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腹部手术后胃瘫 26例临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 腹部手术;胃瘫;治疗
   术后胃瘫综合征( 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 ) 是指继发性非机械性梗阻,是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所致以胃排空延迟障碍的综合症,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PGS 多见于上腹部手术, 尤其是胃和胰腺手术后,在中下腹部手术中较少见[1],近几年来胃瘫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其持续时间较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了解本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有助于为患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减轻患者痛苦。故及时确诊与治疗胃瘫综合征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通过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腹部术后26例胃瘫进行综合性非手术方法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腹部术后26例胃瘫,其中男性 16例,女性10例,年龄 34-83岁,平均年龄56.5岁,原发病为胃十二指肠溃疡7例( 毕 I 式胃肠吻合术3例,毕Ⅱ式胃肠吻合术4例),原发性胃癌(胰腺假性囊肿)10例(内引流术8例,外引流术2例) ,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3 例,胆肠吻合术3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切除术后 2 例,结肠癌根术后1 例。术后 3-4d正常排气而停止胃肠减压后出现症状6例,术后 5-7d进流质饮食出现症状5例, 术后 6-7d进半流质饮食出现症状15例。均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大量胃内容物,部分含胆汁,呕吐后症状暂时缓解;无明显腹痛,电解质检查基本正常。均行 X线钡餐或碘剂造影检查,发现胃扩张,有大量胃液残留,胃无蠕动和蠕动减弱,造影剂长时间滞留于胃内,或仅少量排入远端。查上腹部饱满,轻度压痛,可闻及振水音,肠鸣音减弱。
  1.2 治疗及结果 本组患者均以非手术治疗治愈。分别采取不同方法及综合方式进行治疗,其中8例给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高渗盐水或温盐水洗胃以保护胃黏膜及全胃肠外营养(TPN)等一般治疗;10例先给予一般治疗无效后再给予胃复安、多潘立酮、红霉素、西沙必利或其它药物治疗;3例直接给予促胃动力药物治疗;5例采用中药治疗;其中2例患者在上述治疗同时采用了针灸、理疗等一些辅助性治疗,3例经胃镜检查及经胃镜置肠内营养管(过幽门置入十二指肠内或以远)。其中治疗时间最短3d,最长为35d,平均治疗时间为16.8d。
  2 讨论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PGS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是多种因素诱发,目前认为:( 1 )精神因素:患者对手术的恐惧以及对疾病的担忧,尤其是肿瘤患者。( 2 ) 细胞分子因素:① Cajal间质细胞作为起搏细胞和神经对肌肉的中介,起着调控胃肠道动力的作用。在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中,发现该细胞数量减少和结构萎缩,信号转导功能下降。②手术操作引起肠黏膜通透性增加,导致内源性细菌毒素进入肠壁,与炎症因子协同作用。研究发现,术后肠道内巨噬细胞内环氧化酶-2 (COX-2)的mRNA和蛋白水平增加,从而使腹腔内和血液循环中的前列腺素水平增加,后者会抑制离体的空肠环形肌的收缩,但该现象可被选择性5-羟色胺( 5-H T )抑制剂所缓解。( 3 )胃解剖结构改变,消化道重建,使胃排空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连续统一性丧失;迷走神经损伤,近端胃的容受性舒张功能丧失,远端胃研磨食物的蠕动性收缩减弱;吻合口炎症水肿均可引起胃的蠕动减弱或丧失。(4)术后腹腔感染,胰周、肠间渗液易导致胃张力减退,运动减弱。(5)饮食改变,残胃短期内难以适应。(6)全身因素:如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7)高龄因素。
  2.2 胃瘫综合征表现及诊断标准 胃瘫主要表现为腹胀和呕吐,以老年人和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居多,一般在术后数日当停止胃肠减压进流质饮食或由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后,患者出现腹部胀痛、呕吐或恶心,呕吐物为食物及含有或不含有胆汁的液体。诊断标准可参照国内秦新裕等提出的胃瘫诊断标准:(1)经1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流出道机械性梗阻;(2)胃引流量 >800ml/d,且持续 >10d;(3)无明显水、电解质、酸碱失衡;(4)无引起胃瘫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5)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史。
  2.3 治疗 本病是功能性疾病,目前虽对胃瘫发生机制仍不明确,但保守治疗却已达成共识。一旦确诊,应采用综合性非手术治疗。(1)首先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消除患者紧张不安、害怕恐惧的心理。并耐心做好治疗的解释工作,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2)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禁食水,高渗盐水或温盐水洗胃,以减轻胃黏膜和吻合口水肿,促进胃张力和蠕动的恢复。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警惕低钾血症,加强静脉营养支持疗法,给予 TPN补充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电解质,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持细胞功能,也可促使胃壁平滑肌功能的恢复。在胃瘫症状出现的早期,TPN和EN在营养支持方面非常重要。另外,可少量反复输新鲜全血和血浆以及人血白蛋白支持治疗。(3)促胃动力药物的应用:多巴胺受体阻断剂( 甲氧氯普胺和多潘立酮)、呱啶苯酰胺衍生物( 西沙比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红霉素及其衍生物) 能发挥胃动素样作用,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胃排空。患者出现PGS后,不要急于使用胃肠动力药物。因为此时水肿的胃黏膜需要休息,在经过禁食、胃肠减压、温盐水洗胃以及营养支持后,再子以促胃动力药,效果会更好。(4)中医治疗:本病属中医"胃痞满"范畴,多因脾胃素虚,脾失健运,脾胃气伤,邪气内陷,升降失常所致。常用方剂:复方大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胃管注入给药,亦或保留灌肠。针刺足三里、合谷等穴位可促进胃肠动力。中西医结合方法可充分发挥西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及中医辨证施治、标本兼治的优点,并使各种促胃动力作用相互协同,相互促进,可提高术后胃瘫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肖隆斌,昊文辉,许峰峰,等.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疗[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5,14 (10) :794-7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6142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