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民族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前民族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中存在缺乏自信心,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本文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学习效能感理论,分析了自我效能感对民族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学习信心的影响,就如何培养民族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出了实施分级教学、培养学习策略、优化考核方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对策。
  关键词:民族高校;音乐学专业;自我效能感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自我效能感这一心理品质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也逐渐成为民族高校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关注的一个重点。据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风格以及学习效果等都与自我效能感这一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自我效能感这一心理品质的提出不仅对心理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高校音乐教师的教学,以及在教学中如何培养音乐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有重要的启示。音乐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指的是音乐学专业学生对自己能否利用自身所拥有的能力或者技能去完成音乐学专业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音乐学习者对控制其学习行为和音乐学习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课程的特点、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1977年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这一概念,它是影响学习和行为改变的重要认知机制。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通俗理解为自信心[1]。个体的行为往往受到自我效能感的影响。首先,个体行为的选择受到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其次,个体的努力程度以及当遇到困难时坚持的时间长度也与自我效能感密切相关;再次,个体的思维和情感反应的模式也受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此外,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改变也受个体行为的结果、通过观察获得的替代经验、他人的评价、劝说和自我规劝等因素的影响。根据班杜拉的研究,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决定个体行为动机。也就是说,自我效能感越高的人在活动中积极性就越高,更乐于付出努力,如遇到困难则会积极采取策略应对。此外,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往往具有高度的成就欲望,敢于挑战,期望通过完成各种任务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班杜拉认为,个体对自己的行为除了结果期待外,还有效能期待。当个体坚信自己能够很好地完成某一任务,对自己充满信心时,就会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并且会实际地去完成这一任务,即便在此过程中遇到困难,也会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完成任务,通常也会得到较好的结果。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常常假设难以应对的情况,有放大任务难度的倾向,通常在行动之前就否定了成功的可能性,从而导致低成就动机的产生。班杜拉认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对调节个体自身行为有很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民族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感可以理解成个体在音乐专业学习情境中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和进行具体学习活动能力的自信程度,是个体对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控制能力的主观判断[2]。
  二、民族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
   目前,民族高校音乐学专业教育在一些高校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存在重专业轻理论的倾向,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专业技能的教学,而轻视专业理论的教学,从而导致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缺乏。对于民族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来说,即便学生的专业技能好,如果认知结构不合理,也必将给学生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民族高校音乐学专业与其他专业本身存在差异,由于高考对文化课成绩要求相对较低,客观上造成了民族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普遍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导致该专业学生对于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感到吃力,信心不足,有的学生甚至畏惧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并非主观的厌学,而是自我效能感的丧失。
  三、培养民族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措施
   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中可以被称为学习自我效能感:“它反映了个体对自己控制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是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3]在教学中,民族高校教师应注重培养音乐学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根据音乐专业课程以及学生的特点,鼓励学生勇于挑战,不断提高对自己能力的欲求,超越自我。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呈显著正相关,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越高,其成就动机也就越高。因此,培养民族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施分级教学,构建自我效能感
   在教学中,民族高校教师可以尝试依照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将其划分(A、B、C)三个层次,音乐学专业学生则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A级为基础知识,要求全体学生掌握。B级的教学内容是在A级的基础之上适量的扩展,要求70%的学生掌握。C级的教学内容是更深入的拓展性、多元化知识,突出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由选择,人数比例不做硬性要求。民族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A级到C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制定学习计划,拓展个人能力。
   在實施分级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A、B、C各级教学内容的衔接,注重强化音乐学专业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很多学生特别是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上课期间跟不上学习进度,从而失去信心,导致低自我效能感,最终陷入恶性循环当中。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民族高校教师要掌握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注重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打牢基础。通过分级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增强学习音乐专业理论知识的信心,帮助学生体验成就感,有助于构建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进而发掘学生的特长,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   (二)培养学习策略,提高自我效能感
   民族高校音乐学专业学习与其他学科在学习方法和策略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培养民族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策略也十分重要。教师应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如制定学习计划,包括制定学习目标、根据课程的特殊性以及自身的学习习惯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策略。首先,民族高校教师应帮助音乐学专业学生从思想上转变学习观念,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其次,指导学生制定适合他们认知水平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学生制定的任务不宜过多,学习目标也不宜过高,略高于学生当前的水平即可,这样的学习策略有助于学生体验成功。成功的经验会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4]民族高校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强化自身的自我效能感。
  (三)优化考核方式,激发自我效能感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考试是一把双刃剑,具有双重功能。考试是对教学进行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它对学生也会产生影响。作为教师应利用好考试这一重要手段,优化考核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考试,让学生的个性、能力得以施展。当前,对学生专业课程学习情况的考察主要还是以期末考成绩加平时成绩进行综合考核的方式。如果实行分级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平时成绩,拿出一部分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分级学习情况给予评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并做好记录,如果学生达到更高一级别的学习要求,应给予学生额外的成绩作为奖励。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我效能感,又可以激励学生勇于挑战,不断进步,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适当评价与表扬,增强自我效能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价,当学生取得进步时,除了在平时成绩上有所体现以外,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也是非常必要的。应当注意的是,教师不能忽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而仅以学习成绩来评价,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认可学生付出的努力,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自我效能感
   美国教育家布罗菲认为,有效的沟通是培养自我效能感快捷有效的途径。当学生感到自己被老师尊重、信任、理解、认可的时候,在学习过程中就会积极、努力地完成学习活动,发挥出较高的创造水平,更容易获得成功。因此,民族高校教师应有意识地增加师生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中注重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信任、理解学生,对学生的努力给予认可,为学生提供一个“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以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感。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民族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于民族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民族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改进、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增强自我效能感,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陆根书, 张晓磊. 大学生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与职业价值观的相关研究[N].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2]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實施(上、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韦毅嘉. 教育领域中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安康师专学报, 2006, (2).
  [4]任朝霞, 陈萍.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8989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