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心脏介入诊疗术中患者心理应激及干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熔雪

  [摘要] 心脏介入性诊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射频消融、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等,已成为治疗心脏病的重要手段。但该项技术为创伤性操作,手术风险较大,医疗费用高,因此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等诸多方面均有一定影响。许多患者表现出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会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临床护理实验证明,切实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应对能力,对改善或消除不良情绪,提高依从性、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心脏介入;心理应激;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1(c)-124-01
  
  本文收集2005年1月~2006年2月我科收治的心脏诊疗术患者1 320例,对其心理应激及干预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 心脏介入诊疗术中患者的心理状况
  焦虑恐惧和抑郁是手术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反应。调查显示:心脏介入术前焦虑者占6%左右。主要与缺乏心血管介入检查知识,担心术后能否成功,术后疗效及介入的诊疗费用有关,其表现可概括为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的变化:心理方面以焦虑和恐惧为主要情绪体验及由此而引发的外显行为;生理方面以内分泌系统的改变及由此引起的心脏血管的变化为特征。心脏介入诊疗术作为重大的生理生活事件,可引起患者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不仅术前会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术后仍有较高水平的负性情绪,绝大多数患者,由于应对心理应激能力的降低,患者角色的习惯化等,50%的患者容易对家属和医护人员产生依赖心理,部分患者由于经济状况和文化水平低而产生无奈心理。有些介入治疗患者(如PTCA支架安置术)术后患肢需平伸制动,生活不能自理,使患者感到自己成为亲人负担,社会和家庭地位的改变,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从而感到自卑。
  2 心脏介入诊疗术中对患者的心理干预
  2.1 信息支持
  术前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并介绍同类手术成功的患者,可解除其思想顾虑,干预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得到明显下降。出院前进行出院指导和康复教育的同时发放相关手册,内容包括疾病的预防、饮食及药物知识,并对功能锻炼等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在出院后的咨询中,告知可采用电话咨询或医院咨询。及时进行复诊,使患者的遵医行为得到明显改善,健康行为得到强化。
  2.2 心理支持
  2.2.1 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心理支持目前主要以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心理支持为主。本组病例调查结果表明,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干预后干预组的情绪障碍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且并发症明显降低。本组1 320例心脏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心理支持干预。结果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本组病例,经应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对患者进行干预,主要应包括热情接待、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及角色转换,通过关心、倾听、安慰、鼓励并耐心讲解手术的经过及注意事项。调动其积极配合治疗的决心及信心,指导患者有心理压力时使用自我言语暗示法、活动转移法、倾诉法等来发泄不良情绪,结果发现该方法能有效地稳定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情绪,消除其焦急、抑郁。
  2.2.2 患者互助支持和社会、家庭心理支持 了解患者焦虑的社会、心理因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正确引导。采用榜样法,组织手术患者与术后有良性情绪反应的患者间互相交流沟通,现身说教,可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所有患者在手术期间均能安静配合治疗,无手术意外及并发症,顺利完成手术。社会支持在应激中作为中介因素具有缓冲作用。包括对围手术期患者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安排患者家属、朋友及时探视,鼓励家属多倾听患者的诉说,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给予理解、支持、关怀、安慰和鼓励,增强其战胜病痛的信心。同时,给患者家属讲解疾病知识、手术意义,让他们共同参与心理干预。结果显示:对介入治疗患者而言,情感支持能有效缓解其紧张和焦虑。
  2.3 认知干预
  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绪的中介,不适应行为和不良情绪可以从认知中找到原因,在患者行诊疗术开始时即与其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纠正其对介入手术的认知偏差,责任护士对其进行系统的认知教育,包括术前术后适当的活动、体位、饮食指导,讲解介入过程,熟悉介入室环境、设备等,可以明显地减少术中及术后心理相关性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躯体症状的改善。
  2.4 行为干预
  向患者讲解放松训练的作用原理、特点及注意事项,并使他们了解冠心病与心理社会因素、认知因素、情绪反应及个性缺陷的密切关系,同时向他们解释每个人都可通过反复学习和训练,学会对自身心理活动和对情绪的自我调节,从而改善心身症状。对介入前患者采用深呼吸训练、倾听音乐法等进行心理放松,可使其肌肉、关节、韧带放松,利于股动、静脉穿刺。对术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术后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最大运动负荷量,改善心脏功能,同时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急性情绪。
  综上所述,人作为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心理因素已成为影响身心健康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患者采用一定的心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或消除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了身心健康。据此,建议加强对心脏介入诊疗术患者的心理干预,以保证介入治疗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杨林,李杨,张香娟,等.冠心病患者对介入性手术知识需求与护士认知的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04,4(9):11.
  [2]齐丽雯,孙玉香.心理干预对减轻心脏介入患者术前焦虑的效果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6):1066-1067.
  [3]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76-79.
  (收稿日期:2008-08-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650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