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双方是教学过程中的平等主体,教学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语文教师要实现课程目标,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新课程的理念下从知识灌输者转变成学生知识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从课堂主宰者、“独奏者”转变成平等的交流者、互动的合作者和“伴奏者”,从课程被动执行者转变成课程的主动开发者和创新者。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师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8-0138-01
  
  在传统的角色定位中,教师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是绝对的权威。它既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最终评判者。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和学生成了教学过程中的平等主体,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间、生生间的互教互学,教师也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变成“平等中的首席”。
  师生关系从不平等变成平等,教师角色也必然相应发生转变。角色指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身份以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行为规范。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是否正确,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效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想要彻底解决“语文――今天该怎样教?”这一困惑许多教师的问题,必须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成功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从知识灌输者转变成学生知识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然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语文知识,教师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不能被淘汰,但却必须做一些适当改变。我国原有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是应试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目标是知识技能取向,课程内容繁、难、偏、旧,且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课程实施也十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虽说“知识就是力量”,但力量有积极、消极之分,并非所有力量都是积极的;还有大小之分,有的知识力量就不大。因此,教师要切实促进学生发展,必须教给他们最有用、力量最大的知识,如程序性知识、主题性知识等。有人将教师的知识比喻成“一桶水”,强调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桶论”极易使人联想到灌输。事实证明,教师灌过不等于学生学过,更不等于学生已经学会、已经会学。新课程主张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因此,新课程各科课程标准都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厘定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实现,最终落实在学生身上。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教师要导学、导问、启思、启行,通过一系列手段使学生获得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二、从课堂主宰者、“独奏者”转变成平等的交流者、互动的合作者和“伴奏者”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的本质含义即为“教学生学。”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学生学习时,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先知先觉的架子,以平等合作的姿态参与进去,做一个“伴奏者”。在传统课堂上,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问什么,学生就答什么。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主宰着课堂,教学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表演。新课程强调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图改变课程实施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为此,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评价方法,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教师应多采用以讨论、探究――研讨为主的多向综合信息交流方式,把学生个体的自我思考、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与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反馈及时地加以沟通与联系,形成多层次、多通道、多方位的信息交流网络,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更为广泛,教师与学生合作完全可能。社会需要合作,教育也同样需要合作,语文教师尤其要善于通过合作使学生在交流中成长,在互动中前进。
  三、从课程被动执行者转变成课程的主动开发者和创新者
  传统课堂上的教师,表面上看是一个权威者、主宰者,其实不然,他也被领导、课程、大纲、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等限制和规定。许多时侯,教师都只是一名被动的指令执行者和程序操作者,他面向过去而非未来,面向人类的已知领域而非需要发现、创造和探索的领域。这样的教师当然称不上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也承担不起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充其量只是个“教书匠”、“教书先生”而已。教师在与学生交际时,应主动去理解、把握、设计和进行由他主持的教育教学活动,发现、选择和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和手段去影响学生。教师只有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自主创造者,才能面向学生发展的未来,创造学生的精神生命。新课程为语文教师的主动开发和创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和广阔的空间。与以往教学大纲规定得过多过细不同,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在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它虽然对实施过程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但对实现目标的过程和手段却不做硬性规定,留有很大的创造空间。只要能够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结果,教师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以前,教师只要教好教科书就行了;现在,教师不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教,他可以对教科书进行选择、增删,加工教材内容,开发校本课程等,事实上这就使教师成为课程的主动开发者和创造者。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教基[2002]17号
  2 倪文锦主编.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1264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