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表现性评价促进素养导向教学的初步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新一轮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素养导向的课程与教学对于学校是个系统工程,也是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课题。如何促进素养导向的课程与教学变革,成为一个新的命题。郑州市二七区长江西路小学作为一所新建学校尝试以表现性评价为抓手,建立“评、教、学”一体化的“以评促教”实施流程,将评价情境转化为教学情境、评价量规转化为学习工具,使评价的过程变成学习过程,努力实践素养导向的教学。
  一、表现性评价有利于考查学生素养
  郑州市二七区长江西路小学是2018年开始招生的新建学校,我们首先从学校教育的顶层设计做起,确立了“向生活,向未来”的办学理念以及“爱生活、乐求知、善创造”的育人目标,然后对课程与教学进行设计建构。我们反思了课程与教学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发现当下强调学科知识本位的评价方式是无法落实和评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是通过教师设计任务情境,开发评价量规,收集不同情境中的数据对学生做出的判断。它的情境、真实的任务、表现的机会能够引出学生的素养表现。所以,表现性评价更有利于考察学生的素养。我们尝试以表现性评价为抓手,建立“评、教、学”一体化的“以评促教”实施流程,在此基础上实现两个转化。
  二、建立“评、教、学”一体化的“以评促教”实施流程
  1.解读学科核心素养,确立学习目标
  传统的教学更多是从内容开始,后来又关注了目标。研究中,我们把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解读放在了首位。开学初,我们组织教师梳理本学科知识,将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落实在每个单元和课时中,尝试先梳理出学科核心概念,在此基础上,尝试进行大单元备课。例如,一年级下册数学学科的核心概念有数感、解决问题、空间观念、逻辑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应用意识,我们以“认识人民币”单元为研究对象,重点落实数据分析这一关键知识和必备能力。将原有的5课时进行整合,梳理出单元的教学目标,然后,以“我是超市管理员”作为情境,在评价任务(见图1)的驱动中学习,促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学科核心素养。
  确定了要评价的学科核心素养,还不能急于设计表现性任务,这中间还有关键的一环,就是对应学习目标,看看教的、学的和评的是否一致。从这点来讲,评价设计应该是先于课程与教学的,只有确定了评价的方向、范围、深度,才能审视与匡正教学。也正是学习目标,把教、学、评连接在了一起。例如,在一年级下学期“我是小小园艺师”多學科评价活动中,我们学期初就设计出评价方案,在对应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再次审视目标是否缺失、偏颇,然后进行改进,再开展教学。
  2.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及量规
  明确了要获得的素养,也再次审视了学习目标,接下来就是设计具体的表现性评价任务了。表现性评价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比较有意义的任务,任务的完成过程就是学习的生成过程。
  例如,在设计一年级上学期的期末表现性评价活动时,引导教师解读学科核心素养,在对应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先分学科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再开展头脑风暴,设计出以学校吉祥物“希希”的成长为主题,融合一年级全学科的4个主题11个表现性任务(见图2)。
  设计和使用评价量规是表现性评价的一个操作难点,也是推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评价量规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引领,在细化解读课标的基础上准确表述,并将二者有机融合。
  设计评价量规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年级、学习水平等特点,要将评价的维度转化为学生易理解的简短而清晰地描述;还应当关注不同发展水平的表现,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努力的方向。例如,在“希希的家”(见图3)和“希希的学校”(见图4)评价量规中,都呈现出关注学情和分层描述的特征。
  3. 评价任务及规则的设计
  表现性评价的两个关键因素是:真实或模拟真实的表现性任务和清晰明确的评价量规。表现性任务代表了“教什么”和“评什么”。评价量规则指明了“教(学)到什么样子”和“根据什么评”。所以,教师们通过评价任务及规则的设计,再反观教学,就能够确定哪些教学活动是必要的。例如,在“我是超市管理员”单元整合教学中,评价活动是进行一场商品买卖的交易,考查学生对成本和利润两个概念的认识和初步应用。过去教师们仅仅是停留在成本和利润计算层面的教学,但是真实情境下的评价任务,使教师们认识到许多学生把利润等同于售价,究其原因是缺乏基于生活经验的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将这个数学知识置于现实情境,加深对买和卖行为的理解,从而达成对成本和利润的初步认识。
  “以评促教”的实施流程,实现了“评、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上的整合与互动,使评价过程变为学习过程,使素养的提升落实在每个教学活动中。
  三、“以评促教”实现两个转化
  1.转化评价情境为教学情境
  要实现评价促进教学,还要利用情境这个要素,找到评价情境与教学情境的联系,实现两者的转化。学生完成表现性任务的情境就是为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创设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发生着真实的学习。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把为表现性评价设计的情境延伸到课堂教学中,作为主要的教学情境开展教学。
  例如,我校开展的“我是小小园艺师”表现性评价活动,学生利用三个月时间种植、养护植物,从室内到室外、从温度到湿度,根据自己的观察、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不断进行调整、记录。这个过程既是评价的过程,也是教师在真实情境下指导学生进行科学、语文、道德与法治、美术等学科学习的过程。
  2.转化评价量规为学习工具
  表现性评价的评价量规包含了评价任务、评价维度、成就水平以及对表现水平的描述。它关注的不仅仅是最后的答案,更关注学生寻找、完成答案的步骤、过程。所以,它既应该成为教师教的工具,也应该成为学生学的工具。
  评价量规的发布,就是学生学习的开始,但前提是帮助学生理解量规,知道什么是合格的表现。评价量规的发布有利于孩子在家里对照评价量规来检验自己的表现,家长也能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起到共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以表现性评价促进素养导向教学的实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也促进了家长观念的转变。但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我们将沿着“知行合一”的教育专业研究之路,继续探索高质量的表现性评价,促进以素养导向的课程与教学提高。
  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利用表现性评价提升小学生学习力的实践研究”(JCJYC19250176)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郑州市二七区长江西路小学)
  责任编辑:高珊
  1040756279@qq.co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648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