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夏宏德 王宏伟 石锋 曹荣华
【摘要】目的:观察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方法 对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药物保留灌肠,每日1次,15天为1个疗程,间隔10天,共行2个疗程。用药期间记录症状改变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症状改善后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停药6个月观察:50例患者中,近期治愈38例(76%),有效7例(14%),无效5例(10%),总有效率(近期治愈率加有效率)为90%。结论: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抗菌谱广,治疗方法简便,价格便宜、值得推广。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药物保留灌肠
【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04-0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和溃疡性病变[1],多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在我国发病率较低,但近期呈上升趋势,我们自2009年09月至2010年09月采取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作为病例选择对象:(1)符合1996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均有肠镜及组织学检查。(2)活动期:轻、中、重型病例。符合上述条件者5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25~58岁,按病情轻、中、重三型:轻型25例,中型13例,重型12例;按病变范围:位于直肠32例,直乙结肠12例,左半结肠(结肠脾曲以下)6例。初发者39例,复发11例。1.2药物组成 5-氨基水杨酸2g,替硝唑0.4 g,庆大霉素24万U,地塞米松10mg, 锡类散3g,2%利多卡因3ml加入生理盐水混匀配成200ml的混合液。
1.2治疗方法 :治疗前检查肝、肾功能及血糖等,在常规休息、少渣饮食、纠正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灌肠前先排空大便,灌肠液温度38℃左右,灌肠时患者取左侧卧位,将灌肠管插入肛门10cm,药物进入肠道30min后改膝胸位,臀部尽量抬高,30min后改右侧卧位。每日1次,15天为1个疗程,间隔10天,共行2个疗程。用药期间记录症状改变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症状改善后行纤维结肠镜检查。
1.3 疗效判定: 停止药物灌肠6个月观察:临床症状消失,纤维结肠镜复查黏膜正常,无复发迹象为近期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但纤维结肠镜复查及病理检查无改善为有效;临床症状和纤维结肠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为无效。
2 结果
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停药6个月观察:50例患者中,近期治愈38例(76%),有效7例(14%),无效5例(10%),总有效率(近期治愈率加有效率)为90%,除3例无效外,其余患者用药2~4次后起效,便血及大便频繁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12例初发患者用药2次后,临床症状就得到明显改善,病程长,病情重者,则疗效较差,5例无效中2例治疗结束后半月复发仍按无效计算。所有患者未见任何药物不良反应。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病变,主要病变局限于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临床上以腹泻、粘液血便、腹痛为主要症状,临床多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病情轻重不一,常呈慢性病程而反复发作,加重患者生理和心理负担,进而诱发和加重病情。目前治疗UC主要是柳氮磺胺吡啶(SASP)、5-氨基水杨酸(5-ASA)的口服用药,但口服用药易被小肠吸收,结肠内浓度低,胃肠道刺激性大;由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多在直肠和结肠,此部位血液循环不丰富,静脉给药到肠壁的血液浓度差;采用药物保留灌肠一方面可使药物直达病所且保持较高浓度,对病变部位起到直接治疗作用,同时清洁肠道及恢复肠粘膜正常生理机能。另一方面,直肠给药避免了药物被胃肠道酸碱及消化酶破坏和肝脏的解毒作用。灌肠液中配伍利多卡因起效快,弥散力强[2],可缓解肠痉挛,加适量地塞米松能促进抗生素渗透到黏膜下,并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的炎症和渗出,有效地改善微循环,解除炎症物质对神经末梢的化学性刺激,促进局部水肿及炎症的吸收而产生止痛作用[3]。替硝唑、5-氨基水杨酸、庆大霉素联合应用对肠道需氧菌、厌氧菌有强大抗菌能力,增强疗效。锡类散有收敛、减少溃疡面的作用。从本组资料看,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抗菌谱广,治疗方法简便,价格便宜、安全。对于急性胃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患者也同样适用。
参考文献
[1]沈志祥,陈喜兰,谭诗云,等.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300.
[2]王宏伟.四联疗法治疗重症肩部软组织损害临床分析.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4):114
[3]王宏伟,王勇,焦富荣,等,骶管加压注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中国医学创新杂志,2011,8(22):126-1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586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