蒙清窍所致。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基本病机为髓减脑消失,神机失调。吕崇山等[4]结合自己临床及文献认为:AD之病因与情志刺激,饮食所伤,年老力衰,脑部外伤有关,尤以心肾功能失调更为明显,其中肾的频次最高,占87.76%,其次为心,占71.94%[5]。病理因素主要是痰浊、瘀血、气滞、肝风、火邪,尤以痰、瘀、火邪为主[5]。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是指五脏阴阳气血虚损为本,以肝肾亏损,脑髓不足和心脾两虚,气血衰少为多见;标实指肝气郁滞,痰浊、瘀血、火邪交阻,蒙蔽清窍为主。朱建华[6]则认为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病位在脑,与肾、脾、肝、心等脏腑功能失调均有关,而关键在肾。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五脏之气衰,髓海空虚,肝肾不足,气血亏损,心神失养,清阳不升,脑窍失慧为病之本;血瘀、痰浊、气郁内阻,浊阴不降,上蒙清窍为病之标。苏芮等[7]在王永炎院士“毒损脑络”理论的基础上阐释了AD的中医病机:肾精亏损时AD发病的前提,一方面导致脑髓失养,另一方面产生内生浊毒败坏脑髓,最终脑消髓减,神机失用,导致痴呆的发生。
AD是一种虚实夹杂的全身性疾病,虚、痰、瘀是其基本病理因素,由于学派不同、临床实践体验不同,也为AD的病机完善,添加了不同的要素。
2.2 AD证候分型 对于该病的辨证类型,各版教材、文献报道均不统一,出现频率较高的有髓海空虚、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肝肾阴虚、心肝火盛、脾肾两虚、痰浊阻窍、气血瘀滞等[8];还有瘀血内阻、气虚血瘀、肝郁气滞等[9]。现代学者对AD的辨证分型比较复杂,据文献可查询到的有:杨柏灿等[10]据脏腑及气血阴阳定性对139例AD痴呆分为6个证型:肾精虚衰型、心血不足型、心肾不足型、气虚血亏型、心肾不足,气虚精衰型、心肝肾虚,阴血不足型、心脾肾亏,气阴两虚型。颜德馨[11]根据临床观察将本病分为四型:气滞血瘀型、痰瘀交阻型、气虚血瘀型、髓空血瘀型,而对老年性痴呆早中期以气滞血瘀型与痰瘀交阻型为主,中后期多表现为气虚血瘀型与髓空血瘀型[12]。曹娟等[13]将其亦分为四型,肝肾不足型、心脾两虚型、痰浊阻窍型、气滞血瘀型。杨颖林等[14]分为:肝肾亏虚、髓海不足、肝郁气滞、血瘀阻络、心脾两虚、痰蒙清窍。吴虹[15]认为年老肾虚是主要证候。王平[16]认为五脏阳虚是主要证候。李亚明等[17]认为心肾虚衰型、痰滞瘀阻型是主要证候。田金洲等[18]认为肾气虚证、痰浊证为主要证候。另外,有2个关于地域性AD证候的流行病学研究,上海地区流行病学调查139例AD患者后认为,心肾的功能失调为主,其中涉及肾的频次最高,占87.76%,其次为心,占71.94%[5];北京痴呆的中医证候调查中,发现肾虚证最为常见,占77.05%,其次为血瘀证和痰浊证,分别为45.9%、44.26%[19]。
目前可检索到的有关AD的中医证候分型最少的一个证型到最多的分为八个证型不等,虽然本病发病有南北方地域性差异、文化背景等的客观因素存在,各学者临床见解、角度也不同,但终归博采众方,统一规范标准是对传统医学理论严谨的尊重,更是为后人学习研究老年性痴呆的一种统一规范。
3 结 论
王永炎院士对“证候要素”的提出是契合了现代中医的时代发展需要,在传统中医的基础上,中医要想与时俱进,与现代医学同样并驾齐驱的步入现代化进程,要有它的时代鲜明特点,而恰好“证候要素”概念的首创为现代中医进步起到了跨时代的意义。
老年性痴呆的病位类要素为:脑、髓、肾、心、脾、肝、络,病性类要素涉及到了气血阴阳及虚实之证,包括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精亏、气滞、气郁、痰浊、瘀血、火,将其病位要素与病性要素的交叉组合即证候要素的升维升阶过程较完全的覆盖了目前临床及文献中所有证候分型,并且再通过证候要素的降维降阶过程可直观其病理因素,及可推导中医症状及其证的产生。通过证候要素提取及组拼表明较好的覆盖了临床辨证,能够更好全面的统一、规范临床辨证,对AD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工作起到简便快捷、准确定位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启明,王永炎,张志斌,等.外感病因中证候要素的提取[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9(5):339-341.
[2] 郭蕾,张启明,王永炎,等.证候规范化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3):258-261.
[3] 曾望远,董克礼.AD的病因机制研究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2006,22(2):77-80.
[4] 吕崇山,冯桂贞.老年性痴呆的中医病机探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2,17(12):385-386.
[5] 杨柏灿,林水淼,刘仁人,等.Alzheimer痴呆的中医病因病机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1):51-52.
[6] 朱建华.老年性痴呆[J].江苏中医药,2004(25):12-14.
[7] 苏芮,韩振蕴,范吉平.基于毒损脑络理论的老年性痴呆中医病机探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2):93-94.
[8] 王永炎,张伯礼.中医脑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60.
[9] 傅俊杰.老年性痴呆肾虚髓空的病机浅识[J].光明中医,2004,19(1):15-16.
[10] 杨柏灿,刘仁人.Alzheimer型痴呆的中医证型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34(4):12-14.
[11] 颜乾麟,邢斌.关于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辨证论治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8):30.
[12] 颜乾麟.老年性痴呆从瘀辨治的体会[J].中医杂志,1995,36(9):27.
[13] 曹娟,曹明荣.中医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7):82.
[14] 杨颖林,李培珍.浅谈老年性痴呆的中医辨证施治[J].光明中医,1999,14(1):11.
[15] 吴红.浅谈中医对老年性痴呆症的认识和防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9):1703.
[16] 王平.中医五神脏理论与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1):10.
[17] 李亚明,张春燕,林水淼.调心补肾法论治Alzheimer病的理论探析[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0,17(1):10.
[18] 田金洲,杨承芝,盛彤,等.可疑痴呆人群中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的认识损害特征及其与中医证候的关系[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1999,9(1):49-50.
[19] 陈家旭.辨析证、病、体质关系,开展证候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4):408.
作者简介:刘建平(1954―),男,副主任医师,现工作于山西省太原精神病医院(邮编:030045);郭蕾,工作于山西中医学院。
(收稿日期:2011-04-11)
(本文编辑 王雅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421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