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豫南稻区绿色高效“稻虾共作”生态种养产业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3年来,豫南稻区推广“稻虾共作”模式。一是该农耕模式可防止农村面源污染,减少化肥、农药等污染物的使用,顺应当前绿色生态环保的要求;二是用足空间,互利共生,环境友好,稻虾双收,产品优质,增产增效;三是为种植、养殖业农户增收开辟新路,转化成优质、高效、生态的种养模式,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及贫困户实现脱贫和共同致富。实践证明,“稻虾共作”模式经济效益显著,生态功能彰显,是目前豫南稻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农业产业。
  关键词:生态种养;效益;发展前景;豫南稻区
  豫南稻区的信阳市从2016年至2018年底,全市推广“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面积由当初的几万亩发展至近2万hm2。其中,潢川县通过资金、技术、项目、服务等方面的强力支持,将涉农项目资金向“稻虾共作”“稻米标准化”示范基地倾斜,积极引导和鼓励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从事“稻虾共作”种养产业,并示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及贫困户实现共同致富和脱贫,全县该种养模式也由2016年的不足0.133万hm2发展至2018年底的0.800万hm2以上,占信阳市该种养模式面积的近50%。
  一、自然环境与种养产业发展优势
  豫南地区地处鄂豫皖交界,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区。全年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热、水资源丰富,冬凉夏暖,热量充足,雨水充沛,日照时长,无霜期长,气候适宜。土壤类型主要为水稻土、黄棕壤土。地表水、地下水均属中性软水型低矿化度淡水。水土肥沃,资源丰富,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非常适宜种植水稻和从事渔业水产养殖,是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
  二、绿色高效“稻虾共作”生态种养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
  首先,为推广“稻虾共作”绿色高效生态种养新型产业模式,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信阳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信阳市虾稻米产业发展的意见》,鼓励发展“稻虾共作”模式,计划逐年提高“稻虾共作”面积,提出到2022年,全市“稻虾共作”面积达到7.333万hm2,虾稻米产值达到35亿元以上。各级财政部门也将支持“信阳虾稻米”地理标志认证,创建“信阳虾稻米”区域公用品牌,对成功创建绿色、有机“信阳虾稻米”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分别给予一定的涉农项目资金扶持和奖励。
  其次,2016年以来,信阳市潢川县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项目扶持、龙头带动和科技指导等多种措施,着力打造“稻虾共作”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潢川特色的龙虾发展之路。潢川县先后出台了《潢川县委、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小龙虾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潢川县推广“稻虾共作”模式,发展小龙虾产业扶持奖励办法》等,对于“稻虾共作”连片养殖规模0.33 hm2以上及
  1.33 hm2以上或标准化池塘养殖1.33 hm2以上及3.33 hm2以上,给予40~50
  元/667 m2扶持奖励,自养的贫困户给予400元/667 m2补助。
  全县19个乡(镇)都有小龙虾养殖产业,从业人员有2 000多人,带动小龙虾养殖贫困户2 103户。目前,小龙虾养殖面积在6.67 hm2以上的养殖大户有100多户,更有文尧水产公司、华莱时代龙虾专业合作社、黄国粮业、金园家庭农场和广丰源农业专业合作社等的养殖面积在66.67 hm2以上。经过3年的发展,潢川文尧水产、宝树水产两家公司形成了“生产—捕捞—贸易—加工—储藏—出口—消费”完整的产业体系,先后取得了加工出口注册备案和自营进出口资质认证,并获得了美国、欧盟等卫生注册。
  通过政府扶持引导,并借鉴湖北省小龙虾的发展经验,充分发挥潢川县水面大、水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及在潢川县养殖的龙虾体大螯粗、肚白壳艳、肉多味美的特点,还有目前各大区域野生和人工养殖的小龙虾总量远远不能满足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现状。近2年来,潢川县还先后与百胜饮食集团、互联网、饿了么等平台合作,让小龙虾搭乘上了电商快车,并依托文尧水产、宝树水产加工企业,在全縣迅速推广“稻虾共作”模式,力争到2021年全县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4.00万hm2,年加工能力达到10万t,带动20万农民脱贫增收,形成继华英鸭、糯米粉之后的又一个百亿产业集群。
  最后,潢川县乃至信阳市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水域生态环境良好,是全国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小龙虾的市场发展“钱”景巨大,“稻虾共作”模式不仅会助推潢川县现代渔业的发展,更会助力潢川县乃至信阳市脱贫攻坚,也会为信阳市多彩田园综合体建设增色。
