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研究进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晓良 姚丽萍 郭栋
摘要: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简单易行、疗效确切、经济实惠、安全、不良反应小的优点,笔者收集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资料,从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存在的问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涌泉穴;中药外敷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12)05―0031―02
原发性高血压属中医“头痛”“眩晕”等范畴,《素问・生气通天论》载:“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血菀于上,使人薄厥。”从中医学角度来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是由于气滞、血瘀、痰浊内阻而影响脉络的运行通畅,从而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紊乱。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起点,中医认为该穴可治疗头痛、头昏、失眠、目眩、昏厥等。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刺激该穴能调节自主神经和内分泌功能,促进血循环,改善睡眠,消除疲劳,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医有“上病取下,百病治足”之说,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指出“外治之法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以异者,源耳,而法则神奇变幻”。
1 作用机制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通过刺激涌泉穴可有以下作用:(1)通经活络、调整阴阳:独特的给药途径使失去平衡的脏腑阴阳重新调整,全面改善人体功能,恢复机体的代谢平衡和系统活力。(2)改善循环、促进代谢: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肾主纳气调节全身气机,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刺激涌泉穴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毛细血管携氧量、优化全身组织的营养状况、加强机体新陈代谢、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穴位外敷可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负荷、提高心输出量、改善心脏功能,并且对患者的低流量一高阻力的血流紊乱状态具有调整和治疗作用。有研究表明穴位外敷通过降低微小动脉的外周阻力来达到降压的作用,但不能排除大中动脉顺应性增加的可能性。
2 临床应用
王伟等在西药降压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外敷于一侧涌泉穴,再以胶布固定,2d后换敷另一侧,连用2周,有效率为75.67%。李明等用蓖麻仁30g、吴茱萸20g、附子20g研细末,加生姜150g共捣烂如泥,再加冰片10g和匀,调成膏状。每晚用上述膏药贴双侧涌泉穴,7d为1个疗程,连用3~4个疗程。敷药期间停用一切降压药,若血压波动辨证治疗。治疗50例,3~5d见效32例,6~8d见效18例。患者头痛、眼花、头胀等症状消失,血压逐渐下降。郑希林等用马钱干12g(去壳取仁)、白丑2g、黑丑2g、鸡苦胆12g配成药膏,用药前将脚依次用温水、淡温盐水洗净,擦干,取配好的药膏敷于涌泉穴,用纱布包敷,胶布固定,静卧10-15h,隔日1次,4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禁烟、酒、房事,停服降压药物。30例患者经治疗1个疗程后,血压均较治疗前降低。黄小平等用五子散50g微火炒热后用单层纱布裹好,以双侧涌泉穴为中心外敷,每晚1次,于睡前30min开始,每次30min,2周为1个疗程,30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任贵贤等用桃仁、杏仁、夏枯草、水蛭、胡椒等份研细末加蛋清调糊敷于涌泉穴,取得良好的疗效。时彦等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将栀子6g、桃仁12g、杏仁12g共研为粉状,每次取1/3用甘油与水调为糊状,睡前先用热水泡足后擦干,将药糊制成约2cm×2cm大小的药饼敷于双侧涌泉穴,上盖一等大的塑料纸并用胶布固定,每晚1次,6次为1个疗程,并辅以穴位隔药按摩2~3次/d。经治疗2周后有效率达90,63%。王金霞等采用牛膝50g、吴茱萸30g、丹参50g、冰片15g研细末,用陈醋调和,取适量贴于涌泉穴,3d1贴,10贴为1个疗程,有效率为94.7%。
涌泉穴外敷是经络调节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其产生降压效果的关键在于激发经络功能,调节失衡的人体阴阳,从而改善心血管功能,保护靶器官。中药可整体调节机体紊乱状态,降压效果明显,但是中药外敷制剂的制作还较简单,吸收差,应结合现代医学的透皮给药系统和制作工艺来进一步提高中药外敷的疗效。总之,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简单易行、疗效确切、经济实惠、安全、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6147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