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荣从瘀论治、调和冲任治疗寻常性痤疮经验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痤疮多见于青年女性、好发于颜面部,影响美观,多数患者存在冲任失调,瘀血内停。本文根据韩世荣教授从瘀论治、调和冲任的理论体系,将痤疮分为冲任失调、热郁血瘀、气虚血瘀、阳虚致瘀血停及痰瘀互结五型,提出寻常性痤疮的治疗应以消散瘀血为主,辅以清热、理气及补气等法,进而达到调理冲任、化瘀行血的目的,冲任调畅、瘀血得化则痤疮得到治疗。
[关键词]寻常性痤疮;冲任失调;名医经验;从瘀论治;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758.7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9)09-0152-04
寻常性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发生于面、胸、背等处,形成黑头、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损害,祖国医学称之为“面疱”、“皶疱”、“肺风粉刺”、“酒刺”等,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劳汗当风,寒薄为皶。”王冰注曰:“皶刺长于皮中…俗曰粉刺。”临床上西医常运用祛脂、溶解角质、殺菌、消炎及调节激素水平等方案治疗各型痤疮[1],虽能取得一定疗效,但有不同的副作用且易反复,对于少数顽固性痤疮患者效果不佳。韩世荣教授临床治病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痤疮、银屑病、硬皮病、紫癜、白塞氏病、扁平苔藓等皮肤病的治疗上颇具建树,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感触颇丰,现特将韩教授治疗冲任失调型痤疮的临床经验整理如下。
1 病因病机
痤疮在中医属“肺风粉刺”、“面疱”、“酒刺”等范畴,《丹溪心法》提出“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痤疮虽为面部疾病,仍需依据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传统医学认为痤疮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因冲任失调,气血失和,无法上荣颜面,发而为病;或因肝气郁结、热盛迫血等因素导致瘀血内停,阻滞气机,影响血道运行,发而为病;或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致脾伤生湿,湿热上蒸,发而为病;或胃肠积热,上蒸于肺,肺胃蕴热,复感风邪,经风热熏蒸,壅滞肌肤;或因女性素体虚损,肾水不足,冲任失调,相火妄动,虚火上浮于面等因素均能够导致痤疮发生[2]。由此可见,痤疮的发病多与冲任失调、肺胃热盛、瘀血内停等相关,且常可涉及多个脏腑。临床中因冲任失调所致痤疮的女性患者较多,并且此类患者往往合并有瘀血内停的情况,治疗时韩教授多根据患者的病机特点选方用药,多方兼顾。
1.1 痤疮与冲任:明·袭廷贤《万病回春》:“冲任失调是妇人疾病基本的共同的病因病机。” 女性痤疮与月经的产生,均是女子发育到成熟的年龄阶段后而发生。《素问》:“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女科证治准绳》云:“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脉流通,经血渐盈,应时而下,天真气降,与之从事,故曰天癸也。”又认为《女科撮要》:“十二经脉,三百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盖冲任二脉聚血“应时而下”,下行胞宫以应月信,且二脉循不同的运行路线上行,交会于面部而终于面部[3],女子二七之后,肾气盛,天癸至,颜面饱受冲任精血滋润而愈发鲜明光泽,随着年龄增长,肾气渐衰,冲任二脉运行精微的能力也逐渐下降,“五七面始焦”,“六七面皆焦”。可见,颜面与月经在生理上是相互一致的,都是脏腑、天癸、气血、经络协调而维护的。冲为血海,调节十二经气血;任主胞胎,为阴脉之海。患者多因肝气郁结,致使肝失疏泄,无法调畅气血运行,部分患者又因素体肾阴不足,致使冲失蓄藏,任失通盛,冲任失调。故痤疮主要发病机制在于冲任失调,肝失调畅,肾阴不足,相火偏旺。冲任的调和与肝、肾、脾胃、胞宫的关系密切,以气血为基础,冲任二脉起于胞中隶属于肝肾,经腹至胸上行于面,下达于足,冲任调和,气血充盈,气血输布于全身上下皮肤腠理,使肌肤得以濡养。若冲任失调,气血失和,则脏腑功能紊乱,循经上行发为痤疮。
