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辽西稻区水稻生产技术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德美

  摘要分析了辽宁西部山地丘陵稻区水稻生产技术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并提出水稻高产栽培措施。
  关键词水稻;生产技术;发展趋势;辽西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1-0190-02
  
  辽西山地丘陵稻区包括锦州市、葫芦岛市、兴城市、绥中、义县、阜新县(市)的全部,北镇、黑山县的西部山区和朝阳市各县。该区降水量少,水源不足,气候干旱,对发展水稻生产极为不利。年平均气温为8.7~9.1℃,年≥10℃活动积温为3 415~3 531.5℃,日照数为2 693.3~2 808.9h,年降水量573.9~632.6mm。土壤为冲积性砂壤至中壤土,一般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多数为新开稻田,土壤较瘠薄。
  
  1生产水平
  
  该区域水稻面积小,2006年只有4.02万公顷。1996~2004年间产量水平在5 700~6 750kg/hm2之间,近年来由于高产品种的推广,产量接近7 500kg/hm2左右。
  
  2存在问题
  
  该地区水田面积小,发展潜力不足,生产稻谷以农民自用为主,很少外销。此稻区地处山区,平地很少,土壤瘠薄,有机质含量低。部分稻区属新稻田,产量不高。除局部山间平原或沿河低地可种植部分稻田外,一般均不宜发展水稻生产。辽西丘陵稻区主要不利因素是降水量少,水源不足,气候干旱,个别年份尤为严重。
  
  3技术对策
  
  针对土壤瘠薄的策略是增施有机肥,增施氮肥,选用分蘖力强的优质品种。针对水资源不足的应对策略是推广应用耐旱性强、耐寒性强的中早熟常规稻品种和杂交稻新品种,并配合应用各种综合节水措施。在无泡插用水的地区,如果土壤条件相对较好,应采用水稻旱种或旱种水管方式进行栽培。严重缺水区或无水可供区的低洼易涝地和易于整地的田块,推广旱种水管栽培方式。
  
  4发展趋势
  
  (1)抗旱节水栽培技术。辽西低山丘陵稻区是辽宁省水分贫乏地区,应配套集成早育苗、旋耕、三旱整地、三边一条龙作业、科学施肥、浅湿干间歇灌溉、使用抗旱剂等综合节水技术,推广水稻旱种或旱种水管技术等综合抗旱节水技术,有效提高水分利用率。
  (2)杂交稻综合配套栽培技术。辽宁省在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培育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辽优5218、辽优1518、辽优1052等已经通过国家或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这些杂交稻品种抗旱性较强,耐瘠薄,适合在辽西低山丘陵稻区推广种植。
  (3)稻田高效复种技术。辽西低山丘陵稻区生育期较长,针对水稻生产效益下降的现实,各地在努力降低水稻生产成本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稻田综合开发力度,通过加强集成配套稻麦复种、稻菜轮作等技术,示范引导农户走高效种植技术。
  
  5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5.1品种选择
  根据热量条件,适当调整品种熟期结构。选用与特殊生态条件相适应的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如生育前期繁茂性好、耐瘠薄的超级杂交粳稻;必须确立以中早熟品种为主。根据该区气候特点适宜推广的新品种主要有辽星1号、沈农265、千重浪1号、添丰9681等常规稻以及辽优5218、辽优1518、辽优1052等杂交稻新品种。
  
  5.2改善水稻土壤环境,增施有机质肥料及多种元素
  加强以改土治水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提高水田本身的生产潜力,包括水利设施与灌排系统建设、土地整理及土壤改良(如稻草还田、增施有机肥等)。今后要逐步建成和完善灌排分开的三级渠系配套的高标准条田,特别是加强排水工程建设,提高农田工程标准,协调土壤气、热功能,促进土壤通气,提高土温,便于科学管水,节约灌溉,改善土壤理化特性,防止水稻早衰,提高水稻成熟率。
  在当前肥源不足情况下,利用稻草还田(最好过圈、发酵)或稻田高留茬。通过稻草还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盐基代换量、空隙度均有明显改善,土壤容重降低。
  辽西地区土壤贫瘠,多数稻田土壤含磷、钾、锌 等元素不足,常有缺素症的表现(不发苗、苗发红、生育迟缓)。因此,配合氮、磷肥的同时,要适量追施化学钾肥或草木灰或生物钾肥,还要因地施用适当锌肥和硅肥。
  
