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港产城海”融合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港产城海”融合发展是国内几乎所有沿海开放城市的发展方向,从概念上讲,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强化经略海洋意识,以港口为龙头,以产业为核心,以城市为载体,以海洋为支撑,从而增强其互补共生的一种城市经济。其实质就是通过建立协调机制,科学配置区域要素和资源,理顺港口、产业、城市和海洋的内在关系,促成共生共荣的利益共同体。随着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的提出和《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的印发实施,日照市迎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期。
一、日照市港口、产业、城市、海洋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沿海开发、“一带一路”等战略机遇叠加,日照市的港口、产业、城市和海洋发展已初具规模。目前,港口开发建设潜力巨大,钢铁、现代物流、装备制造、滨海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框架基本形成,人气商气显著提升,为港产城海融合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港口开发建设情况
日照港建港条件得天独厚,港区湾阔水深,陆域宽广,气候温和,不冻不淤,适宜建设包括20-40万吨级在内的大型深水泊位200余个,是难得的天然深水良港。经济腹地纵深广阔,运输需求旺盛,集疏运高效便捷,海上航线可达世界各港,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陆上通过新菏兖日铁路、陇海铁路向西经新疆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出境可达中亚、西亚国家及荷兰鹿特丹,通过瓦日铁路向西将经甘其毛都出境直达蒙古;日兰、沈海、潍日3条高速和4条国道干线直联港口,通往全国各地。日照至江苏仪征、日照山东东明和已列入规划的岚山到莒县、日照至京博、日照至河南洛阳5条输油管线年总运力超过1亿吨,直接连通原油码头与石化企业。港口码头与临港企业通过皮带机相互连,岚山港区拥有亚洲最长的铁矿石管状皮带机。日照港已形成整合航运、铁路、公路、管道、皮带等多种运输方式、大进大出、集疏运便捷的综合运输格局。
(二)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目前,日照已经建立起三产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内生动力强劲和区域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现代经济体系,数字经济、城市经济、旅游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高端产业集群提升“日照好品牌”日照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持续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世界级沿海先进钢铁制造基地落子日照,钢铁成为全市首個千亿级产业;长城汽车、中兴汽车在日照布局,全市人民期待已久的“整车梦”走进现实;石油化工、浆纸一体化、粮油加工及贸易产业等异军突起,临港产业呈现勃勃生机。以先进钢铁为核心的传统产业实现优化升级,产业链不断拉长。同时,以绿茶、蓝莓和深远海养殖等为代表的高端特色农业,以创泽机器人、洁晶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和海洋生物产业,以海洋旅游经济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等,都打响了日照品牌影响力,提升了日照品牌形象。
(三)城市建设与管理情况
日照市陆域面积5358.57平方千米、海域面积6000平方千米,人口308.21万,下辖东港区、岚山区、莒县、五莲县2区2县。
日照市的城市载体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建成区面积为110.7平方公里;城市道路912.88公里,面积1908.08万平方米;全市(含五莲县、莒县)排水管道总长度2824公里;城市(含五莲县、莒县)集中供热面积2815万平米;城市公园绿地面积1749.47公顷,其中公园面积1074公顷。市区现有动物园、公园33个。
(四)海洋经济发展情况
对日照来讲,最大的潜力和后劲在海洋。日照市拥有168.5公里海岸线、64公里优质沙滩,海洋资源种类丰富、水质优良,这都是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所在。日照市已初步形成了以海洋交通运输、海洋装备制造、滨海文化旅游、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等为主的海洋产业体系。2018年,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627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8.5%。但整体来看,海洋开发水平与海洋资源的拥有量不相称,海洋产业在经济发展中还是个薄弱环节。
二、全省港口资源整合背景下日照市“港产城海”融合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港、产、城、海是日照的核心资源和优势,但是目前,我们单体的优势和融合的优势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一)港产融合方面
去年日照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4亿吨,在全国沿海港口中排第九位,但有大港、无大产业,临港产业体量小、链条短,对港口资源本地消化能力严重不足。目前青岛有7个过千亿的产业链,烟台有6个,威海、连云港分别有2个,而日照市没有一个过千亿的产业,与沿海大港地位极不相称。
(二)港产城融合方面
