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医学论文  > 
  • 缺糖基转铁蛋白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在酒精性肝病中的临床应用

缺糖基转铁蛋白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在酒精性肝病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探讨缺糖基转铁蛋白(CDT)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在酒精性肝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作为酒精组,60例非酒精性肝病患者作为非酒精组;并选择同期6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检者治疗前或体检当天的空腹静脉血,以及酒精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空腹静脉血,分别检测CDT、m-aST水平。比较三组患者血清缺糖基转铁蛋白百分比(%CDT)与m-aST水平;分析酒精性肝病患者CDT与m-aST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不同类型酒精性肝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DT与m-aST水平。结果酒精组患者的%CDT与m-aST水平均明显高于非酒精组、对照组,非酒精组患者的%CDT与m-aS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T检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808,敏感性为81.67%,特异性为83.33%;m-aST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4,敏感性为91.67%,特异性为63.33%;CDT与m-aST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5,敏感性为93.33%,特异性为76.67%。治疗后,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CDT与m-aS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T及m-aST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斷酒精性肝病的敏感性,且对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缺糖基转铁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酒精性肝病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5.088
  肝脏是人体内进行生物转化的重要场所,大量饮酒可侵袭和刺激肝脏导致肝功能损伤,长期酗酒可导致酒精中毒性肝脏疾病为提高酒精性肝病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性,本研究通过检测不同人群的CDT、m-aST的水平,探索二者在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规律,研究其对酒精性肝病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6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作为酒精组,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9.24±6.72)岁;所患疾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21例,酒精性肝炎24例,酒精性肝硬化15例;平均饮酒时间(26.74±9.41)年,患者的诊断均符合《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1月修订);患者排除嗜肝病毒现,症感染以及药物、中毒性肝损伤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选择同期60例乙型肝炎病毒所致肝损伤患者作为非酒精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8.96+6.56)岁;所患疾病包括脂肪肝20例,肝炎23例,肝硬化17例;所有患者均不嗜酒,无长期饮酒史。另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60例健康成年男性作为对照组,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9.13+6.61)岁;受检者无肝病史、不长期饮酒,无嗜酒者,肝、肾、心等检查正常。三组研究对象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和运送采集所有受检者治疗前或体检当天的空腹静脉血5ml,酒精组患者于治疗4周后再次抽取血液标本,静置30min,设置离心速度4000r/min离心15min,分离血清,-20C保存备用。
  1.2.2仪器和试剂CDT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检测仪器为BNProspec特定蛋白分析仪(德国西门子公司),试剂及质量控制均按照操作标准进行操作,根据检测结果仪器自动计算%CDT。m-aST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仪,器采用ADVIA2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德国西门子公司),所有操作过程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3]。
  1.3观察指标比较三组血清%CDT与m-aST水平;分析酒精性肝病患者CDT与m-aST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不同类型酒精性肝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DT与m-aST水平。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敏感性和特异性采用ROC曲线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患者血清%CDT与m-aST水平比较酒精组患者的%CDT与m-aST水平均明显高于非酒精组、对照组,非酒精组患者的%CDT与m-aS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酒精性肝病患者CDT与m-aST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CDT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8,敏感性为81.67%,特异性为83.33%;m-aST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4,敏感性为91.67%,特异性为63.33%;CDT与m-aST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5,敏感性为93.33%,特异性为76.67%。见表2。
  2.3不同类型酒精性肝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DT与m-aST水平比较治疗后,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CDT与m-aS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酒精性肝病是西方国家肝硬化的主要病因,而在我国也是导致终末期肝病的重要病因,仅次于病毒性肝病。肝脏是酒精代谢的重要器官,乙醇进入肝细胞后经过脱氢酶、过氧化氢体分解酶及肝微粒体乙醇氧化酶等共同作用后,产生对肝细胞具有毒性作用的乙醛和乙酸盐等代谢物,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肝细胞纤维化变性坏死,甚至肝功能衰竭[2]。酒精性肝病是由于患者长期饮酒所致,早期阶段并无明显临床症状,如不及时戒酒则可发展成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或肝硬化,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当前对于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患者饮酒史、实验室检测项目和影像学指标,传统实验室检测指标包括γ-谷氨酰转肽酶(G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虽然对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缺乏特异性,假阳性率较高[3]。   近年来,有大量研究者对血清CDT、m-aST在酒精性肝病诊断中的价值进行研究。邓荣春等[4]研究指出CDT诊断酒精性肝病的的敏感度为0.933,特异度为0.867;杨亮[5]研究发现酒精性肝病患者m-aST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6.72%。这些研究成果都表明血清CDT、m-aST在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比GGT、ALT、AST等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CDT是一种运输铁的糖蛋白,是转铁蛋白的异构体,由一条多肽链和两条多糖类链组成[6,7]。CDT相较于正常的转铁蛋白缺少糖结构,这主要是由于长期酗酒者往往会出现慢性酒精中毒,肝细胞中毒后可导致转铁蛋白糖基化,丢失某些糖基末端链,即在肝细胞内合成CDT。本研究结果表明,酒精组患者的%CDT与m-aST水平均明显高于非酒精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主要是由于酒精性肝病患者长期饮酒导致肝细胞内高尔基复合体形态变,降低了糖基转移酶的活性,但是酒精增加了肝脏唾液酸酶的活性,导致唾液酸残基丢失,血清CDT浓度上升。m-aST是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两种同工酶之一,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血液中水平极低。酒精性肝病患者,肝细胞大量坏死,肝细胞线粒体膜受损,导致其通透性增大,m-aST容易通过细胞膜释放进入血液中,从而使血清中的m-aST水平升高,因此通过观察m-aST水平可判断线粒体膜的损伤情况。本研究结果表明,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m-aST水平明显高于非酒精性肝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血清CDT、m-aST水平与乙醇的毒性作用均有密切关系,提示血清CDT、m-aST均可作为酒精性肝病早期诊断的良好指标。实验室检测指标血清CDT、m-aST联合检测可提早预测酒精性肝病的肝功能损伤程度,临床医生再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可更好的为患者做出诊断。另外,CDT、m-aST的的半衰期较短,其中CDT的半衰期在14d.左右,临床经过系统的治疗后,酒精性肝病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后,肝细胞坏死减少,CDT、m-aST水平均迅速下降。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CDT与m-aS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CDT及m-aST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酒精性肝病的敏感性,对酒精性肝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才让,张辉,王永芹,等.肝脏传统实验室指标和二唾液酸联合检测对酒精性肝病的临床价值研究.青海医药杂志,2016,46(7):7.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脂肪性肝病专家委员会.酒精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年更新版).现代医药卫生,2018,34(6):964.
  [3]施培瑶,付小义,陈丕绩.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水平及临床价值.临床医学工程,2013,20(5):568.
  [4]邓荣春,屈新辉,陈会,等.糖缺失转铁蛋白对酒精性肝病的诊断价值.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5):23-24,46.
  [5]楊亮.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在酒精性肝病中的应用价值.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8):2576-2577.
  [6]高广甫,张淑凤,王长武,等.206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33(9):1768.
  [7]刘国涛,朱玉翠,张涛,等.酒精性肝病研究进展.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7,25(15):1388.
  [收稿日期:2019-11-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747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