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新尝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复习阶段,有的老师十分注重习题,一上课就是习题,一节课下来从头到尾都是练习,学生练得累,老师评讲也累;有的老师别出心裁,用一部分时间测试,一部分时间讲评,美其名曰:“现炒现卖”,以考促学;有的老师很注重例题,一节课都在评点例题,讲得眉飞色舞,口干舌燥,学生在讲台下听得昏昏欲睡,然后布置很多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搞题海战术。
  复习课不等同于练习课。一节课,若学生练得太多,老师固然轻松,但由于学生无法形成知识系统,学生会觉得这样复习乱而无益,收获不大;若老师讲得太多,重视技巧,忽略基础,师生双方都会疲惫不堪。这样势必造成学生对复习感到厌烦,不但没有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还削弱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劲头。复习时,应对复习课的形式进行新的尝试,以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把课本比较分散的知识点串联成知识链,建立知识点系统框架,着重培养学生对旧有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与应用知识能力;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新方法解决旧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本人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串联旧知,形成系统。
  高中数学有五个必修模块,文科至少有三个选修模块,理科至少有四个选修模块。每一模块的学习各有侧重,但模块与模块之间也是有联系的,或是原有知识点的拓展,或是知识点专题的深化。在复习时,教师要把握好这些知识点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点系统,形成的系统框架以一些有趣的直观的图象构成,可使学生更加牢固地记忆与理解必须的概念、定理、公理、公式等。
  如在复习函数内容时,要把必修一与必修四相关内容联系起来。首先,为了调动气氛,我把数学比作一座知识森林,里面的每一个知识点就像一棵树,函数就是其中一棵“参天巨树”。随后,我在黑板上简单画成一个树的躯干,把函数置于其中。接着提示学生把函数的概念(内蕴和外延)、要素、各种基本初等函数类型及其相关性质等分别表示成“树”的根、须、茎、枝、叶等。学生被这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起好奇心,三个一组、五个一群,去“建构”这棵树。最后,我让各个小组总结,进行比较,完善“树”――函数各个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对树进行个人特色化。这样,从真正意义上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例题作“桥”,应用转化。
  如何把知识点应用到解题中去,转化为能力,这本身就是一道难题。因为是复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解题方法,所以要注意选取典型例题。在评点完例题后,改变题目条件、数据、问题等,以及引申出一些新的题型,或探究,或推理。以例题为“桥”,把学生从单纯的记忆知识此岸“送”到能应用知识的彼岸去。多让学生提问,尽量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点拨学生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重要的不是学生记住了多少解题方法,而是学生的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多大的提高。
  三、换位体验,讲解评价。
  适量的练习与评讲必不可少。在处理习题时,若学生做了练习不评讲,这样的练习没有效果;如果全部都评讲,讲评的速度快了,学生掌握不了,慢了,时间不够。所以,在评讲练习题时,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把大量的练习分门别类,针对教学大纲的重难点加以讲解。
  在评讲练习时,学生往往忙于理解和记录,课堂气氛通常比较压抑。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是这样处理的:在把习题分类后,对每一类的题目,只评讲其中几道。然后,我让学生走上讲台,像老师一样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步骤,我提议其他同学挑毛病、作评价。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是台上的学生小心谨慎,台下的学生认真思索。即使课堂十分安静,亦可感受到其间思维快速运转的无形紧张。在这样的氛围下,不管是讲的学生还是听的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与解题方法印象更加深刻;二是使得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取长补短,各有所获,效果自然更好。
  俗话说:“教无定法”。不同科目的复习有不同的方法,同一科目不同类型的复习课也有不一样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学习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个学生,在不同阶段学习也有不同的表现。所以,我们都要根据课的特点、学生的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随机而变,因材施教。只要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那么,这就是一个成功的复习策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1266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