港口对产业发展带动不强,与城市发展互动不够。港口对临港工业,对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集聚作用不明显,对城市的带动指数低于青岛港、连云港港。缺乏高层次的空间规划布局,港口集疏运通道预留不足,产业集中度不高,主城区与产业园区交叉布局,存在产业做不大、市区建不好的尴尬局面。
(三)产海融合方面
产业发展和海洋经济不论是单体还是融合都是我们的短板。日照市的海洋新兴产业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主要以渔业捕捞、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为主,虽然在海洋装备制造、海洋食品加工、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有了一些突破,但规模不大、层次偏低,与青烟威等沿海城市差距较大。
1.产业规模小。2017年,日照市海洋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447亿元,不到青岛的1/5。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12亿元,不到青岛的1/10。
2.产业层次底。海工装备刚刚起步,船舶制造也只有一家,还主要生产一般船舶、钢制渔船,而威海以中航船厂、黄海造船、三进船业等企业为龙头,形成了较强的特种船舶制造能力。
3.集聚度不高。日照市海洋产业大部分是初级产品的加工,海洋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链条不完整,大多只有点,没有线、更没有面。而且企业发展规模小,没有龙头企业,协同创新与综合配套能力不强,形成不了集聚效应。 三、日照市“港产城海”融合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统筹规划,用科学规划引领“港产城海”配套互动发展
首先要从规划入手,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港口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等相互衔接。在制定规划时,坚持领导、专家和群众相结合,既体现党委、政府的发展理念,又体现专家学者的专业水平,还要体现城市居民的价值需求。
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功能定位要把“宜居”放在首位,优先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把“宜居”、“宜业”、“宜商”三者统一起来。适度超前规划和加快建设与城市规模相匹配的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尤其应加强沿海区域防灾减灾生命线系统建设,增强沿海乡镇应对重大灾害的能力。城市建设要留足商贸、旅游、文化、餐饮等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重视培育和形成浓厚的商业氛围和生活气息,以现代服务业的繁荣发展聚集人气、培育商气。
(二)加强产城统筹,坚持工业化带动城镇化
按照“港产城海”一体发展的要求,以港口为龙头,产业为核心,城市为载体,海洋为支撑,围绕港口、海洋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城镇功能,以发展促进城镇扩张。根据产業园区建设需要布局城镇的新区建设,通过城镇的新区建设服务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建设规模较大的产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要同步规划建设生活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在把园区建设成为二者互动发展示范区的同时,建设成为产业新城和城市新区。通过园区开发,大批人员在园区周围定居,可以有力促进城镇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城镇功能的完善和人口聚集。将园区规划和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产业规划、交通规划等衔接好,配套好。
(三)突出特色统筹,注重城镇风貌塑造和产业提升
在城镇规划建设中,要更加注重融入自然、历史、人文等元素,传承历史文脉,塑造城镇个性,形成城镇的文化特色、产业特色和环境特色,提升城镇品味。文化特色是特色的源泉,要推进城镇记忆与文化深度融合,加强对城镇文化遗存的保护,留下并延续“城镇记忆”。环境特色是城镇的品质所在,要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充分保护海岛、湿地、丘陵等自然资源,依托和利用这些资源来规划城市,塑造鲜明的环境特色,提升城市宜居宜业的水平。产业特色就是准确把握沿海区域的产业分工和定位,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构筑具有特色的海洋经济带。重点聚焦加快海洋交通运输、海洋装备制造、现代海洋渔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业的项目集聚,做长产业链,提高产业发展的聚集。构筑具有滨海特色旅游产业新版块。以休闲度假、滨海风情、生态农业等旅游项目为依托,发展与先进制造业匹配的生产性服务业。
(四)加强区域统筹,以“港产城海”互动带动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中心城镇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和增长极,区域是城市发展的依存和扩散的腹地。着力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加快培育区域性中心城镇,完善沿海城镇空间布局构架。突出沿海重点城镇建设将沿海发展的要素资源,包括港口岸线开发、基础设施投入、产业项目、人口资源等,往重点发展的城镇集聚,实现集中突破、集约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日照市岚山区委党校,山东 日照 2768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643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