1.2 痤疮与瘀血:《外科正宗》言痤疮之为病“皆血热郁滞不散”。《外科启玄》认为痤疮乃“热血凝结而成”,提出痤疮之为病,与瘀、火密切相关。瘀血的来源广泛,机体的气血紊乱,气机不畅,如:气虚、气滞、血热等均可导致瘀血产生。瘀血容易阻碍机体的正常功能,又可致痰、湿等诸邪内生,进一步加重痤疮。女子以肝为先天,《张氏医通·诸气门上·郁》[4]“郁证多缘于志虑不伸,而气先受病,……然郁多于妇人”。提示若情志抑郁或过度忧愁,影响肝主疏泄功能,肝郁气滞,瘀血内生,故女性患者常有瘀血引起颜面疾病的发生。女性患者过多劳累、生产等消耗肾阴,致使阴虚火旺,迫血外行,血行脉外,发为瘀血,同时因肾阴不足,冲任得不到滋养,兼存冲任失调,瘀血形成又造成气机紊乱等一系列改变,与冲任失调共同造成痤疮发作。因此,女性痤疮患者往往伴随有一定的瘀血,瘀血的存在对于患者的愈后意义重大,治疗时要对其着重处理。《血证论》言“瘀血不行,则新血断无生理……盖瘀血去则新血易生,新血生而瘀血自去”。即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瘀血阻滞与女性痤疮之间的辨证关系。瘀血阻滞胞宫,则新血不生而月经不至,此为形成结节、囊肿、色素沉着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体现出从瘀论治为治疗女性痤疮的重要途径[5-6]。
2 治疗经验
韩教授在治疗女性痤疮上颇有心得,自创多种院内制剂,内外合治,往往药到病除,效若桴鼓。《妇人大全良方》曰:“妇人病有三十六种,皆由冲任劳损而致。”此将冲任受损作为女子发病之前提,因此,调理冲任是为治疗女性病之基础。韩教授认为,冲任为气血阴阳汇集之所,冲任不调,又或因热、虚等致瘀血内存,常常致使痤疮发病。故治疗应以调畅冲任,化瘀行血为治疗大法。临床中常分为冲任失调、热郁血瘀、气虚血瘀、阳虚致瘀血停、痰瘀互结五个证型,根据每个证型的特点,对证用药,疗效确切。
2.1 冲任失调型: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不调,则血海不能按时满盈,致使女子月经紊乱和月经前后面部粉刺增多加剧。主要表现为面部密集的小丘疹,口周或下颌部为甚,颜色偏暗红,面色黧黑,脓疱、结节及囊肿等较少见,每于经前郁郁寡欢、口苦、心烦易怒、乳房或胁肋部胀痛、小腹胀痛及腰膝酸软等诸症加重,经后减轻,月经先后无定期或月经推迟,经量偏少,色暗有血块,大便干结,舌红或黯红有瘀点,苔薄黄,脉弦细数等情况。治以滋肾阴泻相火、调理冲任,韩教授以丹栀逍遥散合二至丸加减,用当归、白芍养血柔肝;柴胡疏肝解郁;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助运;生地、丹皮、栀子清肝凉血、泄热除烦;韩教授强调此型患者常伴有月经不调,病情轻重亦与月经来潮相关,而且常有神倦,夜寐差、焦虑、经量少等肾阴不足之象,肝肾同源,肾主藏精,肾为天癸之源, 肾气盛, 天癸泌,可激发冲任二脉通盛。故此期常加墨旱莲、女贞子、枸杞子、黄精等滋补肝肾之品。冲任失调型患者又常伴瘀血内停,故又加以川芎、益母草、香附用于活血调经、调和冲任。 2.2 热郁血瘀型:《医林改错·积块》言:“血受热则煎熬成块”。素体热盛,头粉刺及油性皮脂溢出,还可见丘疹、结节、脓疱、窦道及瘢痕形成等,多发生于颜面胸背等部位。口干欲饮,失眠、多梦,心烦急躁,舌红,苔黄,脉数。月经多提前或淋漓不尽,色紫红或带有血块。壮火之气衰,内热过甚,患者津伤而口干欲饮,津伤致血液粘滞,气随津失或壮火食气均会导致血瘀。治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韩教授常以凉血四物汤加味,善用生地、栀子、黄芩清热凉血;用药并非一味苦寒,而是选择擅入血分而能消散瘀结之品,如牡丹皮、赤芍之类;用当归、红花活血化瘀,韩教授强调早期不宜重用活血之品,故红花用量6g为宜;枳壳、陈皮、山楂等理气行气之品与活血药配伍方能事半功倍;伴肺热炽盛者,可加桑白皮、白芷等清泻肺热;韩教授常用桔梗清热化痰并引药上行于面;结节、脓疱较多时加用夏枯草、连翘以清热、解毒、散结;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凉血活血之功。
2.3 气虚血瘀型:正如《医林改错》云:“元气既虚,必不能達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此期主要表现为:痤疮色淡红不易成脓、溃破、面色萎黄、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月经先期,色淡,量少,有血块,舌淡紫伴有齿痕,或有斑点,脉涩无力。治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常用六君子汤化裁,善用大量益气健脾之品,顾护“后天之本”,使生气有源,为“虚则补之”之体现;脾气健运则气行湿化,以杜生痰之源;陈皮、半夏可燥湿化痰,所谓“气顺而痰消”,以化已生之痰;辅以干姜,温养脾胃,防止病进;同时,配伍益母草、丹参等药物调和冲任。丹参,除取之活血化瘀的作用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提取物是一种缓和的雌激素样药物,有抗雄激素、抗细菌和抗炎,以及免疫调节的作用[7]。