  5.3实行规范化旱育苗,提高秧苗素质
  培育理想旱壮秧是改造中低产田的基础。规范化旱育秧包含以下主要内容:①选择肥沃园田、旱田或在稻田纵向排毛地边,修建高台田,作为育苗基地。杜绝在质地低劣的水田地育苗。②培养肥沃疏松土质的固定秧田,通过多上农肥(2年内施农家肥150t/hm2)和草炭(经发酵,施3 750 kg/hm2)或复种豆科绿肥。据研究,翻压22.5t/hm2豆科绿肥,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61%,全氮、速氮、速磷、速钾和速硅分别增加0.037%、15.0mg/kg、2.2mg/kg、8.7mg/kg、74.9 mg/kg。对贫瘠土壤培养固定秧田可采用翻压稻草改土。即在育苗后的苗田翻压干碎稻草3kg/m2,再结合施用农家 肥和少量速效氮肥,效果很好。③苗床基施壮秧剂,达到防病壮苗。当前主要施用含有肥、药、酸3种成分配制的有效成分含量高的精品壮秧剂,苗床施150g/m2左右,每盘施25g左右。育苗营养土混拌土壤调制剂,使土壤酸化和增加肥分。④降低播种量以培育壮秧。常规旱秧,干籽200g/m2,盘苗为增大秧体,延长秧龄,每盘播量以60~70g为宜,常规旱苗干物重达6g/百株以上,盘苗达4g/百株以上。⑤防治立枯病,采用先进的种衣剂拌种或出苗后喷洒育苗灵、敌克松或立枯灵等措施。⑥为了调节床内温度,实行宽床开闭薄膜覆盖或无纺布覆盖旱育秧,有利于科学通风、施肥、补水等作业。⑦采用人工适度补水;采用广谱固体除草剂灭草;适温炼苗;喷药预防潜叶蝇;叶面喷洒磷酸二氢钾或硫酸锌促进壮秧。
  
  5.4适时早栽,合理稀植,改善群体生态条件
  适时早栽是辽西稻区安全高产的重要环节。在安全插秧期插秧,才能确保在安全抽穗期左右出齐穗,获得安全而稳定产量。各地宜根据品种特性和当地生态条件适时早插秧。
  在高肥、中肥条件下,以插30cm×13cm或30cm×17cm 产量最佳,与30cm×10cm、30cm×20cm、30cm×23cm比较,产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标准。在少肥条件下,以30cm×10cm、30cm×13cm产量较高,每穴插秧数以3~5株苗产量稳定高产。也可以适当采用大垄双行(40+(20~26))cm×(10~13)cm的稀植方式,这有利于群体通风透光,改善生态条件,稳产高产。
  5.5实施平稳促进施肥和平衡施肥
  适当加大插秧前氮肥底肥数量(占总肥量40%~50%),适当减少蘖肥数量(占总肥量40%),余下10%~20%肥量作补肥或穗肥,这种施肥法水稻长势平稳,减少无效分蘖,节省化肥10%,比以分蘖肥为主的惯用施肥法产量提高2.9%~8.4%。平稳促进施肥具有劲稳、肥劲长、肥效高等特点。水稻长势平稳,分蘖成穗率高,植株生长速率适中。中、后期有效叶面积较高,寿命长,经济系数高,安全高产。
  在稀植30.0cm×16.7cm以上条件下,以施坐胎肥和减数分裂期穗肥效果好,两者差别不大,都是以攻穗、保穗为目标。在密植条件下,宜重点施用减数分期裂穗肥和粒肥。在易病地区用穗肥要与防病措施结合较为稳妥。
  辽西稻区必须在测土施肥基础上,实施按需供肥。当前中低产稻区土壤有效养分少,尤其磷、钾、锌等元素十分贫乏,因此必须重视磷、钾、锌等元素的补充。氮、磷、钾科学配比为2∶1∶3,锌肥施30~45kg/hm2即可满足需要。
  
  5.6实行浅湿灌溉与烤田
  为解决地凉、透气性差,改善土壤气热功能,推广和应用浅湿灌溉与烤田技术,代替深水灌、泡老汤的灌水方法,使水稻长势稳健、根系发达,控制倒伏、早衰。
  
  5.7加强防治病虫草害
  凡是有利于个体发育健壮、群体适度发展,都能增强抗病和抗虫力度,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培育旱壮秧,控制氮肥数量,适当增加磷、钾肥,合理稀植,适度晾田和烤田等。增施保护元素钾肥和硅肥以及矮壮素多效唑,抽穗后喷施叶面宝、磷酸二氢钾、植物生长调节剂等都能增加水稻抗性。
  同时要主动进行药物防治,主要防治“三病”,即稻瘟病、稻曲病、生理性赤枯病。在除草方面,当前主要以混合施药灭草较好,如丁草胺加农得时,或丁草胺加草克星,或快杀稗加农得时。
  
  6参考文献
  
  [1] 王一凡,周毓珩.北方节水稻作[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 刘永昌,任永泉,孟媛,等.辽宁省水田抗旱节水技术措施[J].垦殖与稻作,2004(4):27-28.
  [3] 周毓珩,陈振野,孙天石,等.辽宁省水稻种植区划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1996(3):3-7.
  [4] 肖红.辽宁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J].辽宁农业科学,2004(5):25-27.
  [5] 芦维丰.水稻旱种水管节水栽培技术[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2):15-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562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