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思考-从李渔与柯布西耶的比较谈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李渔为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文人造物设计家,柯布西耶是20世纪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他们在设计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美学思想。李渔的《闲情偶寄》中的居室美学与柯布西耶的“机器美学”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本文试图从他们的时代背景、美学思想的异同、对现代建筑的启示这几个方面来展开讨论。虽是两个国度不同时代的两种不同的思想出现,却跨越时空的界限,影响着今人的审美。
关键词:美学;李渔;柯布西耶;机器美学;居室美学
引言
早在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在他的《建筑十书》中写道:“建筑还应当造成能够保持坚固、实用、美观的原则”。他在这里提到了作为人造物的建筑应该具备的要素——实用。人类建筑总是在实用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出来建筑美学原理的[1]。清代文人设计师李渔在他的《闲情偶寄》中,对我国的居室美学做了相当完善的归纳。西方建筑师柯布西耶在他的《走向新建筑》中展示了他的机器美学,这两部著作中关于居室设计美学思想与现代设计审美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所提出的建筑美学范畴值得我们学习和探索。
1、李渔与柯布所处时代背景
1.1李渔的时代背景
李渔为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造物设计家。明末清初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当时的社会、文化、价值等观念的改变也致使审美兴趣和文学创造都发生较大变化。《闲情偶寄》就诞生于这样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书中从园林写到饮食、戏曲等,涵盖广泛,内容丰富。他关于造物设计的思想多数写于《闲情偶寄》中,非常注重设计的功能,突出造物的实用价值。由于科举受挫与朝代更替的影响而积郁于内心的民族情结,李渔断绝了仕进的念头[2]。由于前期生活富足李渔以入仕为奋斗目标。后期则绝意仕途,重视营建自我生活。他的思想品格,人格特质,文学成就,情感取向,生活方式和生活追求是他生活的时代的产物。
1.2柯布西耶的时代背景
并无接受过正规的建筑教育的柯布西耶,在1887年出生于瑞士西部的拉绍德封,他14岁考入拉绍德封艺术学校后进修钟表雕刻。学习过程中受到老师的启发便开始接触建筑设计,投身建筑一年后就提出了著名的多米诺体系,并参观了现代文明侵袭之前的东欧世界。19世纪末期,工业革命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不同的领域不断产生新的思想,《走向新建筑》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这本书展示了理想主义的新概念,倡导新的社会秩序和工业生产机械美学,他反复强调建筑应该是它所生活的机器。这种美学思想解决了当时战后窘迫现状与迫切需要重建的矛盾。为众多经济困难的群众提供了实际实用的住所。
2、美学思想相同之处
2.1追求自然与回归自然
由于明朝晚期自然哲学思想的影响,李渔在他的居室装饰中以追求自然朴素、崇尚自然的审美观为基础。他认为造园虽是人工创造的自然但需要从自然的法则中获取灵感,反对雕琢。如果可以“变城市为山林,招飞来峰使居平地,自是神仙妙术,假手于人以示奇者也,不得以小技目之”。[3]《居室部》中的“山水图窗”、“便面窗花卉式”、“便面窗虫鸟式”都是取法自然。关于房屋的因地制宜,李渔说:如遇到“前卑后高,理之常也。然地不如是,而强欲如是,亦病其拘。” [3]就要因地制宜,也是追求自然的体现。
柯布西耶相信唯有自然能给予我们灵感,真实切提供作为人类作品的基石。但不是把山水当作那些山水画家般,仅提供它的表面迹象。需要探究他的起因、形式与生命的发展,然后结合这些元素以做为一种装饰的创造过程。[4]柯布西耶从小就关注对于自然的议题,他把自然界的一草一木解读成颜色、形状与相互依存的方式。朗香教堂形式上的各种抽象表现并非天马行空的随意空想,而是柯布空间体验的精华萃取,他反复考察周围自然环境,在脑海中储存大量资料,这些在心中的意象相互调和、转化、连接,多以郎香教堂所传达而来的视觉原型,是一种复杂的体验。
2.2.经济实用与机器美学
李渔非常注重设计的功能,突出造物的实用价值。他针对他所处时代的造物设计脱离实际生活、脱离实用的现象,反复强调造物的实用功能。他说,“一事有一事之需,一物备一物之用。”每一件物品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如果没有实用价值,那还要它干吗?对待廊道李渔认为“径莫便于捷,而又莫妙于迂”[3],廊道的设计在达到便捷实用性的同时还应满足使用者追求雅致迂回的心理。李渔围绕着人、物理、经济和艺术的尺度,在重视功能性的同时还要注意人在空间尺度上的协调度,即:“房舍与人,欲其相称”,例如人身高的高矮、身材的胖瘦与建筑的关系,说明了李渔在空间营造不仅重视更能要求,更看重各功能之间的统一。
柯布西耶早期重要的建筑思想“机器美学”本质是哪个是对人的关怀,我们需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去理解他为满足当时困难人群的需求所提出的主张。柯布西耶的模度契合人体尺度比例且每一个数值都与人体的某个部分一直,这是柯布西耶“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的反映。为了使模度适用范围更广,Le Corbusier的模数基于英国平均183cm的高度,这使得模块化更加人性化。在勒·柯布西耶的定义中,功能主义不仅意味着实际和社会经济效益,而且意味着更高的艺术追求。柯布西耶完成于1928年的萨伏依别墅外观非常简单,只有楼梯间突出屋顶如轮船上的塔楼,形成了一些变化。这种做法正是柯布西耶的“房屋是居住的机器”真是反映,即功能理性才是建筑设计首要考虑因素。
2.3变通求新与创新求真