2.4 阳虚致瘀血停:患者素体阳虚,或由气虚发展而成,或过服寒凉之品,使其温养、推动等作用减退,导致瘀血的形成。《广嗣纪要》云:“女子以阴用事,从乎水而主静,静则众阴集。”主要表现为:痤疮色暗淡、经久不愈、根脚散漫、痘印不易消退、面色?白、怕冷、口淡不渴、经前腰膝酸软,月经后期,色淡红,量少,痛经,舌淡胖,或有瘀斑,苔白腻,脉沉涩。治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瘀,方选当归四逆汤加味,在用药方面重在附子与干姜的配伍,正如《本草求真》所云:“附子无干姜不热”;当归、白芍补血养血,益阴和营;桂枝通阳气,畅血行,通经脉;当归配桂枝辛甘化阳,使血脉温通畅行,阳气得充;桂枝与白芍相配,酸甘化阴,调和营卫,又内疏厥阴,以达阴阳调和之功;通草、细辛合用温中有降,可防辛温鼓动阳气太过而妄动;韩教授常加肉桂5g,意在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有温运阳气以鼓舞气血生长之效,使瘀血得化,加速粉刺的消散;腰膝酸软多加巴戟天10g,以温补肾阳,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2.5 痰瘀互结型:此型多见于脓疱型、囊肿型痤疮患者,多伴有疼痛、瘢痕、色素沉着、毛孔粗大,月经来潮时小腹刺痛明显,月经色深红,有血块,舌紫暗或有斑点,苔腻,脉弦涩。治以化痰祛瘀,软坚散结,方药多选桃红四物汤加软坚五味,有研究显示桃红四物汤具有滋补血虚、活血祛斑、抗氧化、调节内分泌紊乱等诸多功效[8],桃红四物汤中的川芎[9]具有抗维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能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及营养状况,可延缓皮肤的衰老,保持皮肤的光洁,舒展皱纹,对减轻色素沉着有很好的作用。当归[10]对酪氨酸酶活性有较强抑制作用,可以有效抑制黑色素的生成,达到美白、祛斑、消除痘印的目的。韩教授言此期重在软坚散结,活血化瘀,辅以调经之品,常配合软坚五味,即:连翘、夏枯草、皂角刺、浙贝母、生牡蛎,均为清热、软坚、散结之品;配合陈皮、半夏可燥湿化痰,更加白芷洁肤兼以引经,活血排脓,生肌止痛,对于脓疱的破溃、消退及痘印的淡化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3 临证运用内外合治
经云:内病内治,外病外治,轻则外治,重则内外并重;内治外治,治无二理。在临证运用中,除口服汤药外,韩教授常配合口服痤疮灵丸(院内制剂),该药由黄芩、大黄、白花蛇舌草、生地黄、赤芍、牡丹皮、当归、益母草、红花、连翘、桔梗、桑白皮(密制)、白芷、甘草等十余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凉血,解毒通腑,活血散结的作用,临床疗效明显[11]。除内服药物外,还重视配合外用药物及中医特色疗法,标本兼治,内治其本,外治其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 消炎祛痘面膜(院内自制):主要针对面部以炎症为主的患者,选用大黄、白及、白芷、马齿苋、蒲公英、连翘等药物研细末。
3.2 活血消印面膜(院内自制):主要针对炎症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或以瘢痕为主的患者,选用白芷、白及、茯苓、僵蚕、珍珠粉、白附子、当归、三七粉等药物研细末。
3.3 背部拔罐:背部有皮损、非经期的患者则选用玻璃罐沿膀胱经俞穴拔罐。
3.4 火针:针对结节及囊肿等重度痤疮患者,针尖刺入痤疮中心及周围。
4 典型病例
王某某,女,25岁,职员,因痤疮反复2年余,于2018年3月15日求治。患者自述2年前因家庭矛盾郁郁寡欢出现面部密集的小丘疹,色暗红,经过中西医治疗后,未见明显缓解。面诊:面色黧黑,粉刺色红化脓,疼痛,时有瘙痒,经前情志不畅,心烦易怒,乳房胀痛,月经推迟,量偏少,色暗夹有血块,痛经,胃胀不适,食纳差,小便正常,大便溏稀,多梦易醒,舌暗紫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涩。中医诊断:粉刺,辨证属冲任失调型,治宜疏肝理气,调和冲任,处方:当归、柴胡、生地、丹皮、栀子、益母草、香附各10g,白芍、白术、茯苓各15g,墨旱莲、女贞子各20g,合欢皮、酸枣仁、夜交藤各30g,甘草6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兼口服痤疮灵丸,5g/次,2次/d,配合中药消炎面膜2次/周+背俞穴拔罐。2018年3月29日二诊:面部痤疮基本得以控制,经前综合征改善,食欲不佳:前方去丹皮、栀子,加生山楂15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兼口服痤疮灵丸配合中药消炎面膜和背俞穴拔罐治疗。2018年4月12日三诊,面部无新发粉刺,仅留有暗红色素沉着,月经按时来潮,血块减少,睡眠正常:前方去合欢皮、酸枣仁、夜交藤,加玫瑰花、月季花、凌霄花、菊花、红花各10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配合活血消印面膜治疗。2018年4月26日四诊:面部痤疮痘印已消退80%,遂停服中药汤剂,仅口服祛斑玉容丸(院内制剂),6g/次,2次/d,巩固治疗消除痘印。自服药结束后半年进行电话随访,期间痤疮未有复发。 5 讨论
