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胃穿孔患者的优劣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胃穿孔患者的优劣。方法 90例胃穿孔患者,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开腹手术组与腹腔镜微创手术组, 各45例。开腹手术组采取开腹手术治疗, 腹腔镜微创手术组则采取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使用冲洗液总量;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监测值、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腹腔镜微创手术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开腹手术组的77.7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监测值、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腹腔镜微创手术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监测值、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79±0.24)mg/L、(6.61±1.21)×109/L、(96.67±2.21)分, 均優于开腹手术组的(10.21±0.34)mg/L、(9.63±1.78)×109/L、(84.45±2.20)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微创手术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使用冲洗液总量分别为(80.21±1.89)min、(24.62±2.61)h、(6.69±0.67)d、(727.63±21.78)ml, 均优于开腹手术组的(87.75±4.62)min、(34.83±6.21)h、(8.74±2.63)d、(1422.83±253.27)m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微创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4.44%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的22.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的疗效好, 可减少术中冲洗液使用量, 加速术后恢复和控制机体炎症, 改善生活质量, 减少肠粘连、切口感染等的发生。
【关键词】 腹腔镜微创手术;开腹手术;胃穿孔;优劣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4.020
胃穿孔是临床的常见疾病, 作为最常见的胃部疡病, 胃溃疡可引起许多并发症, 其中胃穿孔是胃溃疡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 2]。对于胃穿孔的治疗, 如果穿孔小, 并且腹部感染不严重, 可采用保守治疗。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 通常使用手术治疗。然而, 传统的开放手术对患者造成很大的伤害, 并且术后有许多并发症, 且患者术后恢复缓慢。因此, 在确诊后需要给予有效的手术治疗, 而手术方式的选择可影响胃穿孔患者的预后[3], 本研究收集本院2017年1月~2019年3月90例胃穿孔患者,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开腹手术组与腹腔镜微创手术组, 开腹手术组采取开腹手术治疗, 腹腔镜微创手术组则采取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分析了腹腔镜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胃穿孔患者的优劣,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90例胃穿孔患者,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开腹手术组与腹腔镜微创手术组, 各45例。腹腔镜微创手术组, 男29例, 女16例;年龄24~72岁, 平均年龄(42.21±9.93)岁;胃部慢性疾病病程3个月~3.5年, 平均病程(1.81±0.57)年;合并胃溃疡34例, 合并其他胃部疾病11例;胃穿孔发病到确诊时间 2~12 h, 平均胃穿孔发病到确诊时间(8.77±3.56)h。开腹手术组, 男30例, 女15例;年龄25~73岁, 平均年龄(42.68±10.11)岁;胃部慢性疾病病程3个月~3.9年, 平均病程(1.84±0.69)年;合并胃溃疡33例, 合并其他胃部疾病12例;胃穿孔发病到确诊时间 2~12 h, 平均胃穿孔发病到确诊时间(8.72±3.57)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给予胃肠减压和禁食禁水, 常规进行补液、消炎和抑酸等处理, 术前0.5 h给予0.5 mg阿托品以及0.1 g苯巴比妥钠肌内注射。开腹手术组采取开腹手术治疗, 全身麻醉(全麻), 患者保持仰卧位, 在上腹正中做切口, 逐层开腹, 直至胃部暴露, 探查穿孔部位, 用少量穿孔边缘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情。穿孔胃壁用七号丝线实施全层间断缝合, 将穿孔关闭, 并用大网膜覆盖穿孔部位和结扎固定。腹腔给予生理盐水冲洗并进行引流管引流, 关闭腹腔。腹腔镜微创手术组采取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全麻, 头高脚低, 仰卧, 穿刺脐部上缘10 mm套管建立气腹, 给予腹腔镜置入探查穿孔部位, 主要操作孔在左侧腋前线肋缘下10 mm套管孔, 并将左侧锁骨中线和脐部平行的部位做5 mm套管作为辅助操作孔, 用少量穿孔边缘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情。穿孔胃壁用七号丝线实施全层间断缝合, 将穿孔关闭, 并用大网膜覆盖穿孔部位和结扎固定。腹腔给予生理盐水冲洗并进行引流管引流, 撤除操作器械之后实施一针缝合。两组术后均继续给予胃肠减压和禁食禁水, 常规进行补液、消炎和抑酸等处理。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疗效;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使用冲洗液总量;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监测值、生活质量评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并发症(肠粘连、切口感染等)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胃痛等症状消失,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监测值、生活质量水平恢复正常, 影像学显示正常;有效:胃痛等症状改善,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监测值、生活质量水平有所改善, 影像学检查显示病情改善;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疗效比较 腹腔镜微创手术组显效42例, 有效3例, 无效0例, 总有效率为100.00%;开腹手术组显效14例, 有效21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77.78%。腹腔镜微创手术组总有效率高于开腹手术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监测值、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 腹腔镜微创手术组的C反应蛋白监测值、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6.68±2.01)mg/L、(12.47±2.21)×109/L、(52.41±2.21)分, 开腹手术组的C反应蛋白监测值、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6.21±2.21)mg/L、(12.34±2.23)×109/L、(52.49±2.04)分;治疗后, 腹腔镜微创手术组的C反应蛋白监测值、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79±0.24)mg/L、(6.61±1.21)×109/L、(96.67±2.21)分, 开腹手术组的C反应蛋白监测值、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0.21±0.34)mg/L、(9.63±1.78)×109/L、(84.45±2.20)分。