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服务类专业群双向嵌入式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建设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嵌入式校企合作课程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校企合作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本文针对高职服务类专业群的双向嵌入式校企合作课程进行了深入研究,阐明了校企合作课程的实践必要性,并从双向嵌入式校企合作课程的开发内容和管理建设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对促进高职服务类专业群的教学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高职服务类专业群;双向嵌入式;校企合作课程
  双向嵌入是指校企双方根据各自需求主动嵌入对方,依托对方优势进行发展,实现双赢。对于高职服务类专业群而言,高职院校需要为学生提供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基地、顶岗学习以及专业课程内容改革;各大企业需要高质量、高素质的服务型青年职工,不断补充生产服务岗位。双向嵌入式合作模式让二者互通有无,为高职服务类专业群学生的培养提供连续、有效的学习、生产、服务环境。在双向嵌入式校企合作模型下,有必要进一步推出对应的合作课程,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与“用”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職业素养、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同步发展。
  一、双向嵌入式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建设的必要性
  在2010年,教育部对校企合作提出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的办学机制要求。随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推行的普及和深入,校企双方才意识到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建设的必要性。校企合作课程充分考虑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利益,将企业的现代化理念、工作内容以及人才需求标准与高职院校的基本素养教育、人才能力、理论知识教学相联系,打通了人才培养的通道,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岗位,开展相应工作。具体而言,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可分为以下三方面:
  (1)高职学生迫切需要社会工作经验补充传统教学内容。与单向嵌入式校企合作、校内实训相比,企业顶岗学习更加能够体验服务类专业所需的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补充理论性教学模式的不足,加深对教材理念的认知水平。校企合作课程则能够进一步突出双向嵌入式校企合作的作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高职服务类专业群建设发展的需求。服务类专业群是对高职院校多门服务型专业的统称,其教学内容需与时俱进、跟进社会现实,公共基础课程不断优化侧重职业需求内容的发展;专业必修课程持续加入新元素,剔除过时的理论和具体技术技能。开发校企合作课程通过整理分析,统计总结双向嵌入内容,形成全新的教学课程,能够大大提升高职教育的发展水平,实现服务类专业群建设的良性发展。
  (3)企业发展建设的需求。企业依托大量人才进行生产服务,获得自身产业的再次扩展。然而,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提升,人才流动速度进一步加快,企业迫切需要通过“订单式”、“协议式”的方式进行定性招揽人才,但这种方式是低效高成本的,是暂时性的。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则能够在服务类专业群中引起广泛重视,吸引大批人才学习企业文化与技术。如此一来,企业的人才流失率会下降,并且培养的付出也相对减少。
  二、双向嵌入式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内容分析
  (一)组建课程开发团队,课程体系化
  为确保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不会流于形式,组建课程开发团队,并制定相应的验收标准,确保课程体系化。首先,整合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之间的材料,包括高职院校课程开设基本要求、企业文化建设、职工素养要求以及工作规范等,双方根据各自需求和优势,针对服务类的具体专业制定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形成基本框架;其次,规划课程的开设时间、开设时长以及教学目标,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具体的模块,比如:职业素养模块、服务操作模块、服务设计模块以及职业生涯模块,统筹规划校企合作课程在高职服务类专业学生总体课程中的比重,尽最大努力减少课程负担;最后,调整校企合作课程模块之间的比例,突出企业对人才素养和技术技能的需求,适当缩减对企业文化的学习,增加技术操作、服务设计方面的硬实力内容,使课程价值最大化。
  (二)穿插企业实例,专业内容具体化