  三、绿色高效“稻虾共作”生态种养产业模式的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稻虾共作”模式不仅能让种养农户收获更多的东西(虾、粮、效益),还能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让水稻种植更加绿色环保。小龙虾在稻田里可吃害虫,排泄物成为水稻的肥料,稻秸秆粉碎还田发酵成为小龙虾的饵料。一年可产一季稻、两季虾,水稻产量在500 kg/667 m2左右,价格在3.0元/kg以上;小龙虾产量在125 kg/667 m2左右,价格在40元/kg左右,稻虾总产值在
  6 500元/667 m2左右。667 m2成本包括租赁成本、基础成本、人工成本、种养成本及其他开支等,一般在2 500~
  3 000元/667 m2。正常年份净利润在
  3 500元/667 m2左右。在“稻虾共作”生态模式下,农药使用量可减少50%以上,化肥用量可减少30%以上,667 m2平均综合效益可提高260%左右。
  (二)社会效益
  “稻虾共作”模式可降低农业生产面源污染,减少环境危害,保护生态环境,形成良性的生态体系,产生较大的生态效益,能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1]。
  四、种养技术
  (一)营造稻田养虾条件
  选择水质良好、水量充足、排灌方便、周围没有污染源且不受洪水淹没的田块,面积几亩到上百亩不等,田块四周开挖宽4.0 m、深1.5 m的养殖沟,田块面积较大的要在田中间挖宽1.0 m、深0.5 m的田间沟,养虾沟占稻田总面积20%左右。虾沟里要移栽水草,如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等。田四周建防小龙虾外逃的防逃墙。   (二)虾苗虾种放养
  虾苗虾种放养有2种方法,一是在稻谷收割后的9—10月投放幼虾,二是在来年的4—5月收获成虾后再补放幼虾。待稻田需要整田、插秧时,将幼虾从稻田排出进入宽敞的沟里生长,等到秧栽完毕后再抽水,将幼虾引放到稻田里生长。
  (三)日常管理和饲养
  每天早晚坚持巡田,观察沟内水色变化和虾活动、吃食、生长情况,田间管理集中在水稻晒田、用药和防逃防害方面。4月下旬至5月底,水温升高,应加强水质调控、水草养护、饲料投喂和病害防治。6月中旬捕售80%左右成虾。
  (四)虾稻共作期
  6月中下旬,共作期幼虾在秧返青后10 d投放。7月初至8月中旬,正常情况下不再投饲料,并适时起捕成虾出售。
  (五)留虾种
  8月下旬至9月底,未捕尽成虾可在沟中交配产卵,可补充投喂饲料,以促进其性腺发育、交配繁殖。
  (六)亲本培育准备
  10月,水稻收割后,粉碎秸秆还田作为虾的饵料。
  (七)小龙虾越冬
  12月至翌年2月,小龙虾冬眠,保持田间水深30~50 cm。
  (八)捕捞种虾、培育虾苗
  4月下旬捕种虾,5月应捕虾出售。
  五、绿色高效“稻虾共作”生态种养产业模式存在的问题及风险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虽然“稻虾共作”有很好的效益,但大规模养殖以后,养殖户仍需解决清塘、饲养、防病等一系列技术问题。一是少部分农户没有学习和了解“稻虾共作”技术情况下,盲目整田上马;二是还有农户采用人放天养的养殖方式,小龙虾因饵料不足个体偏小;三是虾种紧缺,运输成活率不高,虾种质量差,以及在养殖过程中对小龙虾饲养管理、防病技术等方面掌握欠缺。
  (二)风险分析
  一是大规模养殖以后,虾的市场供需比例失调,可能出现滞销现象,特别是在小龙虾的成虾集中上市期会出现价格滑落问题,致使销售价格可能不高,小龙虾的产值受影响。二是虾的深加工、运输、技术管理等各环节配套跟不上。三是抑御自然灾害(暴风雨、洪涝、污染、病害等)的能力和保险公司是否对接。
  针对此,政府应牵头引导,农技、水产部门通过举办种养农户技术培训班、发放种养技术资料以及现场指导等方式,提高种养户的技术知识;与电商平台、餐饮连锁企业、外贸公司签订长期供销合同;协调保险业与种养户办理保险合同,来共同解决问题和抵御风险[2]。
  六、产业发展前景
  (1)小龙虾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病害少,耐低氧,能在池塘、河沟、湖泊、稻田等水体中生长繁殖,能较长时间离水或穴居,对不良环境的耐受力很强,而且运输方便,运输成活率高。小龙虾苗种易繁育,可自繁自育,不需复杂设备,技术简便,饲料易解决,适宜人工养殖。
  (2)小龙虾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易于人体消化吸收,生产能力强。该虾可加工虾仁、虾尾、熟食龍虾等,虾壳粉碎后可制成氨基酸粉等饲料,且从甲壳中提取的甲壳素、几丁质和甲壳糖胺等工业原料。
  (3)目前,小龙虾人工养殖量不充足,主要靠天然捕捞应市,其自然资源远远满足不了国际、国内市场消费需求。欧盟和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小龙虾2万t,近些年国内市场消费量猛增,成为城乡大部分家庭、餐馆的特色菜肴之一。从目前消费水平看,国内外市场的小龙虾缺口较大,发展小龙虾人工养殖大有“钱”途。
  (4)政府大力扶资和培育虾稻米加工企业,着力打造一批绿色优质虾稻米品牌,推广“养生态虾,种绿色稻”,打造“稻乡虾”和“虾乡稻”两个品牌。促进农业产业化升级,带动农户及贫困户脱贫致富。
  (5)目前,现代水产养殖业发展出新的集装箱养鱼模式,解决了其他养殖无法克服的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难题。
  七、结语
  豫南稻区“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打方向,而且是绿色生态产业。相比传统的农业耕种模式,经济效益翻番,实现了从田间到舌尖的全产业链条和“一水双用,一田双收”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应,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标准化示范模式。同时,该模式也是豫南稻区产业扶贫“多彩田园工程”又一成果,为“多彩田园”又添一“色彩”,真正实现生态种养、虾粮丰收、脱贫致富的三赢局面。因此,“稻虾共作”模式在豫南稻区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参考文献:
  [1]严桂珠,孙飞.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与效益分析[J].中国稻米,2018(1):83-86.
  [2]苏文霞.小龙虾稻田种养模式与技术研究[J].农家致富顾问,2017(14):6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02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