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护理干预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疾病相关症状、生活质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我国患者生活习惯的改变,胃食管反流病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有着明显的增高趋势。胃食管反流病是由于患者胃食管腔与胃液接触过多而引起的,大多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常常伴有食管黏膜损伤的症状。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医学界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效果提高的研究力度逐渐提高,临床研究发现,除了常规治疗外,护理干预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效果的提高也有着一定的作用。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4月到2018年11月在我院接受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利用护理干预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疾病相关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护理干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7-138-01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疾病之一,该种疾病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反酸、胃部灼热等不良症状,而且会影响患者的吞咽功能,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哮喘、肺炎等症状,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护理干预措施对于该种疾病治疗效果的提高有着明显的积极意义。
1 患者资料对比
本次研究中,选取了2017年4月到2018年11月在我院接受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签分组的方法,将4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每组包括20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29-71岁,平均年龄(50.30±1.50)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0例,男性患者10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49.50±1.55)岁。本次研究所选取的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的目的、方法、内容均知情,同意此次研究且签署了研究知情及同意书。将所选取患者的性别、年龄利用SPSS19.0进行处理,结果显示所选取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P>0.05,可知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因此,该实验具有可行性。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疾病知识介绍、常规护理知识普及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主要方法如下。
2.1 饮食干预
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的日常饮食,避免患者食用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物质,同时叮嘱患者不应食用海鲜;应让患者多食用清淡的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等食物;其次,如果患者需服用中药汤剂,应保证汤剂的温度。
2.2 心理干预
患者本就对自身疾病存在担心的情况,加之需时间较长的住院治疗,因此患者心理上难免出现一些负面情绪,对此,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首先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在患者出现消极情绪时,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寻找合适的途径,抒发患者的消极情绪;其外,应叮嘱家属帮助患者建立起面对疾病的信心;最后,护理人员可以举办病友交流会,通过丰富患者的治疗生活,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
2.3 生活干预
对于有抽烟、喝酒习惯的患者,要叮嘱其戒烟戒酒;同时帮助患者定制作息时间表,使患者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患者身体的改善,根据患者的年龄及康复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其次,护理人员要陪伴并监督患者进行运动[2]。
3 患者护理效果处理及对比
3.1 护理效果评价指标
护理6周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癥状的改善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3.2 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均有着反酸、腹胀、胃灼热的症状,护理后,对照组中仍存在反酸3例(15%)、胃胀2例(10%)、胃灼热3例(15%),临床症状总存在例数为8例(40%),观察组中仍存在反酸1例(5%)、胃胀1例(5%)、胃灼热0例,临床症状总存在例数为2例(10%),将两组患者总临床症状存在例数通过SPSS19.0进行处理,结果显示X2=4.8000,P=0.0280。
3.3 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4 结束语
胃灼热、反酸、吞咽困难等是该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但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且缺乏特异性,因此在临床诊断上有着较大的困难[3]。通过本次研究结果不难发现,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也有着明显的积极意义,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文君. 护理干预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医学信息, 2016, 29(34):185-186.
[2] 黄锦红, 王华军. 生活方式干预和行为干预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35):95-96.
[3] 莫阔, 王秀珍. 护理干预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命质量的作用[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8):1169-117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6872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