女性痤疮患者体质特殊,常因工作压力大,房劳、经、产等损伤致肝肾亏虚,阴液不足,水不涵木,致冲任失调,肝火上炎,灼液为痰,上蒸颜面,同时肝失疏泄,肝易乘脾,脾失运化,易致瘀血痰湿内生,病程迁延,久病导致阳气皆虚,在瘀、痰、虚等共同作用下,发于颜面而导致痤疮发生。临床中痤疮同时伴随妇科冲任不调的月经病症状,会加重痤疮复发的可能性,或加重痤疮的症状。女性患者的冲任是否调畅与肝肾二脏关系密切,两者功能失调则瘀血内生及冲任失调。气虚、气滞、血热等均可导致瘀血产生。瘀血容易阻碍机体的正常功能,又可致痰、湿等诸邪内生,影响气机运行,致使肝失调畅,久病及肾,共同引发冲任失调。故在临床诊疗中瘀血及冲任失调均可引发颜面疾病,临床治疗应当注重消散瘀血、调畅冲任,瘀血消散可祛除痤疮发作的病因,又能调节冲任,治病求本。韩教授认为活血化瘀的方法是治疗痤疮患者的重要方法,当患者存在冲任失调时又当注意恢复冲任调畅。但活血化瘀的药物不宜久服,以防伤阴耗气。应用活血药时,要分清轻重缓急,轻者可用丹参、凌霄花等即可;稍重则用桃仁、红花之属;重则加三棱、莪术之类;甚则选用穿山甲、水蛭等药物。调和冲任的同时还要结合血热、气滞、气虚、阳虚、夹痰之异,配用相应药物,并注意平素有无出血现象,有无禁忌等,只要详辨细查,用在恰到好处则收桴鼓之效。同时,在临床工作中,还要注意调整阴阳平衡,以免久治不愈。治疗时应将内外治法相结合,方可达到较为满意的疗效。韩教授强调“疾病三分治七分养”,所以忌口和护理保养不当非常容易导致痤疮后遗皮损[12]或使治疗前功尽弃。因而,在治疗痤疮的同时应当特别注意饮食清淡与日常护理。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76.
[2]王政洁.常痤疮中医体质学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4,34(5):
979-981.
[3]曹宇.運用调周法治疗女性痤疮[C].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赵炳南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2009.
[4]清·张璐.张氏医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98.
[5]薛磊.痤疮从瘀论治[J].河南中医,2010,30(7):718-719.
[6]潘立文,王晓明,杨先振.从血分论治痤疮的思考与体会[J].中医学报,2018,33(11):2145-2150.
[7]高瑞霞.中医辨证治疗寻常性痤疮50例[J].时珍国医国药,2007,
8(9):23.
[8]冯薇,王长华.中医辨证治疗伴月经不调黄褐斑38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2):195-196.
[9]徐宜厚,王保方,张赛英.皮肤病中医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46.
[10]王建华,雷帆,崔景荣.20种中药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0,35(4):232-234.
[11]闫小宁,韩世荣.痤疮灵治疗痤疮100例疗效小结[C].贵阳:全国中医美容学术年会暨贵州省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激光医学分会学术年会,2011.
[12]李巧玲,薛丽,李利.痤疮后遗皮损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8,27(10):24-26.
[收稿日期]2019-01-06
本文引用格式:蔡宛灵,闫小宁,杨雪圆.韩世荣从瘀论治、调和冲任治疗寻常性痤疮经验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9,28(9):152-1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0037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