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舞创作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通过对开场舞《空有一腔血,化作长河灯——远洋》(以下简称《远洋》)的分析,介绍《正当年华》的整体背景,通过对《卖报童》《纪秋瑾义》以及《梅真同她的小姐们》的分析来阐述《正当年华》必要性,以及通过对《满失旗落》这一章来体现舞蹈剧的可行性。通过这三部分的详细阐述,表明创作舞蹈剧《正当年华》的背景构思。
〔关键词〕当代舞;国破家亡;动荡不安;革命精神
当代舞蹈是指20世纪50年代后的舞蹈创作和表演,它在作品选择上鲜明地指向了中国人当代生活的状态,对于中国戏曲舞蹈、芭蕾舞、西方现代舞中的舞蹈元素则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方式。“当代舞”作为中国舞蹈的重要舞种之一,是在第三届"荷花奖"舞蹈比赛之后第一次提出并确立的,这在中国舞蹈分类和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当代舞创作研究,中国当代舞的发生 ,当代,从字面“粗俗”地看有“目前、当今、时下”之意。当代舞,作为当下的舞蹈必然追随当代人的审美要求,并在当代语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代舞是中国“新舞蹈”的后续衍生品,随着吴晓邦先生自l935年将西方“现代舞”引进中国,“新舞蹈”成为舞蹈人士对于西方“现代舞”在中国的“本土化”探索。舞剧《正当年华》展现一种新的审美形式,紧跟时代的步伐,更能使观众产生共鸣,达到舞剧所要表现的效果,使艺术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化,在提高人们的艺术欣赏能力,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民族艺术的自信心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当代舞创作提供新的思路。
舞剧《正当年华》是以当代舞为表现形式,融合当代舞的审美,“旧题材新形式”来创作,表现反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表现人民的伟大实践,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是一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体现中国精神的当代舞台艺术作品。
该舞剧以当代舞的创作手法塑造生动真实的人物形象,及其情绪的跌宕起伏,抒发人物情感,并融入道具、灯光、空间、布景巧妙运用,为当代舞的创作提供了新的视觉。令观众在相对熟悉的语境中理解传统文化精神的当代意义,加强文化影响力和文化建设。
舞蹈剧的背景对于舞蹈剧整体的把握具有作用。背景是整个舞蹈剧来源的灵感。舞蹈剧中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这背景所展开。《正当年华》的背景选在清末民初,整个舞蹈剧的基调围绕着这个时代的人物所展开。
一、舞蹈剧《正当年华》的整体构思
舞蹈剧以不同的时期特定的人物为创作原型,提取其中真实、主要、和本质的东西。通过展现他们跌宕起伏的命运和独有的人物形象以及内心情感,例如群舞《远洋》中远洋留学生们对祖国未来的期望与面对祖国现实情况的挣扎,《满失旗落》中八旗子弟地位衰落的狼狈与不愿丢失身份的虚荣,《迷烟》中吸食鸦片者的颓废,男女群舞《旧城之事》中战乱下普通群众的慌乱与麻木,四人舞中《卖报童》中卖报童的天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群舞《末》中革命者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整个舞剧融入当时那个年代特定人物的思考方式, 通过现代思维的视角,让人们能够站在历史长河上回首过去,眺望未来。
因此,编创这个舞剧一方面是希望观众看完后,都会想着重新去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及奋斗的意义。另一方面是想表达我们当下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应当好好珍惜,大胆追求自己的梦想。
二、舞蹈剧《正当年华》的背景分析
