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稻-虾-草-鹅”周年高效循环种养模式关键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稻、虾、草、鹅”模式是利用稻虾互利共生、稻田冬季休耕的特点,在稻田养虾,待稻虾收获后,在稻田种草养鹅;是一种周年高效循环种养模式,其生产过程绿色安全、节本增效,具有较好的经济、生态效益和应用推广前景。该文从田间工程设置、品种选择、田间种养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模式总结,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水稻;小龙虾;黑麦草;鹅;种养模式;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9-0047-3
  “稻虾共作”模式是指在水稻生长季,将水稻种植和小龙虾(学名克氏原鳌虾)养殖有机结合的一种生态种养模式,它是近年来在湖北、浙江、江苏等地推广应用较多的一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稻-虾-草-鹅”模式是稻虾共作模式的延伸,即在稻、虾收获后,在稻田播种黑麦草,并利用黑麦草放牧养鹅,待鹅收获后,将鹅粪和黑麦草残根一起翻入土中种植水稻,进入下一个循环,从而形成周年高效循环的种养模式。该模式主要结合近年来国家推行的农田冬季休耕制度,在休养土地的同时,可以增加经济效益,不仅可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也可以促进地方现代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促进该模式更好、更广泛的应用,本文现将该模式的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1 稻田选择
  稻田应选择生态环境良好、周边无生活和工业污染、排灌设施完善、保水性能好的低洼稻区,稻田土以粘土和砂壤土为宜。
  2 品种选择
  2.1 水稻 宜选择优质高产、生育期适中、茎秆粗壮、抗病抗倒、再生能力强的品种。
  2.2 小龙虾 宜选择本地亲本异地配组繁育而成的规格大小一致的虾苗。
  2.3 草 可选择生长量大、抗寒性好、不易倒伏、营养丰富、鹅爱吃的一年生黑麦草。
  2.4 鹅 选择個体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宜在野外放养的扬州鹅或太湖鹅。
  3 田间工程设置
  3.1 开挖环沟 以1.0~1.33hm2为一方,在田块的四周开挖表面宽度为3~4m,底部宽度为1.5~2m,深度为0.8~1.0m,坡比1∶1.5以上的环沟,环沟约占稻田面积的10%~15%;开沟土方用于加高、加固稻田田埂。田埂应夯实,做到保水性能好,不渗漏、不渗水、同时便于机械行走。
  3.2 沟内消毒 对当年开的新沟,在放水前先进行消毒;对上一年已进行过小龙虾养殖的沟,在小龙虾苗种投放前15~20d,排干沟水,对环沟进行消毒。方法为环沟面积用1125~1500kg/hm2生石灰兑水喷洒,以杀灭寄生虫卵及各种病原菌。
  3.3 种植水草 于虾苗投放前5~10d,在环沟内栽植水草,3~5株为1簇,每簇水草间距1~2m,草种可选伊乐藻和轮叶黑藻(或苦草)等沉水植物。同时,在环沟中种植水花生、水葫芦等浮水植物,在环沟两侧正常水线20~30cm处种植茭白、食用菖蒲等挺水植物,可以起到护坡、遮阳等作用。
  3.4 防逃设施 在稻田养殖区的田埂四周构建防逃围网,材料可以用硬质钙塑板、聚乙烯防逃膜或40~60目的网片,围网高度40~50cm,由竹木桩固定。稻田进、排水口安装竹箔、铁丝网及网片,防止小龙虾向外逃逸及敌害生物的入侵。
  4 小龙虾养殖管理
  4.1 虾苗运输 选择塑料筐装虾苗,每筐装小龙虾的重量不超过5kg;虾苗上面放1层水草,保持潮湿;运输时避免阳光直晒,同时运输时间以不超过1h为宜,时间越短越好。
  4.2 虾苗投放时间及方法 于每年5月中下旬,选择规格为3~4cm的虾苗,用量9.0万~10.5万尾/hm2,在晴天早晨、傍晚或阴天,将虾苗缓慢投放于稻田环沟内的水草上,让其自然爬进沟中。
  4.3 水质调控 为保证小龙虾生活的水环境的清洁,需定期给田内注换新水,一般高温季节每周2~3次,平常时间,15d左右1次。此外,还可以通过定期(20d左右)往田间泼洒生石灰的方式改善水质,生石灰用量为225~300kg/hm2。
  4.4 饲料投喂
  4.4.1 投饲时间及方法 一般1d投喂2次,上、下午各1次,上午8:00左右投喂1次,投喂量占1d投喂量的30%左右,晚上6:00左右投喂1次,投喂量占1d投喂量的70%左右。饲料应分散、均匀投放在沟边浅水处,以便于观察虾的取食情况。
  4.4.2 投饲量 饲料投喂量可根据虾体大小进行动态调整,总体以“吃饱、吃完、不留残饵”为判定标准。投饵2~3h后观察,如果每次投喂的饲料在2h内吃完,表明投喂量适宜;如果2h后剩余饲料较多,说明饲料投放过多,需适当减少投喂量。
  4.4.3 饲料种类 小龙虾是杂食性动物,因此小龙虾的饲料有以螺蚌肉、鱼粉、骨粉、蚯蚓等为主的动物性饲料,也有以谷类、麸皮、玉米及农副产品加工厂的下脚料等植物性饲料,一般用动物性和植物性饲料混合饲料为主。同时,可以根据沟内水草生长情况投喂一些虾爱吃的水草。
  4.4 病害防治 小龙虾病害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通过调控水质质量,提高小龙虾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也可通过在田间泼洒聚维酮碘或四烷基季铵盐络合碘的方式,控制小龙虾的病毒病及纤毛虫病等。
  4.5 敌害防治 小龙虾敌害较多,如蛙、水蛇、黄鳝、水老鼠及水鸟等。巡查时注意观察有无上述敌害,并及时清除,以保证小龙虾,特别是蜕壳期小龙虾的安全。
