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观察胃痞止痛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观察胃痞止痛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 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 各30例。中药组采用胃痞止痛方进行治疗, 西药组采用多潘立酮片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症状分级量化评分。结果 治疗前, 西药组症状分级量化评分为(18.83±4.13)分, 中药组为(18.96±4.56)分 ;治疗后, 西药组症状分级量化评分为(10.97±4.68)分, 中药组为(6.35±3.63)分。治疗前, 两组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症状分级量化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中药组症状分级量化评分低于西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治愈4例, 显效5例, 有效7例, 无效14例, 总有效率为53.33%;中药组治愈9例, 显效11例, 有效4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为80.00%;中药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痞止痛方能够有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且无西药头痛、头晕、腹泻、腹部痉挛等不良反应, 且疗效确切,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胃痞止痛方;功能性消化不良;痞满;莫沙必利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8.077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至少6个月出现恶心呕吐、嗳气烧心、腹痛腹胀等为表现的临床症候群, 根据是否疼痛可归属于中医“痞满”或“胃痛”等。本病发病率地区差异较大, 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率在15%~45%;西医多针对主要症状采用抑酸、促进胃动力、保护胃黏膜等方法进行治疗, 因效果有限而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给患者较大心理压力而加重本病, 甚至引发其他病变[1]。本文作者采用中药胃痞止痛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辽宁省昌图县中医院2018年1~6月门诊收治的符合相关标准的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 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 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诊断标准[2]: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痞满进行中医诊断, 西医参照2006年罗马Ⅲ标准进行诊断。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 年龄30~75周岁;②无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疾病、免疫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与恶性肿瘤者;③无精神疾病, 能够配合临床观察者;④肝肾功等相关安全性检查无异常者;⑤患者本人自愿同意参加本次临床观察, 充分了解受益与潜在风险。排除标准:①有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及胰腺、肝胆相关疾病者;②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③来诊6个月内有消化系统手术病史, 或1个月内有手术病史者;④来院前已接受过系统治疗, 且有好转者;⑤对本次使用药物及相关成分, 临床观察前已知过敏者;⑥有酗酒及滥用药物史者。
  1. 2 方法 西药组采用多潘立酮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10003)治疗, 10 mg/次, 3次/d, 三餐前15 min口服。中药组采用自拟胃痞止痛方治疗, 中药组方:柴胡15 g、川芎10 g、白芍10 g、延胡索10 g、枳实10 g、砂仁10 g、焦山楂15 g、炒内金10 g、人参10 g、白术10 g、炙甘草10 g, 每剂中药加300 ml水浸泡30 min, 煎煮至200 ml, 早饭前、晚饭后服用。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 且嘱咐两组患者均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并保持乐观心态。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在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痞满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标准进行评分。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专业委员会《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治规范》中的综合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 其治愈疗效指数≥90%, 显效≥60~89%, 有效≥30~59%, 无效<30%[3]。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比较 治疗前, 西药组症状分级量化评分为(18.83±4.13)分, 中药组为(18.96±4.56)分;治疗后, 西药组症状分级量化评分为(10.97±4.68)分, 中药组为(6.35±3.63)分。治疗前, 两组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症状分级量化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中药组症状分级量化评分低于西药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西药组治愈4例, 显效5例, 有效7例, 无效14例, 总有效率为53.33%;中药组治愈9例, 显效11例, 有效4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为80.00%;中药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高发病, 有数据显示在欧美发病率在20.00%~40.00%, 而我國发病率逐年升高, 已占消化门诊就诊人群的半数。而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仍不清楚, 多认为与精神、胃肠运动与分泌障碍、机械性与化学性损伤, 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有关[4]。而西医治疗尚无疗效确切的方案, 多是以改善主要症状为主, 而本病是一组症候群, 互为因果, 病程较长, 故西药治疗整体效果不能使患者满意。
  在临床中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多是因工作压力大而情志不舒, 饮食不规律, 或过食肥甘, 或因病脾胃虚弱等原因造成。依据整体观自拟胃痞止痛方, 以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芍药甘草汤等化裁而来。用柴胡行气疏肝解郁, 与川芎配伍增疏肝行气之力, 并有活血止痛之能。现代研究认为两者配伍具有促进胃肠运动, 防止应激性溃疡的作用。延胡索止胃痛效果佳;白芍缓急止痛, 养血柔肝, 研究认为具有良好的解痉挛、抗炎、抗溃疡的作用, 并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力[5]。枳实消痞除满, 与砂仁配伍和中理气、解郁消滞, 研究认为枳实能够促进胃肠运动, 使收缩节律有力, 并有抗炎抗病毒等功效。焦山楂与炒内金, 健胃消食、行气散瘀;而炒内金可增加胃液分泌, 增强胃蠕动, 加快胃肠排空的能力。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养胃燥湿, 具有温而不燥、补而不峻的特点。故本方不同于西药只能针对主症开展治疗, 而是综合调节情志, 增强机体免疫力, 调节胃酸分泌, 并有效止痛等功效[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中药组症状分级量化评分低于西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胃痞止痛方能够有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且无西药头痛、头晕、腹泻、腹部痉挛等不良反应, 且疗效确切,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30(5):533-537.
  [2] 罗马Ⅲ基金会. 罗马Ⅲ新的标准. 胃肠病学, 2006, 11(12):705-707.
  [3]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痞满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99-104.
  [4]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1, 19(1):66-68.
  [5] 侯全忠, 晏桂华, 常小荣.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 例观察.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1, 27(9):588-589.
  [收稿日期:2018-1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33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