李渔的变通求新在于巧于因借。李渔熟通建筑美学之道,竭力反对在房屋设计上随意装饰、创意欠缺的做法,提倡舒适实用与新巧奇特的结合。他不满因袭旧制,提倡刻意求奇。陈列之法“妙在日新月异”,更在求活求变之时,同时注重物品与环境的联系。他还注重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即“不徒取异标新,要皆有所取义”。湖舫处处相似,而李渔让仅仅让窗格有所差别,“开窗莫妙于借景”,通过此法来获得不同的视觉效果。将所有可观之景尽纳眼底,物移景异,不同时刻可赏不同美景。船内船外如卞之琳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裝饰了别人的梦”一般的意境。这种互借的手法,通过这种虚实相生、和谐统一的理念创造出了诗意的情景。 3、美学思想不同之处
3.1模仿自然与理性主义
李渔把建筑置于松声鸟语、生命不绝、意境无穷的氛围中,加深我们对自然的认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他写道: “予遨游一生,遍览名园, 从未见有盈亩累丈之山, 能无补缀穿凿之痕遥望与真山无异者”[3]。在园林的营造上应尽可能的去模仿自然界中的山的“形”与“势”,而非表面化的模仿自然。把自然中的“行”表达出来就可呈现自然的气势,然后再将自己的情怀意趣融于园林之中。
柯布西耶与李渔所不同的是他从自然中吸取灵感,然后将自己的情感与体验贯彻到建筑的平、立、剖面的建构中,这是他对待自然的态度。拉图雷特修道院的设计就是他这种纯粹主义原则的创造,切合地形环境去表达建筑的形式,他说道:“这里,这块基地如此易变、含糊、倾斜和流动。我们要把它抬得高高的,沿着建筑的屋顶线,让它和视平线融合在一起。因此,我们用水平的屋顶线作为出发点,让它通达地面的方式随遇而安。”[5]大自然对他的影响,深刻的烙印在他感性的思维里,他从自然的形式中获取灵感泉源,超越了单纯的模拟复制,继而使之运用转化。
3.2随性适意与模数秩序
顺应与利用事物本来的属性,少雕琢,忌讳舍本逐末。“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祈。”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事物的自然和自由感受,要减少人工限制与束缚的印迹。“顺其性者必坚,戕其体者易坏。木之为器,凡合笋使就者,皆顺其性以为之者也”[3]。主张要顺木材的性能,使其性能达到最大化。“顺其性”而不“戕其体”李渔将这条规律随性适意的理念贯穿在整个设计思想中。
柯布西耶独创的模数是为建筑和工业设计提供一个契合人体尺度并具备和谐比例关系的尺寸把控标准,尝试利用人们对数列产生秩序美的心理反应进行设计。他认为工程师的美学是受经济法则启示并受到数学计算引导的工程师使得建筑与宇宙规律协调起来的就是和谐[6]。用与自然界的秩序相统一的秩序标准而设计的形式,一定是美的符合美的法则的,由于它们中包含着数即秩序。即如帕拉第奥(Palladio)所宣称的:“建筑师应向大自然学习,同时模仿并超越由它所产生的事物的简单性。”
3.3天人合一与古典精神
道家的“天人合一”主张的是自然与生活在自然中的人的联系。人在自然中生活应顺从自然的法则,与其和睦共处,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李渔的开窗借景就是为了产生某种意境,寻得一个妙处。李渔认为居室并非只是满足居住的场所。“心之官则思”,他倡导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讲究情景交融、天人合一。不仅注重空间内部的环境还追求生活的趣味。在满足实用性的前提下,提倡尽量满足自我感受。追求自己精神的优雅和意识形态,使创造的东西符合他们独特的精神气质。
4、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李渔重视生活的细微之处,通过统筹考虑设计的经济、实用、艺术与创新,从而达到设计满足人们的审美和趣味的目的。他崇尚日常事物的朴素之美,用极少的物体,达到极致审美体验。他的简约设计以“再现自然”、返璞归真为桥梁, 成功地到达了审美的彼岸。李渔前瞻性的设计思路对于我们当下的设计依然具备新意和启发,如一面镜子比对着现实的创作实践,对于当代设计美学的构成无疑具有深厚的价值。柯布西耶的建筑哲学,对20世纪的城市风貌和当今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非常深远。“多米诺体系”,能够快速生产和预制,组装起来快捷、方便、易行,这在今天也是适用的。柯布也尊重古典精神,吸取古典美学成就,为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而服务。总之,我们可以看出李渔和柯布西耶的理念对于今天仍然具有生命力。
5、总结
罗素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本文从李渔的《闲情偶寄》与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对东西方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比较,它们既有共同点又有各自的民族精神。从李渔的《闲情偶寄》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造物设计者的独特审美追求。正是因为这种情感的独特性,李渔的居室美学思想穿越时空影响着我们当下的审美。柯布西耶的新建筑五点论、“多米诺”体系、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形式等都引领了现代建筑的發展。他们虽相差100余年,但对设计美学却有诸多相似的见解。因此, 研究李渔和柯布西耶的美学思想可以指引着我们如何将生活艺术化,如何艺术的对待生活并在法则中随机应变。
[参考文献]
[1]王功龙, 刘东. 李渔的居室美学思想[J]. 美与时代(下), 2005(3):19-22.
[2]叶志良. 李渔的现实矛盾与人格突围[J]. 戏曲研究, 2008(2):203-210.
[3]李渔. 闲情偶寄. 沈勇,译.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4]薛恩伦. 勒柯布西耶[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194.
[5]勒·柯布西耶的建筑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 2014.
[6]勒·柯布西耶. 走向新建筑[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8988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