  4.6 捕捞 从7月底至8月初开始出现小龙虾成虾起,在虾沟中放入网眼规格为1.8~2.0cm地笼,晚上放,第2天早晨收笼取虾,并定期转换地笼布放位置,直至水稻收获前捕捞结束。
  5 水稻种植管理
  5.1 秧苗移栽 采用机插方式,宽窄行种植,株行距以15cm×30cm为宜,确保小龙虾生活环境通风、透气性能好。   5.2 施肥 放虾前施足基肥,基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一般施腐熟有机肥3000kg/hm2、复合肥150~225kg/hm2作基肥;分蘖期,施105kg/hm2左右尿素作追肥;抽穗期,施75kg/hm2左右尿素作穗肥。施肥时先排浅田水,将小龙虾集中到虾沟再施肥,让肥料迅速混入泥土中。
  5.3 水浆管理 在水稻扎根活棵前,田间保持湿润浅水层3~5cm,将小龙虾限制于环沟区域活动,避免虾对水稻秧苗的危害。当水稻返青生长后,适当提高水位,使幼虾进入全田活动。水位按照“浅-深-浅”的原则进行调控,即浅水立苗,深水促稻、虾生长,水稻收获前落干田水,便于收割。
  5.4 病虫草害防治 稻田饲养小龙虾的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优选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如需使用农药,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且慎用、禁用对甲壳类动物敏感的药物;施药时要注意严格把握农药安全使用浓度,确保龙虾安全,且喷药时喷头向上,将农药喷洒在水稻茎叶上,尽量减少农药落入水中;同时在喷药时,要加深田水,降低药物浓度,减少药害。
  6 黑麦草种植管理
  6.1 播种时期及播种量 于水稻收获前15d左右,用37.5~45kg/hm2黑麦草种子与细沙土拌匀,均匀撒播于稻田中。
  6.2 田间管理 水稻收获时留茬高度应低于5cm,水稻收割后及时清除田间稻草,并于畦面每间隔2m左右开宽20cm、深15~20cm的排水沟,做到土壤湿润,田间无积水。同时,施复合肥750kg/hm2、尿素150kg/hm2作黑麦草的基肥。
  7 鹅的饲养管理
  7.1 雛鹅
  7.1.1 鹅舍搭建 雏鹅购回后先于室内饲养。室内用木板或硬质塑料挡板在地面隔成1~2m2的小隔间,地面垫上稻草保持干燥,每个隔间放入20只左右雏鹅,鹅舍内的温度保持在25℃左右。
  7.1.2 雏鹅喂养 将切碎的黑麦草与精料(雏鹅全价配合饲料)按2∶1的配比放于平铺的塑料布上供苗鹅自由取食,15日龄后,加大青料的投喂比例,使青料精料的比达到1∶1。
  7.1.3 接种及防病 进雏鹅前先对圈舍清扫、消毒。雏鹅7日龄时注射小鹅瘟弱毒疫苗1mL/只,20日龄时注射鹅副黏病毒灭活疫苗0.5mL/只。同时,在1~7日龄雏鹅的饮水中加入0.02%的氟苯尼考和电解多维,在28~30日龄中鹅饮水中加入利高霉素,以预防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和巴氏杆菌病等细菌性疾病。
  7.2 放牧鹅
  7.2.1 田间鹅舍搭建 在稻田边缘陆地上,选择干燥、排水好的地方,每0.33hm2左右为1方,为小鹅搭建前高后低的简易鹅舍。鹅舍四周用木板或竹条等围实,在通向稻田的方向开1道门,屋面用石棉瓦或塑料薄膜加遮阳网等盖顶,舍内地面夯实平整,垫上稻草或砻糠,保持干燥。
  7.2.2 放牧管理 苗鹅室内饲养至15~20日龄后,视天气情况放入田间放养。放牧前先用围网将稻田分成若干小区域,进行划区轮牧,放牧期间需由专人管理。全天放牧期间,晚上回鹅舍加喂1次配合饲料,配合饲料补给量根据鹅的大小每只鹅在80~200g间适当调整。
  7.2.3 适时出栏 在扬州鹅活重达3.5~4kg、太湖鹅活重达2.5~3kg时即可出栏上市。
  8 日常管理
  稻、虾、草、鹅应全程记录建档,包括水稻、小龙虾、鹅种苗来源,投入品的来源与使用,稻虾共作、草鹅共作过程及田间管理,水稻、商品虾及鹅的销售等。
  参考文献
  [1]王德兵.基于稻虾共作模式的水稻绿色生产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8(16):68.
  [2]魏文燕,唐洪,杨马,等.稻虾共作生态健康养殖高产关键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8(11):44-47.
  [3]殷建平.稻虾共作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18(06):115-116.
  [4]周海平.稻虾共作种养技术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8(08):220.
  [5]顾玲玲,李宏伟,安树伟,等.稻虾共作种养生态模式及技术应用[J].中国水产,2017(11):91-92.
  [6]朱凌宇,张家宏,寇祥明,等.江苏里下河地区“一稻两虾”共作模式生产技术规程[J].湖北农业科学,2017,56(15):2811-2813.
  [7]马利华,许萍,陈永水,等.“草-稻-鹅”模式的效益与技术[J].中国稻米,2012,18(05):56-57.
  [8]邹国民,陈建伟.稻鸭共作、草鹅连作新模式在稻作生产的应用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17(04):51-53.
  (责编:张宏民)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SXGC[2017]062)。
  作者简介:杨代凤(1968—),女,江苏高邮人,副研究员,从事农产品安全研究及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9-03-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6103.htm