《远洋》作为第一篇章的开场舞,既向观众表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代,又为整体舞台剧奠定了基础。故事发生在1840年,随着鸦片战争的结束,西方列强正式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不复存在,被迫与世界联系。当时的世界已经经历了巨大变革,当时的中国也不再是世界强国。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西方列强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由于中国长时间不与外界联系,小农经济已经不再适应发展的需要,导致中国与世界拉开了距离,成为列强剥削的对象。随着洋务派的兴起,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官派留学计划正式实施,120名幼童漂洋过海赴美留学,其中最小的留学生只有10岁,好在他们不负众望,除了有3人积劳成疾客死他乡,剩下的留学生全部成绩优良。然而清政府的突然下诏,决定撤回在美学生的做法让这些有志青年不得不放弃学业,甚至其中有的留学生再读一年就可以顺利毕业,结果令人叹息。
舞蹈《远洋》对留美学生的事件进行改编,讲述9个留美幼童的经历。舞蹈讲述了留美学生在接受西方文化之后,对中国文化产生的纠结与质疑。当他们适应了美国生活,接受了西方文化,习得了外国语言之后,突然遭到清廷解散留美事务并被撤回。舞蹈从开头到中间部分的编排表达了幼童们刚接触西方文化的熏陶,快速适应了西式的生活,以惊人的速度越过了语言障碍,展示了新的面貌。他们剪掉辫子、摘下帽子都是对新文化的接受。演员们通过自己的表演不仅体现了当时留学生的心理状态,也从侧面反映了正在逐渐接受先进文化的泱泱大国的状态。
三、创作《正当年华》的必要性
整个舞蹈剧《正当年华》通过不同的故事展现当时中国的真实状态。在《卖报童》中,通过对底层小人物的描述映射出当时中国广大穷苦百姓的生存状态。这段舞蹈整体采取的是叙事形式,记录了报童们一天发生的小事。从清晨出来卖报,因为饥饿和贫穷起了“坏心眼儿”,看到路往的行人渴望宠爱但只能够幻想、自怜。
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正式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民国的建立使中国的政治制度发生改变,国家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报童作为民国具有代表性的一类人,是民国城市生活中的重要群体,是民国时期报贩职业群体中的基层从业者,他们大都出生于穷苦家庭或是孤儿,幼年失学,为生活所逼迫,只能选择门槛较低、风险较小的贩报行业作为谋生手段。报童每日辛苦所得只能勉强维持自己和家人的生存。卖报生活极其辛苦,缺衣少食、营养不足,报童普遍发育不良。恶劣的生存环境使得报童性格中的善恶两面都有突出的表现。
《梅真同她的小姐们》以及《纪秋瑾义》则讲述的是那时女性的生活。《梅真同她的小姐們》中,面对新旧环境的交替,着重描述年轻女性的未来究竟该作何选择。《纪秋瑾义》则表现的是封建时期妇女们被压迫的日常。
在女子群舞《纪秋瑾义》中,舞蹈中大量的跪地动作,体现了当时社会妇女地位的卑微,她们无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总是被封建礼教束缚着。舞蹈以独和群的关系表现秋瑾号召妇女们打破束缚,勇敢起义,带领妇女们冲破封建礼教的枷锁,表达女性也能自立自强。舞蹈通过对受到压迫且迷茫的小人物的演绎体现了当时中国愤起革命的必要性,体现了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这也是创作《正当年华》的必要性所在。
四、创作《正当年华》的可行性
通过对群舞《满失旗落》的分析,着重体现了舞蹈的可行性。第一,对道具的运用,让道具与情感相呼应。很多时候编创舞蹈运用道具,是舞者所要表达感情的寄托,舞段中采用的道具是扇子,扇子作为道具是用来对八旗子弟形象进行支撑,表现的是八旗子弟在旧时代骄傲和尊贵的感觉,那么在编创动作时,会多使用扇子来作为隐喻。第二,动作与空间的关系。在舞蹈中,演员通过对动作的夸张化来塑造人物状态,通过扇子与身体情感巧妙的结合来充分展示情节内容,塑造出人物生动的形象。
结语: 在舞蹈剧《正当年华》中,舞剧题材选自于民国时期的不同人物不同事件,反映了闭关锁国的天朝帝国的大门被撞开后,西方的先进思潮与现代科技涌入中国,与古老的东方传统、精神和知识产生碰撞、互学和融合,使得国人的意识形态发生了愈来愈大的变化。
(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刘飞飞. 中国当代舞群舞创作形态分析[D].山东艺术学院,2016.
[2]孟丹. 论中国“当代舞”的发生与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
[3]赵容芳.浅析中国当代舞创作的审美价值[J].大众文艺,2010(08).
【本文为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中国当代舞创作研究——以舞剧<正当年华>的创作为例》 项目编号2018KY03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429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