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介入治疗的护理干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总结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介入治疗的护理干预体会。方法 回顾该院2015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46例行介入治疗的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护理干预过程,分析护理干预效果并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治疗,足背动脉搏动增加或恢复,皮肤温度、颜色也逐渐恢复正常。对46例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后发现,所有患者均逐渐痊愈,肢体疼痛缺血症状也未出现加重的情况。空腹血糖(FPG)由护理前(10.47±1.21)mmol/L降至(7.17±0.53)mmol/L,餐后2 h血糖由(12.49±1.29)mmol/L降至(9.08±0.94)mmol/L。结论 在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介入治疗的过程中辅以良好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改善血糖。
[关键词] 糖尿病;下肢动脉狭窄闭塞;介入治疗;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4(a)-0141-02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约有30%的患者可随着糖尿病病情的发展而并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严重者需要通过截肢来治疗这一并发症[1-2]。目前临床上多在早期通过介入术来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通过介入术治疗可以扩张、重建动脉管腔,改善患者动脉狭窄、闭塞症状,但是在介入术治疗过程中还必须配合良好的护理干预,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3]。该文主要回顾了该院2015年3月—2017年6月46例行介入治疗的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患者的护理干预过程,旨在为临床行介入治疗的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护理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回顾该院收治的46例行介入治疗的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患者的护理干预过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52~76岁,平均(61.47±3.32)岁;病程2~10年,平均(5.98±1.24)年。
2 护理干预方法
2.1 术前护理
术前首先要针对患者存在的焦虑、紧张等负性心理进行适当的心理指导,其次要严格遵医嘱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观察患者下肢血运和溃疡情况,并对足背动脉搏动强弱、皮温、颜色等进行观察并记录。如果患者存在溃疡情况,要用2%碘伏对其皮肤进行消毒,1次/d,另外还要遵医嘱用药,控制感染,并协助患者抬高患肢约20~30°左右。对于吸烟的患者要劝其戒烟,对于糖尿病眼病患者还要拉起床栏防止其坠床,对于合并高血压患者则要告知患者不要突然站立或坐起,避免发生一过性头晕而摔倒[4]。
2.2 術后护理
2.2.1 术后体位护理 对于术后没有置导管的患者,要使患者穿刺侧肢体保持平伸状态并予以制动8~10 h,但在此期间也要适当为患者进行侧卧位翻身,在卧床20~24 h后,帮患者解除穿刺处的绷带,并进行换药,换药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避免刺激患者患处引起患者疼痛。对于术后设置了导管的患者,则限制患者患肢活动直至导管拔除,如果患者感到不适,也可让患者轻微活动,但屈曲程度不可超过30°。而对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则还要注意监测其血压,叮嘱患者情绪不可过于激动。
2.2.2 饮食指导 为了促进造影剂的排泄,要鼓励患者术后多饮水,每日尿量尽量保持在2 500~3 000 mL。另外对于卧床的患者,要指导其多进食纤维素丰富的食品,从而促进排便,防止便秘或腹胀的发生。指导患者食用低脂、低胆固醇、营养成分较高的食物。
2.2.3 疼痛护理 护理人员首先要做好对患者疼痛程度的评估,然后采取多模式镇痛法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感。如对于疼痛不是特别强烈的患者,可通过注意力转移法、深呼吸、暗示法等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感;对于疼痛较为强烈的患者,则可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遵医嘱给予镇痛剂。如可给予吗啡、强痛定等。
2.2.4 心理护理 上述患者会因手术术后疼痛、预后等状况产生一系列负面情绪,因此,依据上述患者疾病特点,可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详细了解患者内心活动,为患者解除疑惑,详细告知患者术后预后等状况。同时可安排术后恢复良好患者为患者现身说法,同时,可做好家属思想工作,积极与家属之间沟通、交流,取得家属、亲友之间支持与配合,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可积极主动配合后续治疗,排除负面情绪,积极改善预后恢复状况。
