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优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方法解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开展科学性学科的教学时,我们要注意从“实验”入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尤其是在研究生命科学的生物学科中,我们更需要以实验为基础。对于高中生物教师而言,我们教授的知识带有极强的专业性、科研性,我们需要帮助学生构建坚实的知识体系,当然,我们还需要让学生拥有探究科学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理论”转变为切切实实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操作”转变为“科研行动”。那么,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如何才能开展好实验教学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优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
   在开展科学性学科教学时,笔者建议,我们要将“实验”教学作为根本。通过参与专业化的探究活动,通过参与一次次质疑、验证、辨析进而生成“科研精神”、“科研探究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感知“生命的魅力与神奇”,还要让学生明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大自然的奇迹”。在这一方面笔者提出的建议是,我们要注意借助“实验”的优势。因为实验是最能展现“科学性”的活动,也是学生应用个人能力参与科研探究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中笔者就对优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一、让学生自己进行先学活动
   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还存在着“副科”认知,他们很难成为主动性的学习者。在这种学习氛围中,我们如何才能让学生认认真真的完成学习任务呢?笔者认为,就需要改变学生的认知与习惯,让学生参与先学活动。不仅仅让老师做到不打无把握之仗,学生也努力做到不打无把握之仗。如我们做脂肪的鉴定实验时,学生就提前泡好了花生种子;我们做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这个探究实验时,学生提前自己查资料认识各种土壤小动物,并了解其生活习性。由此可见实验前学生一定是认真预习并做了充分准备的。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对生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每次实验课前教师必须亲自动手,掌握实验全过程,规范自己的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教师可以预见学生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及时提醒与规范指导,把握实验成功的关键,做到心中有数。
   二、组成学习小组
   在开展实验教学时,学生必然需要亲身参与实践探究活动,但是,高中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时期,亲身参与体验是必需的,学生积累交流体验也是必需的。对于需要抵御高考压力,需要快速成长起来的高中学生而言,小组合作模式的构建可以让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对于学生生成能力发挥出极大地价值。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我一般选知识比较扎实、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共同参与实验课的管理工作,帮助教师实验前准备材料用具,实验时协助教师,指导动手能力较差的同学,达到人人都能操作的目标。每个小组搭配各层次的学生,实验之前小组长组织学生预习,并在小组内探讨实验的要点及可能出现的情况,以便在实验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
   三、引领学生不断地“发现”
   在前面笔者已经说过,科学知识的发展来源于一次次的“发现”。要想获得“发现”,就需要精心的准备,细心的观察,不断地质疑并提出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实验教学发挥的价值无法取代。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将“发现”作为主要目標。让学生不仅仅看到、经历,还要不断地生成感悟、有所发现。如我们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时,看到试管里不是预期的紫色而是蓝色,究竟是哪里出错了呢?就我了解的情况大多数就是因为操作不规范或者根本就是错误的操作导致实验结果跟预期不一致。我要求学生重新做直到得到正确结果。通过反复操作,学生发现滴加双缩脲试剂B液时多了才会出现蓝色而非紫色。这时学生反而会思考为什么双缩脲试剂B液加多了会出现蓝色呢?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正确的操作方法,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更爱实验课了。同时,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形成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严密的思维习惯。
   四、教师发挥出主导价值
   相比其他学段的教师,高中学段的教师,在人们的心目中最接近“专家”。所以,高中学段的教师往往最容易得到学生的信服。在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时,我们需要学生放开自己的思维,展现出自己的想象能力,在实验探究中不断地有所得,但是,我们并不希望学生“胡打乱撞”的盲目探究,教师需要在其中积极地发挥出主导价值,进而让学生参与的活动可以“事半功倍”的产生效能。如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各小组的情况,以便及时指导学生操作。实验中一些直接影响实验效果的关键步骤,以及某些技巧性较强的步骤,教师需精心指导,并让学生反复练习。例如显微镜是生物实验中使用最多的仪器之一,必须熟练掌握使用方法。只有掌握了使用方法,才会使用显微镜时有充裕的时间观察所需观察的标本,提高实验效果。
   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从“苦学”的学习者转变为“乐学”的学习者,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从“学会”的学习者转变为“会学”的学习者,学生才能拥有核心素养。在这一方面笔者建议,我们要让学生首先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如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进一步探究,而在实验探究过程可只包含一个或多个要素。探究实验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相互之间交流探讨,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生物实验,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动手能力。
   综上所述,在落实高中生物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实验”教学是根本。从“实验”入手进行设计,高中生物教学才能回归“科学性”,高中学生在科学领域的学习活动才能回归“探究性”。基于此,笔者建议,即使高中学生的学习时间不足,学习节奏极快,我们也需要积极地开展实验教学。从优化实验开始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的优化。
   参考文献:
   [1]江松青.浅谈构建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学),2013(11).
   [2]陈泰.高中生物课堂学生参与“教”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624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