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有偿代课”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有偿代课”是指付费购买他人劳务以应付课堂出勤的行为,实质是用金钱变相购买学分甚至学位,是典型的学风不端和诚信缺失行为。当前, “有偿代课”现象在高校蔓延,借助平台甚至形成“产业链”,其产生既受学生主体认知偏差、目标不明、责任缺失等因素影响,又与学校教学管理、师资水平等因素相关,更受社会上流行的“金钱律令”支配。加强学生思想引导、改善学校教学管理、提高教师管理水平等是遏制“有偿代课”蔓延,是纠正学生不良的市场化行为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大学生有偿代课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 (2019) 14-0114-02
市场化行为是指人们在市场经济社会中遵循市场经济规则与他人发生商品交换关系的行为。[1]马克思认为,“生产劳动的分工,是它们各自的产品相互成为等价物,使他们互相成为市场”[2]。因此,市场化行为的基本特征是在遵循价值规律与等价交换原则基础上与他们发生商品交换关系。大学生“有偿代课”实质上就是学生的学习行为转换为市场化行为的过程。寻求代课服务的大学生认为,“上课”是市场中可以交换的商品;提供代课服务的大学生认为“代课”是赚钱的途径。因此,当买卖双方达成共识后,“上课”就不再是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学习行为便转换为市场化行为。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大学生“有偿代课”现象的运作、成因,进一步提出遏制不良市场化行为,纠正校园风气的可行性对策。
一、 “有偿代课”运作分析
所谓“有偿代课”是指付费购买他人劳务以应付课堂出勤的行为。“有偿代课”是一种“交易”,指双方在自愿的情况下产生的交换行为。寻求代课服务的大学生出于“需要”,付费请同学代课,而提供代课服务的大学生认为,这是方便快捷的赚钱方式,欣然接受。“有偿代课”现象,是大学生用金钱买学分、买学位的不良行为。
起初,“代课”更多的是找熟人帮忙。渐渐地,找熟人变得麻烦,不如花钱雇陌生人代课省事。随着“有偿代课”的市场迅速壮大,有些人抓住商机,建立了代课平台。在互联网的催化下,近几年各种代课平台层出不穷。早在2016年《江南时报》就曾披露大学生“有偿代课”服务平台频现的问题。记者以“代课兼职”身份进入某高校代课QQ群,该群创建长达三年,人数已达500人的人数上限。大学生在代课平台发出代课请求,双方会私下联系,谈好价格、相关课程信息等,通过支付宝、微信等工具完成交易,整个过程无需见而,类似于淘宝购物,既方便又快捷,满足双方的隐蔽性需求。
有了代课平台,代课兼职和中介商也应运而生。一方而,大学生兼职是普遍现象,“有偿代课”收入不菲,轻松容易,安全可靠,更容易吸引兼职大学生把代课作为赚钱途径。另一方而,中介商也在“有偿代课”中衍生出来。这一主体主要活跃于各类平台,帮忙介绍熟客,发传单,贴广告等。这些中介商一般会在交易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报酬,赚取差价。例如,央视网就曾报道,福建省内许多高校都存在代课团。大学生在校园里做“代课中介商”,发传单,打电话,招揽熟客等,每单生意可以抽取5元介绍费,这些大学生每月大约有近600元的收入。
二、 “有償代课”成因分析
1.师生博弈:“代课”需求的产生
从博弈论角度说,“有偿代课”现象是在大学生上课出勤率问题上教师和学生非合作博弈的结果。[3]所谓“非合作博弈”是指研究人们在利益相互影响的局势中如何作决策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学生的策略是上课和不上课,并且每个策略行为的选择都会使参与人得到相应的回报,而且这个回报会受到对方策略选择的影响。“有偿代课”行为就是教师在点名的情况下,不上课的学生作出的策略行为选择。这一选择使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得到相应的回报,对寻求代课服务的大学生来说,“有偿代课”是最优对策。
2.供需结合:学生群体的分化
“有偿代课”现象反映了一些大学生群体在供需结合的影响下产生分化。这些大学生群体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大学生群体的特征。从需求者来说,一些大学生由于责任和诚信缺失,缺少目标性,主次不清,不良金钱观等原因,因而把“上课”的责任与义务看作可以进行交易的商品。从供给者来说,一些大学生群体由于存在金钱至上、责任与义务缺失、纪律意识薄弱等价值观问题,把“代课”看作赚钱工具,无视学校规定和教师要求,公然做起“代课”生意。总之,无论是需求方还是供给方,都是一些大学生群体诚信和责任缺失的表现,也是不正确价值观的体现。
3.“代课”蔓延:网络中介助推
随着互联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有偿代课”的网络中介也在不断更新。“代课”平台层出不穷,形式多种多样。当下微信、微博、QQ等社交软件盛行,人们不需要见而就可以沟通,依靠网络完成一系列交易,包括吃穿住行,各个方而。因此,学生找人“代课”变得方便、隐蔽、快捷。“代课”市场不断壮大,网络代课平台也逐兴起,顾客不需要与代课人见而,只需在网上发布代课请求,就会有专门代课人私下与之联系协商,讨论相关细节,事后通过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工具完成交易。这一过程省却中介商,而且效率更高。在互联网平台的助推下,“有偿代课”大有不断产业化趋势。
4.管理不善:学校环境影响