治疗前, 两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监测值、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腹腔镜微创手术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监测值、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开腹手术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使用冲洗液总量比较 腹腔镜微创手术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使用冲洗液总量分别为(80.21±1.89)min、(24.62±2.61)h、(6.69±0.67)d、(727.63±21.78)ml, 开腹手术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使用冲洗液总量分别为(87.75±4.62)min、(34.83±6.21)h、(8.74±2.63)d、(1422.83±253.27)ml。腹腔镜微创手术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使用冲洗液总量均优于开腹手术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腹腔镜微创手术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 肠粘连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开腹手术组发生切口感染6例, 肠粘连4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
腹腔镜微创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作为普外科的常见疾病, 胃穿孔患者比较常见, 急性胃穿孔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5]。急性胃穿孔是由于胃腹腔的各种原因引起的, 胃内容物流入腹腔导致腹膜炎, 引起剧烈疼痛[6]。一旦确诊为急性胃穿孔, 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如果手术时间窗>24 h, 则并发症或死亡的几率显著增加。手术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首选方法。开腹修复是治疗胃溃疡穿孔的传统方法, 但存在诊断容易、创伤大、并发症多、切口容易感染、术后恢复慢等缺点[7, 8]。且开腹手术术中大量失血, 术后并发症风险高, 胃穿孔患者术后疼痛强烈, 住院时间长。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 微创手术的出现使传统开腹手术的许多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 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实施操作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急性胃穿孔治疗的首选[9, 10], 腹腔镜手术可以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这与避免腹部器官的暴露和牵引密切相关, 更安全, 更可靠, 但相应也提高了器材的费用。
本研究中, 开腹手术组采取开腹手术治疗, 腹腔镜微创手术组采取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结果显示, 腹腔镜微创手术组总有效率高于开腹手术组, 差异具有統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监测值、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腹腔镜微创手术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监测值、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开腹手术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微创手术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使用冲洗液总量均优于开腹手术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微创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结果可见, 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的疗效理想, 且并发症和创伤更轻, 对患者的应激损伤小, 更有利于患者机体的恢复和更好改善其术后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 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的疗效好, 可减少术中冲洗液使用量, 加速术后恢复和控制机体炎症, 改善生活质量, 减少肠粘连、切口感染等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海明.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穿孔的疗效对比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9):114-115.
[2] 丰小平. 胃穿孔治疗中应用开放性修补术与腹腔镜微创手术对其胃肠动力的临床影响分析.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 6(8):157-158.
[3] 蔡斌, 马全仓. 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的效果及对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 4(4):51-53.
[4] 田江平. 采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胃穿孔的效果对比. 当代医药论丛, 2019, 17(3):108-109.
[5] 薄祥坤. 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的临床效果观察. 名医, 2019(1):58.
[6] 苏威强, 王银中, 刘晓. 对比分析腹腔镜微创手术与开放性修补术治疗胃穿孔对胃肠动力的影响.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8, 28(6):41-43.
[7] 魏海. 腹腔镜修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胃穿孔的临床效果比较. 中国民康医学, 2019, 31(2):47-48.
[8] 向可, 何锋, 郑露. 腹腔镜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胃穿孔患者的优劣对比. 基层医学论坛, 2019, 23(5):632-633.
[9] 武军, 陈志军, 倪武.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穿孔的临床效果对照研究. 中外医疗, 2018, 37(35):52-53, 89.
[10] 倪红卫. 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的疗效及对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 系统医学, 2018, 3(20):75-76, 79.
[收稿日期:2019-07-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663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