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与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语言是由词汇组成的,任何一种语言体系当中最必不可少的便是词汇。语音和语法不过是词汇的读音和其具体的使用方法。如果只重视语音和语法,而忽视词汇教学的话,学生依然无法进行自如表达。汉语的本身有着开放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初级阶段的词汇教学并不像语音教学、语法教学那样难,所以很容易被忽略。也正是因为初级阶段的不重视,学生在学习词汇时才会出现很多问题,而其中最大的难点就是同义词的辨析。为了提高留学生对同义词的理解和辨析能力,减少偏误,本文试图从辨析同义词的方法方面,为同义词辨析与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同义词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语块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1-0193-02
一、同义词界定
我们在这篇文章里讨论的同义词与古汉语中的同义词不同。我们讨论的是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对词语。同时,也应该站在留学生的角度作出预判,凡是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的易混淆的词语,都应该作为我们讨论的内容。如:关于——对于、看上去——差不多、体会——领悟等。我们不讨论那些古语词、历史词等留学生在现代交际中不常用到的词语。
二、同义词辨析易产生偏误的原因
(1)历史原因。在中国历史上,我们的祖先根据当时社会生活的需要创造了文字,以代表现代词汇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进、朝代的更替以及记录新鲜事物的需要,社会上产生了大量的新词。有一些旧词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被历史淘汰。有一些词在古代是同义词,而发展到了今天以后变得毫无关系。有一些词,古代时并无联系,而今天变成了同义词。
“闻”和“嗅”在现代是一组同义词,而在古代不是。而古代时“闻”和“听”是一组同义词,《说文解字》中说到:“听,聆也。”“闻”在造字初是和听有关,强调结果。“听”是指用耳朵去感知,突出的是动作,而不重视结果。“嗅”是代表气味,嗅觉。“闻”和“嗅”都是通过感官去感知外界,有一定的引申联系。
(2)社会风俗。词汇是根据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即使要表达相同的含义,人们也会选择不同的词汇。
从感情色彩方面来看,有一些词语虽然表达着同样的含义,但是由于适用人群不同,其感情色彩也不相同。人们会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选择不同的词语。比如:“死”,不带有感情色彩平铺直叙时,直接用“死”这个词。但是当表示哀悼情绪时,人们就会选择类似“长眠、永别、离我而去”等相关词汇。如果是表示褒义色彩,对死去的人含有尊敬之意悲壮之感的时候,人们就会选用类似“牺牲、献身、为……捐躯”的词语。那么与此相反的,在表示贬义色彩的时候,人们往往会选用一些类似于“蹬腿、一命呜呼、呜呼”的词语,有时也会用一些俗语、惯用语来表达这样的贬义色彩,如:见阎王,等。虽然需要表达的含义相同,都用来表示“一个生命体生命的结束”之意,但是社会交际当中,人们需要表达自己说话时的语气,反映自己的感情,因此会选择不同的词来表达相同的含义,这些词的字形不同,却表达相同的含义,因此它们是同义词。社会习俗会影响同义词的产生。
(3)方言影响。我国自古以来便有国土辽阔的特点,古代多个亲王出现了分割土地,各自为政的情况。百姓的生活交际也是出现地域分化的。因我国地形多变,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山川河流的阻隔,形成了很多各自封闭的区域,区域中的人们有着自己区域内说话的风格和词汇。各区域的语言风格、词汇表达都不相同。这些就是方言。虽然表示同样的含义,同一个东西,但是在不同方言中,人们选用的词汇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北方,人们叫“辣椒”,而在云南等一些南方地区,人们叫“辣子”,也有一道菜叫作“辣子鸡”“辣子鸡丁”。“辣椒”和“辣子”表示的是同样一种东西,那么这两个词就是同义词。是因为方言的影响,导致这对同义词的出现。再如:“懂得”“知道”是在普通话当中的表示了解某种东西或某事的含义,但在南方方言中人们大多说“晓得”。也是因为方言的原因,导致这对同义词的出现。
三、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感觉到最难的、最摸不到头脑的就是同义词辨析。留学生经常向老师提问的内容也是一对儿同义词的区别。因此,同义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重难点,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同义词是指读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语。根据语言当中的经济原则,一个语言当中,不可能出现两个意义完全相同的词语。如果真的有两个无论从语义、语用、字形上都完全相同的词语,那么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这两个词语中的一个会逐渐消失。只留下那个使用频率高的词语。所以,尽管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同义词,两者之间也是会有细微差别的。那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同义词辨析。
(1)意义范围。“近来”和“近期”这两个词是同义词,但是两者的意义有所不同。“近期”比“近来”的意义范围大。“近期”是表示以说话者说话的当下为基准,过去的不久时间和未来的不久时间,范围较大。“近来”是表示以说话者说话的当下为基准,过去的不久时间,范圍较小。
(2)词性。“偶尔”和“偶然”两个词是同义词,但词性不同。“偶尔”是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只能做状语。“偶然”是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能做状语,也能做定语。
(3)感情色彩。“成果”和“后果”两个词的感情色彩不同。“成果”是褒义词,而“后果”是贬义词多用在“坏”的方面。
(4)语体色彩。口语当中,我们常说“妈妈”。但是在书面语当中,我们常说的是“母亲”。这一对同义词就存在语体上的区别。再如,“散步”和“溜达”、“吓唬”和“恐吓”都是属于语体色彩不同。
(5)搭配对象。有很多同义词并不像我们上文提到的那样,意义上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它们在实际运用的时候却有很大差别。这表现在它们的搭配对象上。如“改善”和“改正”,两者搭配的对象不同。“改善”后面通常搭配的是生活、关系、条件等。“改正”后面一般搭配的是错误、缺点、毛病等。
四、同义词辨析的教学方法
(1)组块教学。许多同义词的差别很小,人们往往根据同义词的搭配来区分同义词。因此,教师如果采取组块教学的方法会很有效。
组块教学即是将常用搭配组合,以一个模块的形式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印象中就把两者搭配在一起进行记忆,在需要用到这个词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将搭配脱口而出,省去了头脑中搜索相关搭配的思维过程。这种方法很适合同义词教学,既避免了教师解释不出细致区别的尴尬,也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和提取信息。
(2)语素分析法。有的一组同义词中都是含有一个相同语素、一个不同语素的。例如:“才能、才干、才智”,这组同义词有相同的语素“才”,也有不同的语素“能、干、智”,那么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这类同义词的区别时就可以从不同的语素入手。“能”指“能力”,所以“才能”侧重的是对知识能力、技能的掌握情况。“干”有“干活儿”的意思,所以“才干”侧重于办事能力方面做得好。“智”指“智慧”,所以“才智”是指富有智慧,思维敏捷。
教师可以教给留学生这样的语素分析法,即使遇到不会的一组同义词,也可以根据这样的方法进行猜测。
(3)情景教学法。有的同义词是根据需要、语境进行区分的,因为在不同的语境中,面对不同的群体进行交际时,选用的词语不一样。教师可以设计模拟情景,并将同义词带入,对比一组同义词所在的情景的不同,帮助学生理解一组同义词间的区别。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孙德金.对外汉语词汇及词汇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责任编辑:刘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7263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