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古代文学教学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如何教好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古代文学,这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非专业的学生来学习专业的课程,这不得不促使教师思考如何改变传统的面向专业学生的古代文学教学。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非“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教学研究
古代文学这一门课程,不仅“汉语言文学”的学生要学习,而且其他一些专业的学生也在学习。很显然,专业课程与非专业课程的教学是有很大差别的。如何面向非“汉语言文学”的学生搞好古代文学的教学?本文拟从四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一、面向什么样的学生
在古代文学的实际教学中,笔者教过法学、广播与电视编导、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而言,古代文学是非专业课程,既不会特别重视也不会特别感兴趣。这门课程对他们而言,最大的用处就是可以帮助修满学分。
无论是传媒的学生还是法学的学生,从专业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文学基础和文学兴趣一般都比不上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虽然文学基础不一,但抱着轻慢的态度学习古代文学却几乎都是一样的。甚至,有的学生直接问我,我们又不是文学专业的,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文学?是啊,他们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文学?又该怎样学习古代文学?
其实,仔细思考这些问题,我觉得完全可以找到他们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的一些共性。他们都是在校大学生,都需要被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都对知识有着同样的渴求。
二、培养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
大学生的学习都具有专业性、自主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的特点。这些共同特点可以作为我们培养学生能力与素质的重要考量。作为一门大学选修课程,古代文学的教学要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1)知识与思想素养。通过适量阅读古代文学名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对时代与作品的分析、理解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2)文化与审美素养。通过文学作品和与作品相关的文化知识的学习,打通文学与自身专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涵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通过分析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素质。
(3)思考与实践能力。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和时代背景的了解,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反思,培养学生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能力。同时,通过课堂发言、讨论、作业、表演等方式,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选取什么样的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学一般都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則,这对于教师选取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践原则等等。
从大的方面来讲,教师是无法选择教材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材范围内,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目的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
(1)对于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古代文学是选修课程、辅助课程,因此,选取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非常必要。在面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时,教师通常会侧重于知识的系统化、理论化。但是这些对于非本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他们过去的文学基础比较欠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量选取难易度适中,学生在中学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讲课中不宜把侧重点放在知识体系和理论知识上,而应该重视单个作品的教学,尽量做到以点带面,触类旁通。比如,学习先秦文学的《诗经》时,可以选取比较剪短易懂的诗歌来教学。因为学生在中学就已经学过一些《诗经》的诗篇了,也了解一些《诗经》的基本常识,在这个基础上,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诗经》短篇。
(2)根据不同的专业,尽量选取与学生自身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也就是把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古代文学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比如,面对法学专业的学生,在讲先秦诸子的时候,可以重点讲授法家思想和作品。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先秦时期的法家思想对当代中国有何影响。面对广播与电视编导的学生,可以把影视文学与古代文学结合起来,毕竟很多文学作品被改编成了影视。面对网络与新媒体的学生,可以把网络与文学、影视结合起来,探讨哪些文学或影视通过网络迅速走红、传播。
(3)根据青年大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选取他们感兴趣的教学内容。青年大学生一般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等方面的问题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教室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把这些问题贯穿在文学作品的讲解中,有时候这些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比如,《牡丹亭》是一部古代戏曲,可能这种形式是当代青年学生比较难以接受的,毕竟现在喜欢古代戏曲的大学生不多。但是,《牡丹亭》却是一部讲述青年男女情爱的作品,作者的“至情”观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四、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方式?
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定。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作业法、陶冶法、探究法等都可以灵活运用,具体的教学方式也可以自由切换。比如,同样是作业法,既可以是书面作业,也可以是口头作业;既可以是课堂作业,也可以是课后作业;既可以是论文性质的,也可以是小测验性质,还可以是问答性质的。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方式,都是服务于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上好每一次课。
参考文献:
[1]李志凯.大学生心理健康[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
[2]尚金鹏.教育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欧阳叔雯,女,湖北天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856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