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期预测效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预测在产前检查的重要性,印证孕期保健及在孕期预测的重要性。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7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预测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干预, 对减少或避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改善母婴结局至关重要。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预测;孕期;母婴结局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特有的疾病,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主要病理生理变化全身小动脉痉挛,其临床有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一般孕20周以后开始出现,由轻向重发展,程度严重可直接威胁母婴的生命安全。如能根据血液动力学改变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即产前检查时预测,及时给予生活指导或治疗,将能减少或避免对母婴的危害。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选择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我院产前检查的孕妇,孕期从20周―32周,均是孕前无高血压、心、肝、肾等合并症的孕妇,共预测1560例,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阳性176例。
  1.2方法
  1.2.1仪器使用 利用SD-Ⅱ型妊高征预测分析系统,(昆明三稻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嘱受测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四肢肌肉放松,休息5分钟然后进行测试,输入一般数据如身高、体重、血压和孕周,将传感器放置在孕妇左手桡动脉脉搏最明显处,观察脉搏波的变化,直到波形稳定为止点击监护按钮即可。
  1.2.2观察内容及指数
  共有10项: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脉搏、血管阻力、心排指数、妊高征指数、血液粘度、肥胖指及平均滞留时间。
  1.2.3预测阳性标准
  上述标准中如妊高征指数>0.6,伴随其它9项中有4项或4项以上大于正常时,可预测为阳性。
  1.2.4干预措施
  对第一次预测阳性的孕妇给予饮食方面生活指导,2周后复查,检测仍阳性者,门诊给予药物治疗10-14天,然后复查仍阳性,严密观察,动员住院治疗。
  2结果
  2.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预测阳性176例,均给予饮食方面生活指导:即取左侧卧位、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避免精神紧张,合理低盐饮食,并补充大量的钙、铁、锌等微量元素,2周后复查,有142例转为阴性,有效率80.68%。
  2.2预测仍为阳性34例孕妇,在给予饮食方面生活指导同时,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每天40-50mg, 分1-2次口服,钙1.5-2 g, 维生素C0.1 g, 每天3次, 维生素E0.1g, 每天3次, 硫酸舒喘灵2-4mg, 每天3次, 2周后复查,有23例转为阴性. 有效率67.65%。
  2.3仍有11例阳性患者, 大多数各项指标都有所下降,5例已近孕37周, 结合化验尿检查无明显异常, 定期观察及定期产检, 最终母婴平安。有6例住院扩容治疗7-10天, 3例好转出院, 足月妊娠分娩, 母婴平安。有3例(2例是肥胖孕妇、1例为高龄初产妇)合并有水肿、蛋白尿,继续住院观察,分别于孕36、37周行剖宫产术,最终母婴平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预测阳性176例,已分娩150例,无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发生,150例母婴均平安。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不明,因而不能完全预防其发病,但其最基本的病理变化为全身小动脉痉挛,使外周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减少,导致子宫―胎盘血流量减少,肾脏重要器官缺血缺氧,继而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即血液变化早于血压变化,由此可见,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胎盘缺血缺氧变化已经存在,当临床症状出现时,肾和胎盘的功能性改变已转变为器官性病变,对孕妇及胎儿造成危害,错过了早期治疗机会,因此,早期识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亚临床阶段,一直是产科医学研究和追求的目标。我院采用SD-Ⅱ型妊高征预测分析系统,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预测, 筛查高危人群,提早干预,是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键。同时对预测阳性患者,采用科学干预措施,及时给予饮食方面生活指导,左侧卧位、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补充足量的钙,给予适当药物治疗,降低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发生率,有效控制了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发生。另外,该系统检测重复性好,预测阳性符合率高,易操作,无危险性,各种参数可以动态观察,受检者无痛苦,经济方便,既提高了围产保健质量,又增加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减少母婴的危害真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龚衍 ,杜桡红, 赵榇 ,李胜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产前检查的相关性调查.中国妇幼卫生,2011,2:55-58.
  [2]蔡凤峨, 万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J].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612-614.
  [3]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7-98.
  [4]秦筱,余艳红.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流行病学调查[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3):2697-26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683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