  为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单位的嵌入深度,丰富课程教学内容,结合企业的服务内容进行具体化讲解。首先,将企业实例融合到对应的知识讲解中,包括:企业的生产服务流程、管理环节设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够突出校企合作课程的特色,实现在企业实例中展示专业理论的具体应用,实现对学生的引导;其次,突出企业实例的发展及过程。由于高职学生对服务类的发展过程、技术更新原由等认识模糊,缺乏对专业生产发展历程的认知,企业实例还应注重发展变革前后之间的联系,形成紧密的认知逻辑,避免专业内容的孤立;最后,借鉴教学可视化方式优化企业实例内容的展示,即:在充实专业化内容的同时,还应关注内容展示的新颖性和可视性,使高职学生乐于接受企业内容。
  (三)开发课程操作平台,教学内容实践化
  校企合作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性人才。因此,在校企合作课程中引入了对应的操作平台,为提高教学内容的实践化水平做准备。首先,在课程中向学生灌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理念,为各个专业学生提供前沿的思考方向以及尝试性操作平台,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技术、流程、设计等方面的优化;其次,树立技术技能人才典范,并阐述其工作实例,分析项目设计、流程优化的思考过程,让学生了解高层次的生产服务工作,明确个人发展规划;最后,基于高职学生的学习水平,提出企业项目或实例的高层次生产服务设计任务,供全体学生进行研究,使校企合作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三、双向嵌入式校企合作课程管理建设分析
  (一)推行“双师”管理,校企责任并重
  校企合作课程是在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组建的,其管理采取“双师”模式,实现校企双方责任并重。首先,校企双方的专业教师、高级技师、相关专家参与到课程内容的组建中,为高职服务类专业群提供具体的课程呢内容,并由其共同规划课程内容和模块,以便使课程内容满足双方需求;其次,采用“双师”课堂教学。在校企合作课程中允许企业高级技师参与到课程讲解中,向学生传播服务专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职业追求和技术技能易错点,使高职学生能够理论结合实际,对职业工作有清晰认知;最后,“双师”指导学生的课程学习,一方面由高职专业教师解决学生的专业知识认知问题,强化逻辑思维;另一方面由高级技师解决学生的实操问题,提升操作水平。   (二)建设课程反馈机制,及时调整优化
  高职学生是校企合作课程的学习者,也是课程直接的反馈者,应充分挖掘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进行课程调整优化。首先,在学生课程管理系统中增设对校企合作课程的反馈模块,涉及对课程实例、课程讲解方式、课程知识体系等内容的主客观评价,允许学生匿名反馈课程意见,便于教师从管理系统的反馈模块获得最真实的意见反馈;其次,在“双师”团队与学生群体之间搭建交流平台,包括微信群、课程讨论群,对共同反映的问题和学习难点进行讨论分析,还可以将生产服务的相关资料以及项目研究等资源进行师生共享,以便让学生发现更多的内容来丰富课程;最后,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双师”根据各自掌握的资源,对课程进行持续性更新和完善,添加企业生产服务的新技术和原理,删减实用性不强的内容,以便更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
  (三)“双元”考评机制,提高课程要求
  在校企合作课程的评价机制中采用“双元”模式,即高职院校考察学生理论知识,合作企业考察学生实操能力以及职业素养。首先,高职院校教师按照校企合作课程内容进行笔试考核,从基础知识、技术技能要点、项目设计优化等角度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水平,并给出对应的考评成绩;其次,合作企业的导师对高职学生实操小组的表现进行考核,从实操水平、职业素养、研究成果等角度给学生进行评价,并给出对应的考评成绩;最后,“双元”考评成绩的加权成绩为学生的总成绩。如此一来,整个课程的考核面比较宽,大大提高了课程的考核要求,能够在保障校企合作课程质量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結语
  高职服务类专业群涉及的学生众多,对校企合作课程的需求更大。本文从课程开发和课程管理建设两个角度,阐述了具体的课程构建过程,是对现有教学经验的总结。但是,不同地域、不同环境的高职院校也存在不同的情况,应在应用过程中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以便发挥出校企合作课程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金静梅.高职“嵌入式”校企合作教学资源建设探索[J].职教通讯,2015(12):78-80.
  [2]朱厚望.高职院校专业群管理的理性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8(01):50-53.
  [3]匡德花,黄顺杨,罗碧纯.“嵌入式”校企合作——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新路径探析[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5(1):10-13.
  [4]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5]杨蔚华,郑小玲.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机械设计类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28).
  [6]王娟,杨改学,孔亮.国内数字化学习资源发展策略研究[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05).
  [7]孔德兰.构建以专业群为单元的校企合作有机体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038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