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及其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后越来越注重精神文明的追求,旅游业在这种环境下也进入了繁荣期。同时,国内旅游管理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当旅游管理体制落后、产业结构缺乏合理性等问题摆在面前时,我国迎来了近二十年来最重大的旅游管理体制变革。本文从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出发,根据国内旅游管理体制发展现状提出相应完善对策。
关键词: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实践
一、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反向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具有极大的区域发展差异,旅游管理体制改革能有效平衡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为了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探索建立适应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要求的新型旅游管理体制已成大势所趋。开展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对于解决旅游管理小体制与旅游发展大产业之间的矛盾、进一步释放该旅游发展的动力与活动有重大意义,改革和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应当增强其综合协调职能,力图实现其从部门管理到行业管理和产业统筹管理的转变,由单一部门向部门总额和联动转变。首先,要统筹监督管理和旅游项目审核,对各省大旅游项目建设的指导和服务要协调;其次,对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交通发展要做好规划和整合工作;最后,要加强旅游产业融合和公共服务体系及建设,建立健全旅游集散体系、咨询服务体系和旅游公共服务网络体系,促进旅游管理体制的现代化。
二、我国旅游管理体制发展现状
(1)景区管理缺乏相关法律依据。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已出台了《风景名胜区暂行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相关景区行政法规,但还是存在一些漏洞,如有些规定缺乏具体实施细则,缺乏相应的具体法律法规来规范旅游资源开发行为,景区的开发依旧处于无法可依和无序开发的状态。且现阶段出台的很多有关旅游的法律法规都是暂时性条例,时间期限一过,就给了不法商家钻空子的机会,保留着事业单位体制的部分景区在市场中缺乏活力和竞争力,难以有效将丰富的旅游资源转化为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只是一味地靠门票获得收入,而属于国家A景区的门票收入还得上交财政,用于景区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的费用较为缺乏,景区新业态的培植和法律完善工作进展缓慢。
(2)旅游资源管理缺乏统一性。旅游业具有很大的区域经济带动性和行业带动性,在我国旅游行业兴起的过程中,与之相关的一些服务业,如酒店、饭店、旅行社也要不断同步发展,才能给旅游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然而不同行业企业的管理隶属于不同部门,旅游业服务的不集中、管理质量的参差不齐使得其呈现出旅游行业整体服务质量下降的状态,给旅游企业的形象带来消极影响。此外,我国旅游资源还存在部门垄断格局的现象,某些资源主管部门对旅游开发缺乏认识,片面强调资源保护,导致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着“上下沟通难”、“寻找支持难”等问题,如何有效将资源转化为产品成为制约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阻碍。
(3)旅游产业结构失衡。从总体上看,我国旅游产业结构处于失衡状态,首先是缺乏创新意识和内在动力,旅游经营资源包括住宿、餐饮、旅游、购物等多种方式,其中有旅游商品具有成本低、利润高等优势,但是目前我国旅游业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一优势,对旅游商品的管理缺乏有效手段,将旅游景观资源視为收入的主要途径,影响区域经济优势的发挥。为此,国内旅游管理的对外营销与交流欠缺,缺乏与其他景区的交流各做以及与其他旅游要素的结合,产业链条不完整,资源整合不合理,难以有效吸引游客,不能形成大的联动景区,导致我国旅游业发展不平衡,旅游产业结构失衡。应当进一步注重开发修学、湿地、演义等高端旅游产品的的开发和特色种植、手工艺品加工等特色旅游开发,为我国旅游景区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
三、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实践策略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促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第一步,也是我国旅游管理水平和质量得以提升的有效保障,应尽快出台《旅游管理办法》和相关政策,清晰节点旅游资源的权利归属范围,具体规范要求旅游景区的开发行为,严格区分旅游景观资源和旅游经营资源。合理定位旅游管理体制,对旅游单位、旅游企业和旅客等统一标准,最大限度保障旅客利益,体现旅游管理的针对性与专业性。加强对旅游景区的规范化管理,如实行备案管理和年度审核制度,进一步强化旅游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年审主要是审查旅游景区合法经营与否,包括景区的资源使用情况、安全生产的保障情况和配套设施的完备情况等,旅游景区的资源包括以景观资源为核心、以产品系统和支持系统共同组成的综合体,在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中,应当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让旅游景观资源和旅游经营资源的开发管理变得有章可循。
(2)创新旅游管理手段。旅游管理的实质在于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创新旅游管理模式要在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后,结合自身实际,借鉴国外的管理模式,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创建良好的旅游品牌,打造品牌效应,通过相关政策的出台实行,采取多种方式对景区进行企业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用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租赁承包经营、特许经营和合资经营等多种方式进行创新型企业改制,建立跨行业、跨区域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逐步走向专业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实现我国旅游景区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3)加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首先应当加强规划引领作用,对现有的方针政策有整体的把握,结合旅游发展的新时代、新阶段和新需要编制综合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合理的文化旅游引导。其次,文化与旅游并不是简单地资源叠加,而是要深入挖掘可利用的文化资源,将其进行有效整合提升,实现旅游产业的有效的品牌构建与产业融合。最后,彰显当地特色需要通过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相关旅游景点要广泛吸收文艺演出团体和艺术表演人才以提升其文化内涵,将静态的文化资源和分散的文化元素转化成有鲜明特色和强趣味性的文化体验活动。同时发展适销对路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来完善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中的文化形象,给旅游业增加附加值,促进建设文化旅游商品生产基地,鼓励并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从事商品的创新研发与生产销售并逐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全方位提高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整治效率与规划性。
参考文献:
[1]乐盈.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及其实践[J].智库时代,2018(33):115+120.
[2]张静祎.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及其实践[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3):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039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