当今一些高校受到形式化、功利化的影响,过于注重招生,忽视了教与管。从制度规范上看,一是形式化严重。由于学生人数多,课程量大等原因导致学生管理困难,相应规定制度流于形式,学生也变得肆无忌惮。二是惩治力度小。教师一般按照出勤核算期末成绩,一些学生认为不挂科,找人代课就可以蒙混过关。三是制度不够细化。高校关于课堂管理的制度大多都是一般性管理,没能与时俱进,在制度的细化和更新上还存在改进的空间。从教师教学来看,一是教学能力有待提高。一些高校教师教学过于理论化,形式单一,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忽视学生心理诉求。二是应加强课堂管理。由于学生人数多,课程量大等原因,教师一般会选择抽查点名、点学号等形式检查课堂出勤率,一些学生借此钻空子。从学生培养来看,高校学生自身需求的多样化与一些高校培养方案、教师教学存在冲突。大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寻找更多的实践机会,为就业做打算。虽然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开设了多门课程,但大多数课程流于形式,枯燥乏味,无功而返。在教学培养上多以理论为主,忽视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学生在无法满足自身多样化需求的情况下出现了排斥上课的态度和行为。 三、应对“有偿代课”对策
1.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而对“有偿代课”的蔓延,高校应加强制度建设,杜绝不良行为。第一,细化制度规范。而对高校“有偿代课”现象应及时发现处理,细化相应规范要求。教师也应强化课堂管理,不能只是单纯地把“代课”行为理解为逃课、旷课等处理。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第二,加大惩戒力度。现今高校对于“代课”惩戒力度较小,甚至并没有发现或是处理此类行为,只是以逃课、旷课性质对待,导致部分学生更加肆无忌惮。高校一经发现应立即处理,把“代课”行为看作违纪,理应通报学院,严重者通报学校。第三,加强校内兼职管理。一些学生把“代课”当作兼职,这一行为应得到学校重视,对这些学生也要进行管理,不能放任其作出不负责任,道德缺失的行为,杜绝校内不良风气。
2.增强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
第一,作为教师,应该具有更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能单纯的从职业角度出发,上完课就算完成任务,教师应知道自己职业的特殊性,时刻关心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理诉求。第二,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应精心备课,抓住重点,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更有多样性,满足学生多方而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三,教师的教学应与时俱进,学生作为年轻群体,一切思想和行为都体现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更好地与教师沟通,建立新型师生互动关系。第四,教师应加强课堂管理,严格要求学生,而对学生的代课行为应提出更加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积极灵活地应对学生。
3.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和技能,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大学应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学生的理想信念,遵循行为规范,形成健康的心理诉求。学校应多加开展相关的纪律、诚信教育活动,开设学生的心理教育课程和实践。通过一些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也应该完善自我,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提高道德修养,充分认识作为一名大学生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不能逃避和推卸,更不能使其行为发生变质。学生要遵守学校规定,增强纪律意识,诚实守信,这是作为一名大学生最基本的要求。
4.管理方式时代化和多样化
而对“有偿代课”现象在高校的蔓延趋势,在管理方式上应不断与时俱进,体现时代化和多样化的特征。对学生找人代课的问题应对症下药,采取更加灵活的管理方式。可以通过当堂测验的方式检查学生是否出勤,也有利于教师记住更多学生;也可以用刷脸的方式防止找人代课,把学生的证件照链接到学生名单上,只要教师点到学生的姓名就会弹出这个学生的照片。当今一些高校已经推出应对大学生找人代课的新策略。例如,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就采用了“指纹签到”的方式,这一办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四川大学还发明了“上课投票器”,这台“神器”具有点名、签到、答题、课堂评分等功能。这些新的课堂管理方式起到了显著作用,而对“有偿代课”现象的蔓延,无论是学校、教师和学生自己都应该积极应对,努力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杜绝不良行为,纠正校园风气。
参考文献:
[1]胡建华大学市场化行为的若干理论分析[J]南京市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8)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18.
[3]徐伟斌,夏云龙,大学生出勤率问题中学生与教师的博弈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201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