2.2.5 用药护理 由于介入术中术后都对患者使用了大量的肝素和尿激酶等药物,而这些药物又容易引发患者出血症状[5]。因此,在用药后,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另外还要观察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活酶时间,对于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医生,并根据医嘱对药物剂量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降血糖药物的使用,护理人员则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既不能使患者的血糖水平过高,又要防止患者低血糖的发生,且为了防止低血糖的发生,还可叮嘱患者及其家属提前备好糖果等带有糖分的小食。督促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增减药物剂量。
2.2.6 导管护理 在固定留置导管时,可采用交叉固定法,尽量固定在不易脱落的大腿外侧,导管端口处还要用无菌纱布进行包裹,同时注意要理顺导管,避免导管弯折。另外,在输液时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输液器或输液泵也不要连接在导管端头处,而要与导管鞘端进行连接。为了防止患者牵拉导管而导致导管意外脱出,护理人员还要叮嘱患者保护好导管,不要随意牵拉导管,也不要压到导管,如需要翻身或运动时,要先提起导管。而一旦出现导管脱出的情况,护理人员要立即为患者进行止血,并立即告知医生。 2.2.7 血糖及病情监测 术后要严密监测患者血糖的空腹血糖和三餐后2 h血糖,以便根据患者的血糖值来调整患者的饮食和用药。另外术后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肢体疼痛感、皮肤颜色、温度等,以便保证患者机体的体液平衡。对于患肢皮肤颜色发紫、皮温下降的患者,应考虑是血管痉挛引起的[6],此时应立即告知医生做针对性处理。对于肢体轻度肿胀的患者可嘱患者稍微抬高患肢,并可穿弹力袜来促进血液流通,另外还要注意保暖。
2.2.8 并发症的预防 继发性血栓、支架错位、血管破裂、伤口感染等都是介入术后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7],因此,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患肢足背动脉搏动和远端血供情况,指导患者适当做足背屈伸活动,保持患肢局部清洁、干燥。如果溃疡处已经发生坏疽,在保持干燥的同时,还要用温热络合碘进行浸泡并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对于患者的手术切口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红肿热痛的情况,另外要提前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 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46例患者顺利完成介入治疗,足背动脉搏动增加或恢复,皮肤温度、颜色也逐渐恢复正常。对这46例患者进行半年的电话随访以及家庭访视后发现,所有患者均逐渐痊愈,肢体疼痛缺血症状也未出现加重的情况。空腹血糖(FPG)由护理前(10.47±1.21)mmol/L降至(7.17±0.53)mmol/L,餐后2 h血糖由(12.49±1.29)mmol/L降至(9.08±0.94)mmol/L。
4 小结
近些年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率呈现直线上升,为现阶段临床致死率、致残率较高疾病之一,其中约有20%人群合并糖尿病,其临床表现相比较单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疾病病情更加复杂,难以进行治疗。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病,糖尿病患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状态可导致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等各种组织的慢性損害和功能障碍。如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狭窄闭塞就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早期可通过介入术进行治疗。但是在介入术治疗前后,良好的护理干预也必不可少。只有在术前术后都对患者做好全面的护理干预,才能保证介入手术的顺利进行,通过优质护理措施开展,能有效消除患者心理情绪,使患者保持稳定心态去接受治疗,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同时可保证患者整体治疗舒适程度,可有效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患者整体治疗疗效。提高介入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改善血糖。
[参考文献]
[1] 韩莲蓬,吴静.高龄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3):102-103.
[2] 张连军,毕文娴.全程护理在冠心病并糖尿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2):84-85.
[3] 杨欢,胡晓燕,蔡娜,等.优质护理联合腔内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1):164-165.
[4] 黄幼卿.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护理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1):158-159.
[5] 万芹,张鸿颖.下肢动脉介入技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8):40-41.
[6] 郭莉,李书梅,王春燕,等.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24):2254-2256.
[7] 戴莉敏,刘媛,方英,等.延续护理在糖尿病无症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0(29):3621-3625.
(收稿日期:2019-01-27)
[作者简介] 曾志红(1982-),女,福建厦门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608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